典蕴文化网>故事>女官员和修鞋匠

女官员和修鞋匠

收录日期:2025-11-20 14:27:18  热度:9℃

女官员和修鞋匠

刘芳是教育局的办公室主任。有一天中午,她的鞋跟扭断了,就到单位大门旁边的修鞋摊去修。摊主王瘸子正在吃饭,见来了生意,赶紧撂下馒头,接过鞋子修了起来。

刘芳见王瘸子的午饭只有一个干馒头跟一块咸菜疙瘩,就打趣说:“老板,看你生意不错,干吗这么节省啊?别委屈了自己的肚子。”

王瘸子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中午凑合一下就行,习惯了。”

刘芳满怀同情地问:“你家庭负担一定挺重吧?”

王瘸子知足地说:“还行,我两个孩子都在读书,闺女在读大学,儿子在读高中,再挺几年,就熬过去了。”

刘芳心说,怪不得这么省呢,供两个孩子读书,还真是不容易。她说:“你孩子都怪有出息的,先艰苦艰苦,等孩子大学毕了业,你就享福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王瘸子脸上露出了笑容。

两人又聊了几句,刘芳得知王瘸子还跟自己是老乡,两人的老家是紧邻的两个村。

修好鞋后,刘芳结了账,走出几米后,一回头,看到王瘸子又嚼起馒头来,心中有些不是滋味。

过了两天,刘芳中午接待客人,席散后,照例还是满桌的剩菜剩饭,她突然想起王瘸子干啃馒头的情景,心中一动,就喊过服务员,让她将一盘鸡跟一盘红烧肉打包。等回到单位门口的时候,她让司机停车,自己下车拎着饭盒走到王瘸子摊前,试探地说:“王师傅,这是我们剩的菜,没怎么动过,你要是不嫌弃……”

王瘸子有些手足无措,愣了一下,忙起身把饭盒接过来,感激地说:“当然不嫌弃,您费心了,真是……真是太不好意思了。”

刘芳忙说:“没事,不然也就浪费了,你快吃吧。”她怕对方尴尬,赶紧转身走了。

王瘸子站着目送刘芳走进大门,这才坐下,打开饭盒看了看,又举到鼻下闻了闻,脸上露出喜悦之色,然后重新包好饭盒,放到了三轮车上。

第二天早上,刘芳上班,刚走到单位门口,就看到王瘸子站在路边。王瘸子是特意找她道谢的,他说:“刘主任,太谢谢您了,我昨晚把您给的菜带回家,我那小子吃了个精光,美得他直说跟过年一样。”

刘芳心中不由一酸:“怎么,你中午没舍得吃啊?”

王瘸子颇有几分得意地说:“我那小子早就馋肉了。嘿嘿,我还藏起来一半,留着今天晚上给他吃呢。”

刘芳说:“你也别光顾儿子啊,自己也吃点。”

王瘸子笑着说:“我习惯了。对了,刘主任,您要是有鞋要修,尽管拿来,我免费修。”他看了眼刘芳的脚,“来,过来坐下,您的鞋该擦了。”

见王瘸子欢欢喜喜的样子,刘芳心里也挺愉快,觉着做了件好事。

办公室主任这个职位,迎来送往的,酒席不断,只要有心,带点剩菜是很简单的。于是,从那以后,隔三差五,刘芳就会给王瘸子带点剩菜剩饭,每一回,王瘸子都很感激,为了表示感谢,他也经常给刘芳带点鲜货:桃子熟了他就带一兜仙桃,花生熟了就带一袋花生。

这天中午,刘芳赴宴回来,又给王瘸子带了一个饭盒。王瘸子打开饭盒一看,竟是一只完完整整的烧鸡,他一怔,忙叫住已经走出好几步的刘芳,“刘主任,您等一下。”

王瘸子指指手里的饭盒,问:“这烧鸡是特意买给我的吧?”

刘芳笑道:“当然不是,今天中午点的菜太多,没人吃它。”

王瘸子眼里露出不安的神色,犹豫一下,小心地说:“这、这……吃不了你们可以退掉的啊。”

刘芳一听,就有些不快,心说你管得还真宽,你凭什么教我怎么做呀?她心里不高兴,嘴里说出的话就不友好了:“怎么?你不想要啊?”

王瘸子还真就把饭盒还给了刘芳,“刘主任,我吃点剩饭是怕浪费掉可惜,可这只鸡根本就没动过,我可不敢要,你们下次吃饭时再吃吧。”

刘芳忍不住笑了:“王师傅,不就一只鸡嘛,不值几个钱。跟你说,连龙虾鲍鱼我们一样……”说到一半,刘芳觉着不妥,忙收口不说了。

王瘸子沉默了一下,还是鼓足勇气说:“刘主任,这鸡足够一个穷孩子半个月的生活费啊。我们村现在还有上不起学的孩子,你们……你们这些管教育的,可不能这样糟蹋钱啊。”

这话可够重的,刘芳听完,像被人打了一耳光,脸上顿时火烧火燎,她强笑道:“你说的太对了。以后,我们不会再浪费了。”说完,她拎着饭盒就走,拐进大门,随手将饭盒扔进垃圾筒。

接下来的日子,刘芳当然不会再给王瘸子带剩菜了,每次经过大门,她都目不斜视。王瘸子见到刘芳,依旧笑脸相迎,眼巴巴地看着她,照旧招呼问候。刘芳心里冷笑:你赔笑脸也没用,看你敢不敢再多管闲事!

转眼快到春节了。一天早上,王瘸子看见刘芳走过来,站起来招呼她:“刘主任,您过来一下。”

刘芳冷着脸走过去,王瘸子转身从三轮车上拎下一只大公鸡,说:“刘主任,这是自家养的土鸡,送您过年吃。下了班,别忘了过来拿。”

刘芳有些意外,因为这种土鸡可不便宜,王瘸子那么节省的一个人,居然舍得拿来送给自己,显然是真心实意,并不是为了那点剩菜残肴。她心中不由一热,说:“王师傅,你……太客气了,我不能要,你还是留着给孩子吃或者拿去卖掉换钱吧。”

王瘸子说:“家里还有好几只呢。这只是特意送给您的,谢谢您对我那么照顾。”

刘芳心中惭愧,忍不住问:“王师傅,这些日子我也没给你带菜,你没怪我吧?”

“当然不怪,我还挺高兴呢!”

刘芳有些纳闷:“你为什么高兴?”

王瘸子呵呵笑着说:“您不带菜给我那就是没有剩菜,说明是你们吃光了,没有浪费。这样多好啊,不管公家还是私人,过日子就该这样,该节省就要节省啊。”

刘芳的心像是被锤子猛地砸了一下,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脑海里只有一句话:咱们的老百姓真善良!

猜你喜欢

  • 人对了,世界就对了

    有一对夫妻带儿子前来寻求咨询,谈话中讲到儿子小时候的一个故事:一天,儿子在家里跑来跑去,一不小心,头撞在桌子角上。他接下来的反应是,责怪桌子角不好,一定要把桌子角锯掉。他哭着闹着,不依不饶,最后父母只好找来一把锯子把桌子角锯掉,这事才算

  • 从“行人”到“乘客”

    那些街上的晨跑者,那些蹦蹦跳跳上学的孩子,哪儿去了呢?那些笑逐颜开、边走边聊的早班人,那些按时回家的自行车铃响那些用脚步生活的人,怎么都不见了呢? 法国学者皮埃尔卡蓝默访问了几座中国城市后,感叹:它们太大了,每一次进入我都忍不住发

  • 苏童太太的三声冷笑

    在一次文学交流活动中,作家苏童遇到一位女性读者,她表示非常喜欢苏童的作品,从《妻妾成群》到现在的《碧奴》都读过,感觉作家对女性有着持之以恒的关注。 这让苏童哭笑不得。他解释说,自己写《妻妾成群》的由头并非关注女性,而是想完成自己心

  • 每一个男孩,都必须将父亲打败

    早上还在睡梦中就接到了老爸的电话,劈头盖脸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出大事了! 出大事了?我那时还处于迷糊状态,感觉就像听到一句没头没脑的电影台词。然而后面的话让我迅速地清醒起来,原来老爸老妈夜住旅馆遭遇小贼,相机、钱、证件都被偷走了。不

  • 对自己说够

    汉文帝登基伊始,为考察大臣,明辨贤愚,说:赐你们到国库里去搬绢,能搬多少就赏多少。结果居然有几个大臣因为搬得太多,不胜重负,摔成骨折。皇帝看了记录说,这几个人不能用,贪婪而无自制,他日必因此而生变故,非朕可信之人。 女作家池莉也英

  • 最好的留在最后

    搞八分钟约会的时候,咖啡馆便不像咖啡馆了。 不大的场地里,满满当当都是旺盛的荷尔蒙。女青年通常打扮得很漂亮,男青年则相对随便。有一次,有个男青年一看就是家里在装修,裤子上的双飞粉没拍干净就来约会了。 她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标

  • 妻性,婚姻中的地雷

    记得青岛人管老公叫对象,总感觉对象一词含着喜悦和平等;老公一词暗藏任性和依赖。叫那口子,是跟你分粮食的。叫俺家喏主,是妇德。叫屋里的,是男权。叫婆娘,是宠着并蔑视着。叫老婆,与老公同义,有依赖的意思。叫媳妇是新婚的喜悦。 在婚姻中

  • 为彼此留一条生路

    在上天没饶恕之前,先让我们学会饶恕。 2月,回到台北,又湿又冷,居然比纽约还难过。突然接到个老学生妻子的电话,吞吞吐吐的,又好像在梦呓,隔了半天才弄清楚,原来他们已经离婚。 是我不对,不要怪他。她说,我已经搬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