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明代大儒唐顺之简介 唐顺之是怎么死的?

明代大儒唐顺之简介 唐顺之是怎么死的?

收录日期:2025-11-21 03:54:20  热度:9℃

唐顺之是明朝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民族英雄,曾经亲自率官兵在海上击败倭寇,是一位抗倭英雄。

明朝正德二年,唐顺之在常州青果巷一个官宦时间出生。唐顺之的祖父唐贵和父亲唐宝都是进士出身,一个任户部给事中,一个任河南信阳和湖南永州府知府。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唐顺之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受到的教育都十分优秀。

唐顺之小的时候跟在父亲身边,受其父亲自调教。唐宝是个严肃谨慎之人,特别是对待自己的孩子,更是管教严厉。据说唐顺之幼年学习练字,若是写的不端正就要挨父亲的打。若是出去玩回来的晚了,又是一顿责骂。

有这样严厉的父母,加之唐顺之本人也天赋异禀十分聪明,父母还经常给他寻觅当代名师辅导,唐顺之自然是学有所成。唐顺之科举之路顺遂,二十三岁的时候,也就是嘉靖把你那,就以会试第一的好成绩进入官场。

唐顺之进行会试考试的主考官是当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张璁,张璁是个爱提拔有才之人的人。唐顺之试卷答的实在不错,因此被点为会试第一。张璁对能在主持考试的时候遇见唐顺之这样的人才十分高兴,于是便想将唐顺之引入翰林院中。唐顺之自然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但是他初入官场难免过于谨慎,所以最后婉言谢绝了张璁的栽培,按部就班的去了兵部。

嘉靖十二年,唐顺之还是凭借自己的能力被调入翰林院,担任翰林院编修一职,参校累朝《实录》。早在初入官场之时,张璁就想提拔唐顺之入翰林,被顺之婉拒之后,心里自然不高兴。如今唐顺之入翰林,张璁却仍然记得当初这位小官的不识抬举,于是处处为难唐顺之。

在与上司的性格不合之下,唐顺之在翰林院的日子可以说是举步维艰,最终选择了称病请假归家。

张璁原本想置之不理,但是有人说既然唐顺之不愿在他的手下做事,又何必为难他呢!张璁一听,大怒之下准其还乡,却表示希望唐顺之不要在入朝为官了。

唐顺之这么一歇就是六年,直到嘉靖十八年才重新复职。不过重归朝廷没有多久,他就因为犯了一个错误,最后黯然离开官场。唐顺之离开官场之后,开始回到家乡,潜心读书。

唐顺之归乡之后,将自己的家安居在僻远的陈渡庄,这里人烟稀少,最适合静心读书。他住在陈渡庄的一个破旧茅草屋中,晚上就睡在一块门板上,穿着粗糙的麻布衣衫,吃着简陋的饭食。他从不显摆自己读书人和做过官的身份,而是尽量脱离这些俗事,减少自己对物质方面的依赖,全身心的投入到精神上的升华。他整日里研读《六经》、《百子史氏》、《国朝故典律例》,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嘉靖朝时日本正处于战乱时代。许多在日本本岛过不下去的日本浪人流落到中国,与中国当地的一些贼寇和恶商勾结在一起。他们不仅打劫来往商船,并且还时常上岸为祸百姓,当时东南沿海倭患之严重,到了朝廷已经无法忽略的地步。

嘉靖皇帝派赵文华前往查探,赵文华当即就想到了闲居在家的唐顺之。唐顺之极有才学,不但满腹经纶,且有治国平天下之大志,并且通晓军事,曾在兵部任职。所以在赵文华看来,若是真要征剿倭寇,唐顺之一定是个可用之人,于是便向嘉靖帝举荐唐顺之。而唐顺之尽管早淡了为官之心,但是他常年见着倭寇对东南沿海百姓的劫掠,让百姓们生活艰难,遭受生死之隔,便也答应了重新入仕。

唐顺之回到兵部复职后,首先到京师附近的练兵基地蓟镇,制定了整顿这支无力抵抗外侮的军队方案,然后与总督胡宗宪商议讨贼御寇的策略。

唐顺之分析击败倭寇最好的时机是在海上,因为倭寇一旦登陆就会给老百姓带来巨大损失。但是当时的军队并没有系统的能在海上作战的士兵,当地的驻兵不敢出海阻击,所以倭寇往往能轻松登陆。于是唐顺之到了地方,首先就是练兵。士兵具备海上作战能力之后,果然一举将侵犯的倭寇击败。唐顺之为了阻击倭寇,保证沿海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海船上度过。后来在通州海船上不幸染病,就这样病重离世,享年五十四岁。

猜你喜欢

  • 悦耳的电话铃声,是在说我爱你

    我和先生是大学时代的恋人,那时我们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北京。那个年代还没有普及电子邮件,除了书信外,电话几乎成了我们唯一的热线。可是我们都是穷学生,没钱打电话,常常难解相思之苦,于是就想各种能省钱的方法。最后男友无奈之下想出了一个绝招:我们约

  • 爱成绕指柔

    母亲是一个农村妇女,斗大的字认不得几个,但我们几兄弟都先后考上了不同的大学。毕业后,我进了电视台,母亲很是高兴,从此也爱上了电视。父亲告诉我,每天一到新闻播出的时间,母亲总会拉着他,一起看新闻。尽管她听惯了闽南话的耳朵对普通话有很强的免疫力

  • 一个聪明女人的驭夫之道

    我和小雨的友谊是经历过大学、求职、跳槽、结婚的几个阶段后变得日久弥坚的。对待爱情我自认为是个深得其道的女人,经历了轰轰烈烈,可谓惊天动地的恋爱后,终于摘到婚姻的果子,却发现它并无想像中那么诱人,几经岁月后有时甚至如鸡肋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 母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渴啊!终于

  • 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我们家并不富裕,可是我们家里拥有一样东西,它总是多得好像要溢出来。是的,那是快乐。我们小小的家根本装不下那么多的笑声和快乐,它总是会从窗子和门缝里悄悄地流出去,感染每一个经过我们家门的人。一父母加起来已经差不多100岁了,可是他们还是会等到

  • 两种蛙对希望的诠释

    澳大利亚贝当山林里有两种蛙,一种叫绿纹蛙,一种叫黄箭蛙,它们都主要依靠小黑翅蛾为食。两种蛙属同一种类,但体型却有很大差别,有资料显示,这与它们饱食有关。绿纹蛙捕食小黑翅蛾较少,而黄箭蛙捕食较多,所以,黄箭蛙的体型要比绿纹蛙体型大得多。两种蛙

  • 成功者的10个性格特征

    你如果向着某个目标全力以赴,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一定感觉不爽吧。更加伤口撒盐的是,有的成功人士似乎并不比你努力,却实现了同样的目标,很令人气恼、迷茫、伤自尊,对吧?也有好消息,这样的成功者其实没有什么秘密武器或灵丹妙药,只不过培养了某些更容易

  • 爱有回音

    爱情的考验在最好的年纪遇到最美的爱情,这是人生莫大的幸福。吴大猷和阮冠世的遇见,就是如此幸运。1929年的春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他们携手来到北京天坛公园。走到回音壁前,阮冠世让吴大猷把耳朵贴在回音壁的一侧,自己则跑到另外一侧,片刻,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