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药材>黄花堇菜

黄花堇菜

《中药大辞典》:黄花堇菜拼音注音Huánɡ Huā Jǐn Cài别名

土细辛

出处

《云南中草药》

来源

为堇菜科植物灰叶堇菜。秋、冬采挖,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于林下溪边、阴湿草地。分布云南、四川等地。

原形态

宿根蔓生草本,稍有白霜。地下茎短,具多数黑褐色侧根;地上茎细弱,下部无叶,通常不分枝。基生叶1片或缺,卵状心形;茎生叶具柄,厚纸质,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基部浅心形或截形,边缘具波状锯齿,长1.5~4厘米,上部叶卵状披针形;托叶草质,卵形或矩圆形,长6毫米或较短,有疏粗齿或全缘。花两侧对称;萼片5,条形,顶端尖,有柔毛,基部附器不显着;花瓣5,黄色,距很短,长约1毫米。果小,近矩圆形,直径约5毫米。

性味

酸甘,温。

功能主治

温经通络,除湿止痛。

复方

①治慢性风湿关节炎:土细辛一钱。研末,每日二至三次,酒送服。

②治小儿麻痹:土细辛一钱。水煎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黄花堇菜拼音注音Huánɡ Huā Jǐn Cài别名

土细辛、踏膀药、黄花细辛、黄花地丁、小黄药

英文名Root of delavay violet出处

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堇莱科植物灰叶堇莱的根或带根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ola delavayi Franch.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洗净,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2800m的山地林缘、草坡、溪谷潮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5-25cm。细弱,无毛,通常不分枝,下部无叶;根茎短粗,具多数暗褐色纤维状根。基生叶通常1枚或缺,卵形,长3-4cm,宽约3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具波状齿缘,齿端具腺点,具长达7cm的叶柄;茎生叶宽卵形或三角截形;叶柄长0.5-1cm;托叶草质,披针形、长圆形或卵形,全缘或具锯齿。花黄色,由上部叶腑抽出,具长梗;花梗近顶部有2枚线形小苞片;萼片线形,先端尖,基部附属物很短,呈截形;花瓣5,黄色,基部有紫色条纹;距极短,末端钝圆;子房无毛;花柱下部细,上部增粗,柱头2裂,先端圆。蒴果小,卵形或近长圆形,与宿存萼片近等长或稍短。花期6-8月,果期7-8月。

归经

归肝;脾经

性味

味辛;甘;性温

功能主治

温经通络;除湿止痛;消疳健脾。主风湿痹痛;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疳积;气虚头晕

用法用量

水服:煎汤,3-6g;或研末,1.5-3g。

复方

①治慢性风湿关节炎: 土细辛一钱。研末,每日二至三次,酒送服。②治小儿麻痹: 土细辛一钱。水煎服。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庵摩勒

    拼音注音ān Mó Lè别名余甘子(《临海异物志》),余甘(《唐本草》),庵摩落迦果(《纲目》),望果(《中国树木分类学》),油甘子(《广州植物志》),牛甘子(《南宁市药物春》),橄揽子(《四川中药志》),喉甘子、鱼木果(《广西药植名录》)

  • 庵闾

    拼音注音ān Lǘ别名庵芦(《本草经集注》),庵闾草(《千金翼方》),庵闾蒿(《广利方》),淹茼(《履巉岩本草》),覆闾(《纲目》),臭蒿(《药材资料汇编》)。出处《本经》来源为菊科植物庵闾的全草。8~9月割取全草晒干。生境分布生于林下、山

  • 庵闾子

    拼音注音ān Lǘ Zǐ出处《本经》来源为菊科植物庵闾的果实。植物形态详“庵闾“条。冬季采收。归经《纲目》:“入足厥阴经。“性味苦辛,温。①《本经》:“味苦,微寒。“②《吴普本草》:“苦,小温,无毒。“③李当之《药录》:“温。“④《本草经疏

  • 昂天莲

    《全国中草药汇编》:昂天莲别名仰天盅、水麻、假芙蓉来源梧桐科昂天莲Abroma angusta (L.) L. f.,以根、叶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性味微苦,平。功能主治行气散瘀,消肿。疮疖红肿:鲜根皮或鲜叶捣烂调红糖外敷。

  • 暗紫贝母

    拼音注音àn Zǐ Bèi Mǔ别名乌花贝母、松贝母英文名Unibract Fritillary Bulb来源为百合科植物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 Hsia的鳞茎。7~9月苗未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