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药材>庵闾子

庵闾子

拼音注音ān Lǘ Zǐ出处

《本经》

来源

为菊科植物庵闾果实。植物形态详"庵闾"条。冬季采收。

归经

《纲目》:"入足厥阴经。"

性味

苦辛,温。

①《本经》:"味苦,微寒。"

②《吴普本草》:"苦,小温,无毒。"

③李当之《药录》:"温。"

④《本草经疏》:"辛。"

注意

无瘀滞湿热者慎服。孕妇忌服。

《本草经集注》:"荆子、薏苡为之使。"

功能主治

行瘀,祛湿。治妇女血瘀经闭,产后停瘀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①《本经》:"主五脏瘀血,腹中水气,胪胀留热。风寒湿痹,身体诸痛。"

②《别录》:"疗心下坚,膈中寒热,周痹,妇人月水不通,消食,明目。"

③《药性论》:"益气,主男子阴萎不起,治心腹胀满,能消瘀血。"

④《日华子本草》:"治腰脚重痛,膀胱疼,明目,及骨节烦痛。"

⑤《本草图经》:"治打扑损。"

⑥《纲目》:"擂酒饮,治闪挫腰痛。"

⑦《本草备要》:"行水散血。治阳痿经涩,产后血气作痛,能制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研末入丸散或捣汁饮。

复方

①治妇人夙有风冷,留血结聚,月水不通:庵闾子一斤(升),桃仁二两(汤浸,去皮、尖、双仁),大麻仁二升。上药都捣令碎,于瓷瓶内,以酒二斗,浸,密封头。五日后,每服暖饮三合,渐加至五合,日三服。(《圣惠方》庵闾子酒)

②治产后腹痛:庵闾子、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各半两。上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计时候,以热汤下二十丸。(《普济方》庵闾子丸)

③治产后血痛:庵闾子一两。水一升,童子小便二杯,煎饮。(《濒湖集简方》)

④治妇人卒漏下,先多后少,日久不断:庵闾子(微炒)、熟干地黄(焙)、蒲黄(微妙)、当归(炒焙)各二两。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空心、日午、临卧。(《圣济总录》菴闾饮)

⑤治阳萎:菴闾子二至三钱。水煎服。(苏医《中草药手册》)

⑥治坠堕闪肭,血气凝滞腰痛:菴闾子半两,当归、威灵仙、破故纸(炒)、杜仲(炒)、桂心各五钱,乳香、没药各二钱半。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温酒盐汤任下。(《济生方》菴闾丸)

各家论述

《本草经疏》:"庵闾子,行血散结之药,妇人月事不以时至,审察未定者,不可轻用,瘀血病见之不审者勿试。"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椿皮

    拼音注音Chūn Pí别名臭椿、椿根皮、樗白皮、樗根皮英文名CORTEX AILANTHI来源本品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Mill.)Swingle的干燥根皮或干皮。全年均可剥取,晒干,或刮去粗皮晒干。性状

  • 楮叶

    《中药大辞典》:楮叶拼音注音Chǔ Yè别名构叶(《子母秘录》),谷树叶(《简便单方》),酱黄叶(《生草药性备要》)。出处《别录》来源为桑科植物构树的叶。化学成分含黄酮甙、酚类、有机酸、鞣质。性味甘,凉。①《别录》:“味甘,无毒。“②《日华

  • 楮头红

    《中药大辞典》:楮头红拼音注音Chǔ Tóu Hónɡ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野牡丹科植物楮头红的全草。秋季采,鲜用或晒干。生境分布生于林下或沟边阴湿处。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江西、湖北、贵州、四川、云南等地。原形态直立草本,高10~

  • 楮实

    《中药大辞典》:楮实拼音注音Chǔ Shí别名谷实、谷子(《千金方》),楮实子(《素问病机保命集》),楮桃(《濒湖集简方》),角树子、野杨梅子(《江苏植药志》),构泡(《重庆草药》),谷木子、谷树子、谷树卵子(《上海常用中草药》)。出处《别

  • 楮实子

    拼音注音Chǔ Shí Zǐ英文名FRUCTUS BROUSSONETIAE来源本品为桑科植物构树Broussoneria papyrifera (L.) Vent.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洗净,晒干,除去灰白色膜状宿萼及杂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