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经方之汗法是方法 不是目的

经方之汗法是方法 不是目的

马家驹 陈建国 陶有强 胡希恕经方传真研究会

经方的六经来源于八纲,在病位上分为表、里、半表半里。邪气在表,当汗而解之。

病位在表,可以分为太阳病表阳证、少阴病表阴证,“汗法”是治疗大法。但如何发汗、如何达到发汗却有显著不同。

汗法的主要适应证为邪气在表,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邪气在表,汗而解之”是原则,但如何达到“汗之而解”却是各有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桂枝汤的啜饮热稀粥等,使人体达到祛邪外出的目的。邪气在表,通过发汗、解肌达到汗出而解,因此在某种程度而言,汗出是邪气祛除的标志,正胜邪而祛邪外出的标志就是“微汗出”。

仲景比较重视人体津液,处处告诫发汗要注意“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正如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所言:“存津液是真诠”。如于《金匮要略·痉湿暍病》指出:“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出汗者,风湿俱也。”《伤寒论》第83至88条就是对于需要发汗而不可发汗之戒,即使是治疗需要发汗,也要根据情况综合考虑,而不能一味地发汗,否则很容易造成坏证,如“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即是烧针大发汗后更伤津液,陷入阴寒重证。

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认为,感受外来邪气后,人体有自愈的良能,但因为邪气较重,正气不足以祛邪外出而表现为表证,表现为发热、恶寒、身痛等,麻黄汤证津液充盛,壅于体表,故脉浮紧,桂枝汤证发热汗出,津液有所损失,故脉浮缓。体表津液充盛的麻黄汤证可直接解表发汗达到祛邪外出,但桂枝汤证脉浮弱,津液已经损伤,故不能再大发汗,故治以调和营卫,兼以服热稀粥、温覆等佐之,使达到营卫和而汗出而愈,称之为解肌。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从六经来看,少阴病为表虚寒证,病位在表,故治疗大法不外汗法,但因虚寒,体表阳气不足,津液匮乏,故只能采取强壮解表,给予麻黄附子甘草汤之类强壮解表,振奋阳气。若不顾阳气津液匮乏而单纯给予麻黄、桂枝解表,则无力达到驱邪外出。

少阳病病位在半表半里,邪气无直接出路,不能通过汗法而解,故少阳病治以和法。因《伤寒论》第230条曰:“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曹颖甫认为小柴胡汤为汗剂,是因为看到服小柴胡汤后有“汗出而解”,但其并未深究缘何服小柴胡汤汗出之理。是因为小柴胡汤证,给服小柴胡汤后,达到三焦通畅,胃气因和,里和气运,故能够身濈然汗出,诸证乃解。此处采取的是和法,使表里通和达到汗出邪解,因此表明小柴胡汤不是汗剂。因此对于小柴胡汤证,若单纯给予麻桂解表,则肯定不能够达到汗出邪除的目的。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提示我们临床要根据情况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如第216条:“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即使对于里实热证的阳明病,临床也多有白虎汤证,给服白虎汤后,身汗出而热退的报道。可见汗出为正胜邪的标志之一。

临床多有通过汗法达到祛邪外出而病愈的目的,但如何“汗”,就需要根据情况去选择合适的方法了,绝不是简单地给予麻黄、桂枝等发汗类中药。因此可知,汗为方法,而非目的。如何选择合适的汗法,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

猜你喜欢

  • 什么食物可以治疗咳嗽呢?

    咳嗽的情况在我们平时不注意了后时有发生,而且咳嗽的原因不同,出现的症状也是不同的,在有了咳嗽的情况后会严重的影响到我们的呼吸系统,特别是在晚上咳嗽严重的时候也会影响到我们的睡眠,在有咳嗽的情况后,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其中食

  • 艾灸治疗血管炎有什么效果?

    血管炎是我们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血管类疾病,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为在患者的手指或者是脚趾,出现红紫、麻木的症状,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会导致组织皮肤组织的溃烂和坏死,更为严重的还会导致手脚残废。这种病症主要是由于患者元气不足、气血供不上所

  • 中药可以敷脸吗?有哪些配方?

    人们为了保持自己的容颜美丽,常常会定期的使用面膜敷脸,有的人会到专业的美容店进行,但是许多人往往是时间不充足,所以就会在家中自己动手敷脸。自己动手敷脸的时候,除了可以购买面膜以外,还会自制一些面膜,用水果汁、蜂蜜、鸡蛋、牛奶等都可以制作面膜

  • 预防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危险现代人的健康。让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健康都受到一定的影响。而因为过敏性鼻炎目前没有非常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对于日常生活中不妨了解一下预防过敏性鼻炎的方法,这样才可以日常生活有效预防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可以说导致过敏性鼻炎与日常的

  • 气血虚吃中药的禁忌是什么?

    平时的时候我们有好多的朋友会出现身体虚弱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女性来说大部分的原因是出现了气血虚的现象,这样的情况一般的朋友会选择通过中药来进行调理,这也是好多朋友常用到的方法,不过不是什么情况下都可以通过中药来调理的,那么气血虚吃中药的禁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