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镌刻在心灵上的契约

镌刻在心灵上的契约

收录日期:2025-11-20 22:40:12  热度:8℃

美国纽约哈德逊河畔,是一片景色怡人、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

1797年4月的一天,这片土地的主人5岁的小儿子在玩耍时,不慎从一处悬崖上坠落身亡。孩子的不幸离世,让这位父亲悲痛欲绝。他将儿子埋葬于此,并修建了一个小小的陵墓,以作纪念。

数年后,由于家道衰落,这位父亲不得不将这片土地转让。出于对儿子的思念,他在转让这片土地时,对今后的土地主人提出了一个奇特的要求,要求新主人把孩子的陵墓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不要毁坏它。

新主人答应了他,并把他提出的这个条件写进了契约中。他请这位父亲放心,这个条件写在了契约上,也写在了自己的心坎上了,一定会认真履行的。

孩子的父亲紧紧地拥抱着土地的新主人,眼睛里噙满了泪水,哽咽地说道:“兄弟,这样我就放心了。我的孩子能永远地安息了,他可以看到这片天空上悠悠的白云,闻到这满山坡醉人的花香,聆听到哈德逊河清澈的流水声……孩子在天堂里,也一定会绽放出花朵般的笑客。”

孩子的父亲放心地离开了,他相信孩子的陵墓一定会被好好地保存,因为那是一份无比珍贵的承诺和信守。

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一百多年过去了,这片土地不知道转卖过多少次,也不知道换过了多少个主人。当年那个5岁小男孩的名字早已被人忘却,但孩子的陵墓却一直完整无损地留在那里。在转让中,保存好这个孩子的陵墓,被一次又一次地写进了买卖契约中。

原来属于私人的土地,现在归政府所有。这片土地的最后一任主人向政府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求把这个无名孩子的陵墓保存下来,这也是他当年购买这片土地时,前一任主人对他提出的要求。

面对这个要求,政府无条件地答应了,并向他郑重承诺,无论将来这片土地如何建设和发展,都会将这个孩子的陵墓保存下来,永远不会改变。

就这样,无名小男孩和格兰特将军成为了“邻居”。

一百多年来,每天都会有不少人来到这里,他们在凭吊格兰特将军时,也会看到将军墓旁边的那个无名小男孩之墓。那一刻,人们总是情不自禁地走过去,向小男孩的陵墓献上鲜花。那纷纷扬扬的花瓣,寄托了人们对这个无名小男孩的哀思。

生命不分高低贵贱,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守候和祝福。这是人们来到这里后,最大的感受。

一个人守住一份承诺也许并不难,但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斗转星移中,那份镌刻在人们心灵上的契约却被一次又一次地认真履行,这是一个奇迹,更是一种震撼。这份信守和坚持,熠熠生辉,散发着圣洁的光芒,照耀了无数人的心灵。

猜你喜欢

  • 穿粉红短裙的男人

    雪后的周末,柏林国会大厦前的广场上游客稀少。鲍勃·凯瑞脚上只穿了一双单鞋,由脚而起的寒意刺骨。他很快支开三脚架,把相机固定好。今天风大,拍摄得速战速决。鲍勃从背包里拿出一条粉红的芭蕾短裙穿上,脱下T恤和牛仔裤,短裙里只剩一条粉红色内裤。旁边

  • 张立宪:一个人的杂志

    张立宪还是老样子,穿一件简简单单的黑色T恤,不花哨,不跟你玩虚的,倍儿精神,倍儿有范。就像《读库》,朴实无华,却以一人之力,创出中国出版界的品牌奇迹。被读者认为是“有趣、有料、有种”的“三有”好书。央视著名主持人柴静是张立宪的密友,每年年底

  • 没有低到尘埃的种子不开花

    2010年我从香港浸会大学毕业,出了新书,之后被拉去全国签售一圈。那种累不是体力的累,是心累,感觉像被人牵着当戏看。心像个想飞的热气球,吊篮里却挂了太多沙袋,怎么都飞不起来,觉得胀得快要破掉了,一看,还在原地。那年年底,回到老家,宅着。天天

  • 锐速进,速退

    几十年前,有一名高中生被分配到了一家啤酒厂工作。迎接他的是,不是把他安排到工厂行政部门,而是让他到洗刷车间当一线工人。这让他心中很不服气。大家或许不知,几十年前的高中文凭比现在博士学位还吃香。抱着大材小用的怨气,他在工作中做事自然很马虎。每

  • 一个拥抱等了14年

    河南平顶山老人刘嘉永远清楚地记得,在自己86岁时,意外地收到一笔汇款的情景。那时候,刘嘉的小儿子早已去世,大儿子又突然被诊断出肝癌。老人的生活原本就很拮据,这下的打击又实在太大,家里的顶梁柱不复以往,家人难有余力来照顾一个行动多有不便的老人

  • 我终于懂得了婚姻

    我现在的老婆是我的结发妻子,她没有读过书,叫陈凤英,人很好。几十年来,帮我煮饭、管小孩,连电话都不接,她觉得自己讲不好普通话,人家会笑她。但是,我这个家现在所有的财产都记在她的名下,我控股的公司也是她在当董事长。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安排呢?因

  • 没有爱情也可以

    鲁迅先生曾冷静发问:娜拉出走后怎样?他的提问有现实意义,“五四”前后,很多女性忽而觉醒,离异、逃婚者有之,离家出走者有之,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离开家,就能走向光明吗?似乎是为了给这个问题一个答案,数年之后,呼兰小城里一个名叫张荣华的姑娘,像

  • 王瑶先生的四次教诲

    相比学术语言的严谨、简约,王瑶先生私下的谈话是最具特色的,采取的是“王瑶式”的表达方式,充满幽默和机智,常出人意料,又入木三分,发人深省。先生给我留下了九句印象深刻的话,首先是对我的四次教诲。1978年,我入学不久,他跟我说:“钱理群,我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