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一个拥抱等了14年

一个拥抱等了14年

收录日期:2025-11-20 16:43:28  热度:11℃

河南平顶山老人刘嘉永远清楚地记得,在自己86岁时,意外地收到一笔汇款的情景。

那时候,刘嘉的小儿子早已去世,大儿子又突然被诊断出肝癌。老人的生活原本就很拮据,这下的打击又实在太大,家里的顶梁柱不复以往,家人难有余力来照顾一个行动多有不便的老人,他顿时陷入困境。他居住在茅庵里,面积不足10平方米,低矮简陋到了令人心酸的地步……

有一天,邮递员突然送来一张绿色的汇款单,数额为1000元,说是刘嘉老人的。这在刘嘉看来,是个不小的数字,又听说汇款人的地址在杭州,而自己在那里并没有任何亲人,所以迟疑着没有接。邮递员又肯定了一句“没错,是给您的”,还说汇款附言栏里写有一句话“全国劳模事迹可敬,社会不会忘记好人,献上一份律师的敬意”,因此确定无疑是汇给刘嘉老人的,请他放心收下。

刘嘉确实是位当地有名的全国劳模,而且是位靠双手脱贫致富的劳模。富有传奇色彩的是,他79岁入党,83岁成为当年全国年龄最大的劳模。老人是从70岁开始创业的,他承包了已经倒闭的村办造纸厂,由于经营有方,半年多就扭亏为盈,财富一度高达百万元。致富后,他资助教育,购买机械义务服务乡邻,帮助军烈属和困难户……就在企业发展兴盛时,他急流勇退,不是将企业交给家里的子女,而是将资产全部无偿地捐献给社会。

由于是“裸捐”,老人再一次成了一个清贫的人,随着家里的变故,他的晚年生活失去了应有的保障。然而,当村里和上级组织多次提出帮助他建新房时,他还是一一婉言谢绝了。这是个极其顽强独立的老人,一辈子都不想麻烦别人。

一位记者了解到刘嘉老人的事迹后,深受感动,采写并发表了一篇《全国劳模刘嘉窘况受关注》的报道。远在杭州的一位律师戴和平无意间看到了这篇报道,在感动得落泪的同时,也为老人眼下的处境感到担忧。他毫不犹豫地做出了一个决定:一定要向这位可敬的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就像老人曾经帮助别人那样,让他的晚年生活能够过得更快乐。

就这样,刘嘉老人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收到了杭州青年律师戴和平的“雪中之炭”。老人却感到受之有愧,急忙让家人帮他查到戴和平所在律师事务所的电话,两人在电话里说了话,越发感到彼此的心挨得那么近。

第二年年初,刘嘉再次收到戴和平的1000元汇款。此后,每年春节前,老人都会收到戴和平的汇款,家人说这几乎是老人每一年里雷打不动的“压岁钱”;戴和平每次汇款,都习惯写上“新春快乐,健康长寿”——对于刘嘉老人来说,还有比这更好的祝福吗?

在戴和平坚持给老人汇款期间,老人的大儿子也不幸去世了,为照顾好他的衣食起居,刘嘉已出嫁的孙女刘延丽搬了回来,跟爷爷一起生活。刘嘉在多年前为村里设立了教育基金和敬老基金,这种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和寄托,也在孙女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当村里决定表彰刘延丽时,她也婉言谢绝了,说孙女照顾好爷爷是应该的,她还说:这么多年来,那个好人戴和平大哥默默无闻地、奉献了那么多,什么也不求,也没有人表彰过他什么,跟他相比,自己所做的实在不算什么。

刘嘉老人一年又一年快快乐乐地生活着,腰板照样硬朗,思维照样清晰,真是“好人一生平安”。这些年来,好人戴和平律师一共给自己汇了多少次“压岁钱”,什么时候超过了2万元,现在总额多少,老人都清清楚楚地记着。2012年1月16日,再有半个月,老人就100岁了。他再一次收到了戴和平的汇款,这一次是3000元,因为老人整整100岁了,戴和平觉得送给老人的礼物应该比往年隆重些。

2月1日,在家人的执意坚持下,刘嘉老人终于答应在这天摆寿宴。这是老人第一次摆寿宴,前来祝寿的人络绎不绝,老人感到生活真的很快乐很幸福。唯一遗憾的是,14年来,自己做梦都想见见好人戴和平,却因为路途遥远,自己又行动不便,无奈之下,一次一次想起,又一次一次放下。

“哪怕跟戴先生握握手,拥抱一下也好啊!”

家人看出了老人眼睛里的遗憾和心底的愿望,急忙来劝慰他。

正在这时,一个风尘仆仆的陌生人突然踏进了老人低矮简陋的茅庵里。他一边进,一边颤抖着声音叫道:“刘老,您好吗?我来看您了,祝福刘老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老人一听就知道谁来了,这是多么巨大的惊喜啊!

他和对方都抛开身边的陪同,张开手臂,快走几步,然后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房间里响起了掌声,也听到了因为激动而抽泣的声音。只见两个人松开手,再相互看看,开心地笑着,眼睛里泛着泪花,又一次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他们给大家的感觉就是,怎么拥抱也不够,怎么表达也不够——这个幸福的拥抱,可是他们等待了整整14年的“见面礼”啊!

这位专程前来祝寿的年轻人正是千里之外的杭州律师戴和平,当听到眼前的百岁劳模说要把今天收到的万元礼金和礼品都捐给村里孩子的学习和老人的养老上时,他再一次热泪盈眶,动情地对大家说:“老人就是一块珍藏的历史化石,靠近他,能从他身上获取人生启迪……我尽我所能资助他,只是想表达一下对老劳模的敬意,我们这个社会不能忘了好人。”这些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许多人不约而同朝老人深深鞠躬,再一次祝福他幸福快乐,健康长寿。

猜你喜欢

  • 不俗

    黄庭坚,字鲁直,是著名的“苏门四学士”之首。他的名字是中过进士的父亲给他起的,“庭坚”是上古时帝颛顼高阳氏的后裔“八恺”之一,有追慕古代大哲之意;以“鲁直”为字,是希望儿子像宋真宗时的直臣鲁宗道那样,刚直忠正。事后证明,黄庭坚果然没有辜负父

  • 季羡林厚待“掏粪工”

    春节前夕,一位“掏粪工”出身的书法家、“藏书状元”——魏林海先生,显得有些落寞和失意。他依稀记得,在10多年前,他每年的除夕或春节,都要去北大朗润园季羡林先生家,给他老人家拜年。季羡林先生已于2009年7月11日,驾鹤西去。从此,魏先生再也

  • “百变大伽”王祖蓝的励志爱情

    爱上手捧圣经的女孩因个子矮,长相也算不上帅气,出生在香港旺角一个贫困家庭的王祖蓝,自幼学习很拼命。“天生爱表现自己,当时就想通过优异的成绩,引起别人对我的注目”。1998年,18岁的王祖蓝以优异成绩考上香港演艺学校的免费班,主修戏剧表演。即

  • 做最优秀和努力的自己

    偌大的舞台中央,一个女孩,一头卷发,一袭飘逸的白色上衣,优美的旋律中,她正投入地唱着: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是否找个借口继续苟活,或是展翅高飞保持愤怒,我该如何存在……瘦瘦的她,声音却有如此巨大的力量,有如磁石般的感染

  • 内心的武士

    不要以为四肢发达的人就一定头脑简单,李小龙迷都知道,李小龙是位货真价实的知识分子。他特别喜欢和别人探讨哲学问题。他推崇尼采,经常把叔本华、萨特、老子、庄子的哲学思想挂在嘴边,在拍片和练功之余,有时兴之所至,他会随手抓住一个演员或工作人员,开

  • 我所知道的陈道明

    陈道明不是艺人。直说,我非常讨厌艺人这个称呼,我和道明交流过,他也很讨厌。因为我们觉得,艺人是60多年前在中国大陆通行的一个对演艺工作者带有蔑视的称呼,是被人戏弄、侮辱和伤害的对象。新中国成立后,艺人这个名词一夜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人民的文

  • 缺乏魅力者的竞选逆袭

    1948年的美国总统换届选举在“杜鲁门总统注定连任失败,共和党必胜”的氛围下拉开了帷幕。众多新闻媒体、政治家、政治评论家之所以会如此认为,是因为共和党在本次选举中优势非常明显:从1933年开始,民主党已经连续执政长达13年,美国民众普遍认为

  • 你可以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十几岁的时候,谁没想过未来呢?中学时,我特别爱好文学,崇拜作家,看各种文学杂志。我看到林斤澜回忆汪曾祺时说,“动动手指就来钱”。那时物价低,汪老随便一笔稿费,就足够大伙去味道不错的馆子撮一顿。得,那一刻,我心中顿时升腾起了作家梦。我的作家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