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黄河古道的诡异故事

黄河古道的诡异故事

收录日期:2025-11-21 03:19:41  热度:10℃

我要讲的是黄河古道中的古怪故事。

我姓白,大名叫白石头,这个名字很土,却是有讲究,取的是“水来土掩”之意。

黄河上供奉着八个大王,六十四个将军。这白姓,就是八大王之中的一个大王的姓氏。

这不是胡说,关于八大王和将军的说法写到了书里,是每个河官必备的红宝书,即便是今天的黄委会也是要将这本书奉为治黄圣经的。

懂行的人一看这名字,就知道我是世代的河兵出身。

河兵是什么,相信好多人都不知道。

在《天下粮仓》电视剧的开头,那几个九死一生取水的士兵,就是河兵。

康熙三十七年,中国才开始设河兵。

河兵是一个奇怪的兵种。

清朝的军装上印着字,有的印一个“勇”字,有的印一个“兵”字。

兵是正规军,是清朝的正规部队;勇是临时招募的军民,曾国藩的湘军,一些地方团练,都是勇。

河兵的军装上印着一个“河”字,这是一个比较奇怪的兵种。

河兵虽系绿营系统,但仍略有区别。他们所领粮饷,经乾隆帝特批,按“战二守八”(战银每月一两五钱,守银每月一两)的比例分配,也可“由守拔战”而升迁。如因公遇难,也按军功条例抚恤。

可以说,清朝的河兵待遇是很好的了,但是却很少有人愿意去。

不仅不愿意去,就算是被强行抓丁了,或者被征调成河兵了,他们也要千方百计跑掉。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

康熙三十七年,河兵人数为2000名,三年后只剩下不到800人了,跑掉死掉了将近一半多。后来实在不行了,又在嘉庆七年,紧急从天津和宣化调拨400人凑数。

按说当兵吃粮,扛枪打仗,又有什么要跑的,关键是河兵的工作性质不一样。

别的兵种是和流寇、盗贼、外夷打交道,河兵和什么打交道?

和黄河,和黄河里的邪乎物件打交道。

黄河是中国最能折腾的一条大河,也是中国邪乎事情最多的一条长河。

所以说河兵虽然名义上什么洪水都去防,其实绝大部分的人力还是用在堵黄河的枪眼上。

在黄河里,什么不可能的事情都能发生,黄河古道几十米深的淤泥里,也是什么邪乎物件都有可能挖出来。

大家都知道黄河泛滥,一次要死掉成百上千人,但是大家却都不知道,每年清理黄河古道时,从厚厚的淤泥里挖出来的诡异物件才瘆人呢!

黄河改道,一泻千里,所到之处,人或成鱼鳖,那厚厚的淤泥下,不知道埋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往事。

这些秘密包含了太多的禁忌,太多的古怪,诡异的让人简直不敢相信。

关于黄河古道的怪事太多了,就说一些近代的怪事吧。

在五十年代初,黄河改道,河工扒开了干涸的黄河古道后,发现了一截锈迹斑斑的铁管,铁管初时只有胳膊粗细,越往下越粗,往下挖了七八米,那铁管有水缸粗细,周身白亮,就像用砂纸打磨过一般。河工们不敢再挖,等专家第二天来了后,却发现那原本干涸的河床一夜水满,浑浊的黄河水中再也找不到那截铁管了。

在六十年代,清理黄河古道时在淤泥下发现了一个十几米高的铜钟,钟口用铁汁给封住了,打开一看,铜钟里全是密密麻麻的骷髅头,骷髅头里盘着各种黄橙橙的小蛇,怎么也不肯出来。专家考察了一番,怎么也想不通这口大钟是干什么用的,还有蛇怎么能在封闭的大钟里存活那么多年,最后只能将大钟原样沉在了河底。

在那口大钟沉到水底之后,连续七天,家家户户都听到了铜钟敲响的声音。

且不说黄河古道,就说解放前,负责治理黄河的黄河水利委员会都里外透露着诡异。那时候,黄委会的委员长是孔向荣,他是著名的孔子孔圣人的后代,孔氏家谱中记载着他是山东曲阜孔氏八房的后代。

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当时四大家族孔家孔祥熙的堂哥。

据说当时孔氏家谱中本没有孔祥熙这一脉,孔祥熙为了让自己能进入家谱,拼命讨好孔向荣,后来才借助他的力量,在修家谱时把自己家也给修了进去。

就说这个孔圣人的后代,大官僚的堂哥,竟然非常迷信河神,他在工地上修建了大王米庙,供奉了黄河中的大王和将军,在贯台堵口时,他又亲迎虎头将军,焚香祭奠河大王。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刘峙一定是个蠢且迷信的贪官。

但是,不是。

刘峙是一个民国时期少有的好官,他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也不讲排场。

他历任黄埔军校教官,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也是一个河南人民敬重的好官。

他很重视教育,主政期间修建了河南体育场,还有河南大学标志性的礼堂。

在他调离河南时,仅在郑州一地,就有两万多人为他送行。

抗战胜利后,刘峙由南阳抵漯河主持第五战区受降仪式,沿途百姓到处摆香案,燃爆竹,夹道欢呼。

讲到这里,可能有人就想问了,为什么这些人如此迷信黄河古道传说?

那些所谓的黄河大王,又都是迷信吗?

还是那句话,黄河古道里的那些事吧,说不清楚。

也许就是因为黄河的古怪,我祖上立下重誓,老白家每代只准一个做河兵,也必须有一人做河兵。

为什么要这样说,各位看官且耐心往下看就知道了。

俗话说天下行业分为三百六十行,这三百六十行中就有金门一行,这也是一门手艺,也有门派,有特别的规矩和秘法。

中国的手艺人讲究拜祖师爷,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小偷的祖师爷是时迁,挖参行的祖师爷是孙良,这金门一派的祖师爷是马小三马师爷。

这马小三出身穷苦,却是一个天生的金客,颇会使一手寻金点脉之法,后来就演化成点石成金的祖师爷了。

这寻金之事,古已有之,人类最开始利用的金属就是金,大约在三千多年前就有意识的采金了,最开始采金都是政府行为,政府强行征招农民去,后来这些采金人将采金之术传承给了后辈,就这样代代相传,逐渐发展成了水金、山金、渊金、云金四脉,形成了独特的金门一派。

这金门一派,经过了上千年的传承,也有了特定的口诀和秘法,有观金山,分金水,寻金线,走金脉,炼金汁一说,后来金门一派发展成为了“河、山、渊、云”四脉。

这四脉分别叫做“分水”、“观山”、“探渊”、“凌云”,每一脉有一脉的规矩,也有各自的地盘,“分水”的绝不会去“观山”,同样的,“探渊”也绝不会去找“凌云”的麻烦,这些都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子鼠丑牛都有个说法,后辈们当然不能乱来。

这“河、山、渊、云”听起来很神,说白了就是金客各自划分的地盘,有的专门找水金,有人专门寻山金,有人专门探洞金,有的专门找天金,省的以后为了抢地盘打架。

那其他三脉都很好理解,不过这天金一脉特别神秘,我一直也搞不明白,按说水里山里找金子都好理解,这天上去哪找金子呀。

不过点金这行虽然富贵,但所谓财不外露,又跟巫、娼、大神、剃头匠、戏子一样是下九流的行业,所以一直都是低调行事,外人多不知。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我们白家祖上古怪的规矩了,为什么每一代都要有一个子孙做河工。

那是因为,我们白家就是金客“分水”一脉,吃的是黄河中的河金,每一代当然就要有人去守护黄河,这叫做盗亦有道,有得有失,这样后人在黄河古道采金时才不会遭遇天灾人祸,让这“分水”一脉彻底断了根。

到了我父亲那一代,人丁不旺,里里外外就他一个男人,他理所当然成了老河工,加入了当时的黄委会。

猜你喜欢

  • “打工皇帝”霍建宁

    其后,又考得澳洲会计师资格。1984年升为和记黄埔执行董事,1985年被委任为长江实业董事,1987年跃升为副董事、总经理。直至1993年接替马世民,成为和记黄埔董事、总经理。 霍建宁是香港赚钱最多的打工皇帝。以平均每日上班12小时计算,

  • 下岗成就了央视名嘴

    因为下岗,所以就会有危机感;因为有危机感,所以才会拼搏;因为拼搏,所以才会成功。 《开心辞典》开播以后,王小丫以趣味而又幽默的主持风格给亿万观众带来了启迪与欢笑。并因此一举成名,成为央视金牌节目的金牌主持人。然而,王小丫的成功却源于她

  • 郭敬明:光鲜背后的奋斗

    文笔好,有头脑,这是郭敬明被喜欢的理由。事实上,一旦跟这个精致小生面对面接触,你就不得不承认,这个混合着文人气质和优雅范儿的作家兼商人,其成功并不仅仅源于幸运。 郭敬明出现在公众场合时永远都是一副娱乐明星式的穿戴;即使是面对陌生人,也会彬

  • 独腿董事长创业记

    1970年10月6日,彭贤俊出生在重庆永川青峰镇一个普通家庭,兄弟姐妹5人。初中毕业后,他跟着姐夫学做生意,主要负责家用电器的销售。在经营过程中,彭贤俊一边学习经商的各种技巧,一边等候时机准备自己单干。 不幸 24岁失去左腿 在家人、朋

  • 李开复:职业理想不等于高薪

    李开复,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著有《做最好的自己》、《与未来同行》、《一网情深》。他切实关注大学生的各种问题,所著《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系列在大学生间广为流传。他所进行的主题演讲与创办的我学网(开复学生网)也深受好评

  • 马云:我开除了95%的MBA

    1999年9月,阿里巴巴网站建立起来了,马云立志要使之成为中小企业敲开财富之门的引路人。10月,阿里巴巴获得以高盛牵头提供的500万美元风险资金,马云立即着手的一件事情就是,从香港和美国引进大量的外部人才。 马云对外宣称创业人员只能够担任

  • 孟非:人不会一辈子倒霉

    正是年轻时跌宕起伏的生活经历和主持新闻类节目积累的阅历,让他对于婚恋这个社会性的话题有着独到的见解,更能了解普通人的心态,由此,此档经他主持的节目一经播出,便火遍全国。 1971年,他出生在重庆市一个普通市民家庭,后来随父母的工作调动来

  • 雷锋的故事3篇

    雷锋上学 长沙解放后不久,新中国就诞生了。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小雷锋扛上了红缨枪,当上了儿童团团长,每天带领小伙伴们站岗放哨,还跟大人们一样学唱歌,排着队去开会。早晨踩着露水出去,晚上顶着星星回来,没日没夜地站岗,再忙也不觉得疲倦,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