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燥邪伤身分温凉

燥邪伤身分温凉

本期博主:罗大伦 中医博士

燥邪,为六淫之一,是重要的外感致病因素。

燥邪有两个特性,一个是易伤津液,一个是易伤肺。

这两天,已经立秋了,北京的天气立刻凉爽了许多。早晚时候,凉爽的风吹到身上,很舒服。秋天的主气为燥气,这是正常的气候变化,但是,如果太过,或者不能适应,就会变成伤害我们的东西,我们叫邪气。中医把这些外来的邪气分成六种,分别是风、寒、暑、湿、燥、火(热),叫六淫,淫就是太过的意思。

燥邪,为六淫之一,是重要的外感致病因素。《黄帝内经》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就有“燥胜则干”的论述。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写了《素问·玄机原病式》,里面记载到:“诸涩枯涸……皆属于燥。”把燥归成为六气之一。

秋天为什么会燥呢?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夏天,天儿正热,我们身体的孔窍开泄,汗液蒸发,到了秋天,凉风来了,大家会有体会,虽然秋天的太阳也很热,但是,只要到了树荫下面,立刻会感到凉爽。

这样,凉风来袭,我们的身体立刻就知道了,于是汗液收敛,津液不再外泄。可是,如果收敛得太厉害,就令体表感觉干燥——鼻孔干、嗓子干、皮肤干燥等。

为什么会出现病症呢?我们知道,这些津液是身体防御体系的一部分,如果津液不足,则黏膜变得干燥,外邪很容易长驱而入。所以说,这种侵袭是因干燥引起的,我们统称这类病因为燥邪。

对于凉燥,怎么办呢?过去一提到燥邪,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滋补津液,用生地、沙参、麦冬、石斛。但是,他们不知道对凉燥不能这样,凉燥是因为受凉引起的,根本原因不是津液不足,而是津液不能输布到全身,所以要用温热之药,要用辛通之品,使津液生发,让它正常地流通到全身。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常见,前天,有位朋友咨询我,他觉得鼻腔干燥,里面像没有任何阻拦一样,好像风能长驱直入,还有点咳嗽,似乎要感冒了。他问我怎么办。

一般情况,对于干燥,大家想到的都是用滋补津液的药物。但是我觉得此时天气已渐凉,他应是初秋的凉燥,于是,我告诉他,用苏叶熬水,然后用此水泡脚,同时喝些姜汤。当天晚上他就告诉我,干燥的状态解除了。

但是,如果我们适应了秋天的凉,接着,就会出现温燥了。温燥的原因是秋天太阳足,因为秋天很多湿气收敛了,空气穿透性变强,出现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情况。此时的阳光却显得格外毒。如果久晴无雨,秋阳以曝,燥与热合,则发为温燥。

温燥则就会伤人津液了,它会令津液蒸发,导致津液不足。燥邪有两个特性,一个是易伤津液,一个是易伤肺,所以,这种温燥在秋天时,往往会引起肺经病变,如导致感冒、咳嗽、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甚至喘息胸痛等热证。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还会引起大便干涩不畅等问题。

最多出现的,用现代医学的分类来说,是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则需据温病理论,用清热透热之方,同时配合滋补津液之品,用生地、玄参、石斛、沙参等,使津液得以补充,身体得以恢复。

此时,也可以用点食疗调理,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可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雪梨、甘蔗等。也可采用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猜你喜欢

  • 急性肾衰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肾衰竭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急骤(数小时或数天)、进行性减退,导致氮质血症、水钠潴留、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临床综合征。本病属中医学“癃闭”、“关格”范畴。其病因病机包括疫毒犯肾、毒物伤肾、瘀石内阻、湿浊内蕴等。辨证分型热毒炽盛:

  • 精选药 适口感 提高膏方疗效八步走(3)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在辨证施膏,正确确立主方之后,要合理选用药材。膏方旨在调养防复、缓图起效,与治病救危、务求速效有别,且需较长时间服用。因此,口感必须宜人,否则难以推广久服。选药组方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用膏方不要和“治病救危

  • 中医防治慢阻肺三法

    高峰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呈缓慢起病、反复发作、逐渐进展的过程,最终导致死亡,其气道病变的不可逆性和治疗手段的局限性造成了本病不可避免的高病死率。因此预防COPD的发生和进展是控

  • 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技术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常见急症之一。按临床表现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与重型急性胰腺炎两种。前者多见,临床上占急性胰腺炎的90%,预后良好;后者少见,但病情危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20%~30%患者临床病情凶险。

  • 养血祛风治斑秃

    王金亮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张某,女32岁,2008年10月17日初诊。患者于3月前晨起发现头枕部斑秃一块,后来逐渐发展而成全秃,经多方医治罔效,头部光亮,羞于见人,夜寐多梦,大便干,月经先期,量多色红,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为心血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