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六味地黄丸配伍规律被揭开

六味地黄丸配伍规律被揭开

中国医药报黑龙江讯 我国学者首次对经典方剂六味地黄丸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复方配伍机理进行了深刻揭示,分离和鉴定了口服六味地黄丸后11血中成分,确定了些成分在体内吸收、分布和消除状况。最近,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喜军教授领衔完成的该项科研为核心工作的成果《基于血清药物化学方法的方剂药效物质基础及配伍规律的示范研究》,获得了2007年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六味地黄丸是大补元阴的代表方剂,千百年来受到广大医家和的推崇。由于其化学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广泛、临床药效定位尚不明确,制约了相关制剂工艺的进一步革新和药效作用的科学表述。

在国家自然基金和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支持下,王喜军率领课题组利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方法,成功揭示了古方六味地黄丸的药效物质基础变化与配伍、药效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鉴定出口服六味地黄丸后11个血中成分及其生药来源,其中4个为代谢产物,这中间的1号成分5-HMFA是由地黄、泽泻、山茱萸三味中药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新的代谢产物,有很好的补肾及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功能。1号成分及9号成分丹皮酚可使肾虚模型动物的体重、心率、胸腺和脾脏重量指数、血清、血浆黏度等11项指标回调,表现出明显的补肾功效。这些结果充分体现了配伍的科学意义。

动物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莫诺苷、獐牙菜苷、马钱子苷为六味地黄丸治疗骨质疏松的药效物质基础;对5-HMFA、马钱子苷、2.4-二羟基-苯乙酮、丹皮酚的药动学参数分析显示,其原型成分均呈现出吸收快、分布快、消除缓慢等特点,尤其是代谢产物可维持长时间的血药浓度平台期,与口服单体化合物的体内行为明显不同,反映出六味地黄丸的体内动态过程特点。课题组通过“衰老+血瘀”的动物模型,还深入研究了5-HMFA的药理作用,发现这一代谢产物可明显改善实验动物的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细胞黏附因子等,由此揭示5-HMFA为六味地黄丸治疗衰老和血瘀的药效物质基础。(衣晓峰 陈光)

猜你喜欢

  • 黄芩、黄连、黄柏三药

    三黄,即黄芩、黄连、黄柏,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燥湿药。三者均有苦寒之味,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三者常相互配合,以提高清热解毒的力度,因此被称为三黄,因为它们都姓黄,但经过仔细研究,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黄芩是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中医

  • 食用枸杞需注意事项

    枸杞应干燥、通风,避免高温,防蛀。不要吃太多的滋补品,枸杞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古枸杞比较合适;如果想到治疗效果,最好每天吃30克左右。过黄过度熏制可使枸杞明亮,外观鲜红,但对人体有害,购买时应注意不要简单地注意

  • 食用山药应注意

    山药多用于解渴(糖尿病)和虚劳咳嗽。炒后食用可治疗脾胃不足和肾气不足。但有湿热实邪者(如大便粘滞不爽、小便短赤不利、舌苔黄腻等)不宜多服;山药有收涩作用,大便干结者不宜食用;山药淀粉酶不耐高热,不宜长时间煎炸;不要一起吃山药和甘遂,也不要和

  • 高血压-按摩3个穴位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临床上多采用西药治疗。虽然降压效果快,但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对于高血压患者,试着按摩穴位来帮助降压。以下是三个降压效果好的穴位。百会穴百会穴具有平肝潜阳、镇肝熄风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按摩百会穴可以调节微血管的收

  • 清湿热、清血热、清肝火、降心火

    一.野菊花是深黄色的管状花,质轻,气香,性苦寒。入心去心火,防血压高,增加心脏负担,伤心,消除心烦。心在舌头上开悟,心火一下降,也能去除口干舌燥。所有的痛痒都属于心脏,故野菊花还可以去除疖痈、喉咙痛、止痒等。入肝去肝火,防肝阳上亢引起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