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清湿热、清血热、清肝火、降心火

清湿热、清血热、清肝火、降心火

一.野菊花

是深黄色的管状花,质轻,气香,性苦寒。入心去心火,防血压高,增加心脏负担,伤心,消除心烦。心在舌头上开悟,心火一下降,也能去除口干舌燥。

所有的痛痒都属于心脏,故野菊花还可以去除疖痈、喉咙痛、止痒等。

入肝去肝火,防肝阳上亢引起头晕、肿痛、眼红肿痛等。

因此,无论是疖子、痈、喉咙痛、风火、赤眼、头痛、头晕、瘙痒等疾病,都可以用野菊花泻火平肝,清热解毒,给人愉悦、活力。

二.冬桑叶

蚕宝宝吃完后,可以变成轻薄华丽的纱布。质轻寒,人参温补,冬桑叶清补。能清肺泻胃,散风散热,凉血明目。

至于散风热,古人认为簸箕星是风神,可以兴风散地热。桑树是簸箕星的精华。它的叶子有助于风散热,治疗头痛、牙痛、口渴、肺热咳嗽、喉咙红肿等。也用于凉血明目、治肝阴不足、眼晕、头晕等。

《濒湖集简方》载,治风流泪,冬桑叶,煎汤日温洗。

根据《养素园传播处方》,治疗流行性眼睛干红肿:桑叶两片,用沸水冲洗半片,盖住,待水温,黄绿色如浓茶,然后洗眼,擦干;每三四个小时,用果汁碗炖,然后洗,每天洗三五次。

三.夏枯草

冬至纯阴出生,夏至盛阳,阴气尽,成熟枯萎。根据天地感应的原理,可以清热治病。

性味苦寒,工作于肝胆经络。它不仅是治疗肝火和炎症引起的眼睛发红、头痛、头晕和治疗肝气郁结郁结、久而久之化火、痰火郁结引起的痰核的妙药。

《易简方》载夏枯草治眼痛,砂糖水浸泡一夜。

据闽东本草记载,治头晕:夏枯草(鲜)二两,冰糖五钱。开水炖,饭后服。

三味搭配,是中成药夏桑菊颗粒,辛苦散寒,进入心、肝、肺、胃,尤其是肝、心,能清肝明目,疏风散热,散结消肿,祛痰止咳,解疮解毒,除湿引起的筋骨麻木疼痛。风热感冒、高血压、目赤头痛、耳鸣、喉咙痛、颈部淋巴结核、乳腺增生等。

夏桑菊颗粒能治疗哪些疾病?

1.去湿热,轻身止痒。

如果天热湿重,湿热合并侵入人体,或因湿长时间停留而变热,会引起肢体无力、麻木、疼痛、舌苔黄腻。

湿热浸泡皮肤也会导致肿胀,甚至瘙痒。夏桑菊颗粒湿热,可轻身止痒。

2.平肝阳,治疗头晕、耳鸣、高血压。

肝脏升高,肝阳升高。痰火逆转,最有可能达到头脑,心火不下降,血液功能受影响,可引起高血压头痛、眩晕、耳鸣。同时,肝阳升高,肝经络气血排泄乏力,气血停滞不光滑,也会导致血压升高。引起不安、口苦、少睡眠、多梦等。

夏桑菊颗粒清肝散热降心火合适。

3.疏肝气,降血热,治疗颈部淋巴结核,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和淋巴结核与心情不好有很大关系。心情不好会导致肝气郁滞,导致肝藏血功能恶化,血热妄行化火,外发皮肤形成核肿。肝气郁滞时间长,气机堵塞,会导致气郁化火,将津液煎成痰,如核桃盘硬核痰。

由于乳腺和颈部非常接近肝脏的位置,肝经络的循环路线也通过了这条路线,很容易受到乳腺痰核的冲击,颈部形成肿块。

夏枯草清肝护肝,散结消肿;野菊花清肝火降心火,防血热化火;冬桑叶补肝阴不足。三味共同疏肝气,降血热,消肿散结,治疗淋巴结核和乳腺增生。

夏桑菊颗粒,清肝火,降心火是其主要特点之一。肝藏血,主要情绪排泄。心血,主神志。如果血液运行良好,有害物质将难以存在。良好的情绪和清晰的头脑可以从源头上消除疾病。难怪这种疾病可以治愈多种疾病。关键是在制作过程中添加蔗糖调味料,并经常放置在药店的显眼部位,以方便人们在夏季使用它作为冷饮。

猜你喜欢

  • 糜烂性胃炎就是胃烂了吗?

    鉴于我们目前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也有很多的胃病啊,都建议大家去做一下这个胃镜肠镜的检查,那么你不要说相信某一个人摸一个脉,就告诉你,你胃里面长息肉了,一定要通过胃镜来确认,那么有些事情不能捕风捉影,就是用药调理了,那么比如说这个糜烂性胃

  • 胃食管反流谨记三忌三戒,助你恢复快

    胃食管反流病容易反复,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患者在饮食上的不注意,还有一些患者说就是在这个情绪上的难以控制。胃食管反流病除了药物治疗以外,在生活上要严格遵循三忌三戒。第一个就是忌油腻食品。人在高脂肪饮食以后啊,胃的排空速度慢,容易刺激这个胆囊的

  • 大便异常的这六种表现,现在知道还不晚!

    那么今天呢,来跟大家聊一聊大便的异常情况。有一些病人吧,就是对这个大便观察还是比较仔细的,但也有一部分人呢,对自己的大便这一块呢不是很认真,或者不是很细心,习以为常,就是甚至说大便异常的时候,他也习以为常,有时候呢,还是会忽略一些比较严重的

  • 萎缩性胃炎,伴重度肠化,中医治养结合效果好

    那么它这些特征出现以后呢,有一些患者会伴有这个肠上皮化生,还有一些不典型增生,随着这个现在这个生活水平地提高啊,胃肠镜的普遍开展,它的发病率还有他的检出率都逐年上升,那么我们中医认为这个。慢性萎缩性胃炎呢,脾胃脏腑功能失调所导致的,病程比较

  • 免疫力低,常年小病不断,究竟该如何提高?

    这个免疫力啊,其实不光是西医的名词,在中医《黄帝内经》上说的是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就是说你的免疫力充足,外部有的邪气呢,就不可能干扰或者侵袭你,经常生病呢,归根到底还是体内的正气不足。尤其指的是一些慢性病。因为正气和邪气是一对相对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