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中风家族6成员

中风家族6成员

急性发生的脑血管病被称为脑卒中,俗称中风。在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是心肌梗死的8~10倍,死亡率是心肌梗死的3~5倍,是我国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第一杀手。临床表现为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等症状。

提起中风,人们都不陌生,一般人都知道它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但很多人把它当成一种病。其实,中风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2个类型,共6种病。出血性中风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2种疾病;缺血性中风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4种病。

一、脑出血是脑内的血管破裂,血液溢出,是中风6症中最凶险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相当高。它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高血压病患者,起病急、来势猛,先剧烈头痛、频频呕吐,很快出现言语不清、昏睡、昏迷、半身不遂。治疗此病过去完全依靠内科疗法,近年来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是用立体定位(CT)进行手术清除血肿的方法挽救了许多脑出血病人的生命。

二、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到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的病因是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引起的脑动脉血管破裂,以青壮年多见。其起病急,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预后较好。若反复发生也可进行手术治疗。

三、脑血栓全名是脑血栓形成。它是中风6症中发病率最高者,占全部中风病例的半数以上,本病多发生在55~65岁的中老年人身上,男性多于女性。多在安静状态下起病,进展较慢,逐渐出现半侧肢体失灵,但神志清楚,预后比脑出血为好,一部分病人也会留有偏瘫等后遗症。

四、脑栓塞它与脑血栓差异很大。它的原发病不在脑内,而是身体其他部分(多为心脏与四肢血管)形成的栓子随血入脑,堵塞了脑血管。其起病急,有头痛、呕吐、意识不清、偏瘫等,发病年龄以20~40岁的中青年为多。

五、腔隙性脑梗塞它是中风的新成员,在CT问世之前很难确诊,其主要特点是病变多而小。病理基础是在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发生缺血性病变。症状轻微为其又一特点,一般人仅有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等表现。

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它的病理基础也是在脑血管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只不过病变程度轻一些,脑组织缺血时间短暂而已。它多发生在有动脉硬化或高血压病史的老年人身上,主要表现是手中物品突然落地、单瘫、偏瘫、单眼视力障碍、眩晕、耳鸣及吞咽困难等,但均很快消失,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小中风虽然病情轻,发作时间短,却常是脑血栓和脑出血的先兆,一旦发现,不可忽视,应及早就医,认真治疗。

猜你喜欢

  • 食用枸杞需注意事项

    枸杞应干燥、通风,避免高温,防蛀。不要吃太多的滋补品,枸杞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古枸杞比较合适;如果想到治疗效果,最好每天吃30克左右。过黄过度熏制可使枸杞明亮,外观鲜红,但对人体有害,购买时应注意不要简单地注意

  • 食用山药应注意

    山药多用于解渴(糖尿病)和虚劳咳嗽。炒后食用可治疗脾胃不足和肾气不足。但有湿热实邪者(如大便粘滞不爽、小便短赤不利、舌苔黄腻等)不宜多服;山药有收涩作用,大便干结者不宜食用;山药淀粉酶不耐高热,不宜长时间煎炸;不要一起吃山药和甘遂,也不要和

  • 高血压-按摩3个穴位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临床上多采用西药治疗。虽然降压效果快,但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对于高血压患者,试着按摩穴位来帮助降压。以下是三个降压效果好的穴位。百会穴百会穴具有平肝潜阳、镇肝熄风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按摩百会穴可以调节微血管的收

  • 清湿热、清血热、清肝火、降心火

    一.野菊花是深黄色的管状花,质轻,气香,性苦寒。入心去心火,防血压高,增加心脏负担,伤心,消除心烦。心在舌头上开悟,心火一下降,也能去除口干舌燥。所有的痛痒都属于心脏,故野菊花还可以去除疖痈、喉咙痛、止痒等。入肝去肝火,防肝阳上亢引起头晕、

  • 石斛夜光丸补肝肾之阴,对眼睛特别好

    有没有这样的方子能让眼睛清澈明亮?声音一落,我就看到一位鹤发银须的老人步履蹒跚地向我们走来。老人叫倪维德,出生于元末明初。这一次,经过600多年的历史,他给我们带来了最骄傲的石斛夜光丸。众所周知,古代没有电灯。古人通常用油灯照明。油灯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