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亦食亦药话海蜇

亦食亦药话海蜇

海蜇为海生腔肠动物,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海产品,也是市场上热门的海味珍品。我国食用海蜇历史悠久,早在明朝时人们已熟悉用明矾、食盐加工海蜇。《归砚录》中记载:“海蜇,以经盐、矾所制。”直到19世纪,我国的海蜇加工方法才逐步传到国外。

海蜇的营养十分丰富,据测定,海蜇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钙、磷、铁、碘、维生素A、维生素B族等10多种营养物质。海蜇味道鲜美、清脆,有独特的风味,可清炒、煮、炸或加上各种调料拌成凉菜,既是人们家常佐餐的佳肴,又是喜庆宴席上的珍品。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海蜇亦可入药,“主治妇人劳损,积血带下,小儿风疾丹毒,烫火伤。”中医认为,海蜇性平,味咸,具有清热、化痰、消积、润肠之功,可治疗痰咳、哮喘、痞积胀满、脚肿等症。现代医学认为,海蜇有降低血压作用。中医临床选用古方“雪羹汤”治疗高血压,方法是海蜇50克,荸荠4枚,煎汤饮服。

选购海蜇皮时,首先要观察外表颜色。优质的海蜇皮呈白色或黄色,有光泽,无红衣、红斑和泥沙。其次是闻闻是否有腥臭味,凡用盐和矾加工成的海蜇皮无奇臭气味。再次,将海蜇皮揉开来,质地坚韧的为佳。

同样,在挑选海蜇头时,首先,用两个指头把海蜇头拿起,如果容易破裂、肉质发酥就不能买了。其次是看看颜色,凡变质的海蜇头有奇腥臭味,第三呈紫黑色;正常的海蜇头呈红棕色,有光泽,完整,无异味和脓样液体。(罗玉菊)

猜你喜欢

  • 黄芩、黄连、黄柏三药

    三黄,即黄芩、黄连、黄柏,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燥湿药。三者均有苦寒之味,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三者常相互配合,以提高清热解毒的力度,因此被称为三黄,因为它们都姓黄,但经过仔细研究,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黄芩是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中医

  • 食用枸杞需注意事项

    枸杞应干燥、通风,避免高温,防蛀。不要吃太多的滋补品,枸杞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古枸杞比较合适;如果想到治疗效果,最好每天吃30克左右。过黄过度熏制可使枸杞明亮,外观鲜红,但对人体有害,购买时应注意不要简单地注意

  • 食用山药应注意

    山药多用于解渴(糖尿病)和虚劳咳嗽。炒后食用可治疗脾胃不足和肾气不足。但有湿热实邪者(如大便粘滞不爽、小便短赤不利、舌苔黄腻等)不宜多服;山药有收涩作用,大便干结者不宜食用;山药淀粉酶不耐高热,不宜长时间煎炸;不要一起吃山药和甘遂,也不要和

  • 高血压-按摩3个穴位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临床上多采用西药治疗。虽然降压效果快,但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对于高血压患者,试着按摩穴位来帮助降压。以下是三个降压效果好的穴位。百会穴百会穴具有平肝潜阳、镇肝熄风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按摩百会穴可以调节微血管的收

  • 清湿热、清血热、清肝火、降心火

    一.野菊花是深黄色的管状花,质轻,气香,性苦寒。入心去心火,防血压高,增加心脏负担,伤心,消除心烦。心在舌头上开悟,心火一下降,也能去除口干舌燥。所有的痛痒都属于心脏,故野菊花还可以去除疖痈、喉咙痛、止痒等。入肝去肝火,防肝阳上亢引起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