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夏季高温谨防生理心理中暑和皮肤晒伤

夏季高温谨防生理心理中暑和皮肤晒伤

黑龙江新闻网讯26日,是大暑之后的第三天,俗语说“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大暑后连日的高温让人有些烦躁。记者从哈市各大医院了解到,很多都是由于无法适应高温天气导致了各种“伏天病”。

胃肠疾病患者骤增

据省医院南岗分院急诊科医生丛云峰介绍,近两天气温突然升高,胃肠道疾病的患者明显增多,数是由于“口不择食”引起的。如果一次进食过多的冷餐,胃肠温度急速降低,黏膜受刺激,导致胃肠功能受损,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

医生提醒:夏季是细菌、霉菌大量滋生的时期,食物、餐具极易受污染,故饮食方面要留心消毒,生熟刀具、案板须分开使用,外购熟食宜加热后再食用。另外,放入冰箱内储存的瓜果蔬菜不应超过3天。

高温下易“心理中暑”

据医学调查,气温高于35℃会明显影响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约有16%的人出现“情绪中暑”,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据哈医大二院心理专家介绍,环境变化使人的情绪波动比较大,易出现心烦、爱发脾气、情绪多变、记忆力下降、行为异常等,同时导致生理上食欲不振、睡眠不佳或嗜睡等,平时就比较急躁的人在炎热的天气下容易“心理中暑”。

夏季高温,心脏病和高血压病(如何治疗高血压病)人应多注意。医生特别提醒司机们,夏季开车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疲劳和中暑,学会自我调节,避免“心理中暑”。

强光容易晒伤皮肤

记者在省医院南岗分院皮肤性病科了解到,因强烈日光照射导致皮肤损伤的患者明显增多,约占皮肤科门诊量的三成以上。

据该科主任刘冰梅介绍,夏季是皮肤最容易受伤的季节,尤其是过敏体质的人更为严重。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日光性皮炎(如何治疗日光性皮炎),夏季旅游时或者短时间内接触阳光太多、太猛时就会出现。典型的症状就是外露的皮肤出现红斑、水肿,严重的还可以有水疱、大疱和糜烂。刘主任说,对日光过敏者,及早做好防护措施是关键。

猜你喜欢

  • 黄芩、黄连、黄柏三药

    三黄,即黄芩、黄连、黄柏,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燥湿药。三者均有苦寒之味,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三者常相互配合,以提高清热解毒的力度,因此被称为三黄,因为它们都姓黄,但经过仔细研究,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黄芩是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中医

  • 食用枸杞需注意事项

    枸杞应干燥、通风,避免高温,防蛀。不要吃太多的滋补品,枸杞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古枸杞比较合适;如果想到治疗效果,最好每天吃30克左右。过黄过度熏制可使枸杞明亮,外观鲜红,但对人体有害,购买时应注意不要简单地注意

  • 食用山药应注意

    山药多用于解渴(糖尿病)和虚劳咳嗽。炒后食用可治疗脾胃不足和肾气不足。但有湿热实邪者(如大便粘滞不爽、小便短赤不利、舌苔黄腻等)不宜多服;山药有收涩作用,大便干结者不宜食用;山药淀粉酶不耐高热,不宜长时间煎炸;不要一起吃山药和甘遂,也不要和

  • 高血压-按摩3个穴位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临床上多采用西药治疗。虽然降压效果快,但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对于高血压患者,试着按摩穴位来帮助降压。以下是三个降压效果好的穴位。百会穴百会穴具有平肝潜阳、镇肝熄风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按摩百会穴可以调节微血管的收

  • 清湿热、清血热、清肝火、降心火

    一.野菊花是深黄色的管状花,质轻,气香,性苦寒。入心去心火,防血压高,增加心脏负担,伤心,消除心烦。心在舌头上开悟,心火一下降,也能去除口干舌燥。所有的痛痒都属于心脏,故野菊花还可以去除疖痈、喉咙痛、止痒等。入肝去肝火,防肝阳上亢引起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