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专家称婴儿呛奶易引发中耳炎

专家称婴儿呛奶易引发中耳炎

中耳主要由鼓室、咽鼓管、鼓窦和乳突组成,其中与中耳炎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的当属咽鼓管。该管有两个口,上端开口与鼓室相通,下端开口在鼻咽侧壁与鼻腔相通。咽鼓管是中耳与外界相通的唯一通道,一般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只有做吞咽动作或打哈欠时才开放。

咽鼓管有两个功能:其一是可将中耳黏膜正常分泌的组织液引流到鼻腔;其二是通过该管的开、闭交替,来调节鼓室内的压力与外界大气压保持平衡。比如乘坐飞机升到高空时耳内会有闷胀感,但只要咽一下口水耳朵立即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前面提到的咽鼓管是沟通中耳与外界的唯一通道。因此,该管自身的病变或周围器官的感染都可以造成中耳相应病变。中耳炎就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急性鼻炎、副鼻窦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都可造成中耳炎。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在哺乳期的婴幼儿,由于解剖学上的特点,他们的咽鼓管没有发育完全,呈短而平的状态,在哺乳时特别容易因呛奶,使奶液经咽鼓管逆流入中耳,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这也就是小儿中耳炎多发的道理。正确的哺乳姿势应当是小儿身体保持45度,哺乳后轻轻拍背,以防呛奶或溢奶。

门诊中经常会有一些儿童因耳朵发堵、听力下降而就诊,经检查后诊断为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主要表现是鼓室内积液。这时的鼓室内积液并不是耳朵内进了水,而是咽鼓管的引流功能受到影响,正常的分泌液不能排泄到鼻腔造成的。就好像厨房的下水管堵塞必然导致水池积水,道理是一样的。此外,造成咽鼓管堵塞的原因可能还有孩子的腺样体肥大。所以,当您发现孩子经常睡眠时打鼾,或者张口呼吸,再加之耳堵、听力下降时,大概就可确诊了。

预防中耳炎发病的主要措施:

1.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效防止中耳炎发生。

2.腺样体肥大应尽早进行手术切除。

3.婴儿哺乳时要注意姿势,避免平卧。哺乳后要拍拍背,谨防呛奶、溢奶。

4.游泳时尽量不要呛水,以防污水逆行呛入咽鼓管导致中耳炎。

5.当发现耳痛、发烧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特别是婴幼儿有烦躁不安、哭闹不止、抓耳挠腮的体征时,要想到中耳炎的可能。

6.一旦患了中耳炎,要及时到有条件的医院就诊,以防转为慢性或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7.患慢性中耳炎也应请有经验的耳科医生给予指导,必要时应尽早接受手术治疗。(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 程继龙)

猜你喜欢

  • 食用枸杞需注意事项

    枸杞应干燥、通风,避免高温,防蛀。不要吃太多的滋补品,枸杞也不例外。一般来说,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吃20克左右的古枸杞比较合适;如果想到治疗效果,最好每天吃30克左右。过黄过度熏制可使枸杞明亮,外观鲜红,但对人体有害,购买时应注意不要简单地注意

  • 食用山药应注意

    山药多用于解渴(糖尿病)和虚劳咳嗽。炒后食用可治疗脾胃不足和肾气不足。但有湿热实邪者(如大便粘滞不爽、小便短赤不利、舌苔黄腻等)不宜多服;山药有收涩作用,大便干结者不宜食用;山药淀粉酶不耐高热,不宜长时间煎炸;不要一起吃山药和甘遂,也不要和

  • 高血压-按摩3个穴位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临床上多采用西药治疗。虽然降压效果快,但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对于高血压患者,试着按摩穴位来帮助降压。以下是三个降压效果好的穴位。百会穴百会穴具有平肝潜阳、镇肝熄风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按摩百会穴可以调节微血管的收

  • 清湿热、清血热、清肝火、降心火

    一.野菊花是深黄色的管状花,质轻,气香,性苦寒。入心去心火,防血压高,增加心脏负担,伤心,消除心烦。心在舌头上开悟,心火一下降,也能去除口干舌燥。所有的痛痒都属于心脏,故野菊花还可以去除疖痈、喉咙痛、止痒等。入肝去肝火,防肝阳上亢引起头晕、

  • 石斛夜光丸补肝肾之阴,对眼睛特别好

    有没有这样的方子能让眼睛清澈明亮?声音一落,我就看到一位鹤发银须的老人步履蹒跚地向我们走来。老人叫倪维德,出生于元末明初。这一次,经过600多年的历史,他给我们带来了最骄傲的石斛夜光丸。众所周知,古代没有电灯。古人通常用油灯照明。油灯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