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中医中药>中医知识>文人与药名诗

文人与药名诗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巴,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咏药诗《采地黄者》。白居易的诗涉及咏药者多达百首,《采地黄者》是其中之一。作者通过采地黄这一具体过程,把采挖者那种艰辛和痛苦的生活情景,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南宋的辛弃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词作家,而且还是一名填制药名词的行家。南宋淳照熙十五年,他用药名写了一首《定风波•用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浸,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这首词里写山、写水、写石、写草、写风、写雨,这些自然景象寄托着诗人对往昔坎坷不平的情思,抒发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愤懑。其中用药名本家、谐音字等嵌入的药有木香、禹余粮、石膏、吴萸、防风、栀子和紫草、海藻、甘松等,药名与词意浑然一体。

最擅长药名文学的,当推宋人陈亚。他写过一百多首药名诗,传颂一时。如“风月前湖近,轩窗半夏凉”,及《赠祈雨僧》:“无雨若还过半夏,和师晒作葫芦粑”之类,皆脍炙人口。陈亚还另作药名《生查子•闺情》三首,深沉婉约。其一:“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槟郎读。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文中涉及的药物有相思子、薏苡仁、白芷、紫苏、苦参、狼毒、当归、远志、樱桃、菊花、茴香。其二:“小院雨余凉,石竹生风砌。罗扇尽从容,半下纱厨睡,起来闲坐北宁中,滴尽真珠泪。为念婿辛勤,去折蟾宫桂。”其中包含有禹余粮、瞿麦、苁蓉、半夏、珍珠、桂枝等几味药。其三:“浪荡去未来,踯蠋花频换。可惜石榴裙,兰麝香销半。琵琶闲抱理相思,必拨朱弦断。拟续断朱弦,待这冤家看。”词中含有莨菪子、羊踯蠋、石榴、麝香、相思子、荜拔、续断、代赭石八味中药。显然,这三首“生查子”,都称得上是绝妙好词。陈亚曾自道:“药名用于诗,无所不可,而斡运曲折,使各中理,在人之智思耳。”这是他用诗写药名的经验总结。

“九边烂熟等雕虫,远志真看小草同。枉说健儿身在手,青灯夜雪阻山东。”这是清末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的《远志》诗。远志为远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和茎均入药,根为远志,茎为小草。诗人在这里借喻中药远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抱负,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心境和愤世之情。

猜你喜欢

  • 脾胃虚弱,一吃凉的就拉肚子,吃什么药?

    在临床上经常能见到这样的患者来描述自己,可怕冷了,同时大便还不成形,稍微吃点凉东西就出现了腹泻之症。这种情况下,这个患者还会告诉你,他可累了。你再仔细看看,患者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象可见沉缓之象,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

  • 中药古方平胃散

    女, 35岁,自述脘腹胀满不适,食少纳差口淡,只有恶心的临床表现,自觉身体沉重。大便的情况呢,患者的描述是大便溏薄,再来就诊的时候再详细问了患者,除了有这样临床表现,我们看到的舌脉,舌苔白厚腻,脉是一个缓的,那这个病人是个什么样的问题呢?其

  • 治疗风邪头痛的方子

    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分享一首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川芎茶调散。那么川芎茶调散主要解决的就是外感风邪,从我们这儿看的病因来说,它的病因很简单,就是风,当然我们也知道风多兼加的就是寒和湿,那么我们这个地方的病因其实最最主要的就是风邪了,所以

  • 睡觉打呼噜是身体哪里出现问题了?

    我之前接诊过一位这样的患者,男性, 49岁,体型肥胖,他的问题就是睡觉打呼噜特别响,并且已经十余年了,吵得身边人根本睡不着,到后来他开始是不是被呼噜憋住,甚至被自己的呼噜憋醒,到了第二天出现就是我们这儿提到的头晕乏力,患者还有记性不好的表现

  • 更年期抑郁症如何调解

    那我们今天就就着这个问题跟大家一起聊一聊。更年期是指女性到了一定年龄以后,那么这个年龄阶段一般是指45到55岁之间,由于生理状态的改变,大脑垂体神经,内分泌激素随之改变,从而引起了情绪,躯体认知等方面的改变。那么更年期的表现都有哪些呢?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