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人生的两个视点

人生的两个视点

收录日期:2025-11-20 14:43:29  热度:8℃

经常从太空看自己,你可能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意义,这让我们变得谦卑和宽容。

我们的两只眼睛总是在观察别人,看别的事物,除了照镜子,很少看自己。现在移开镜子,闭上你的眼睛,向内看,观察自己,看看有何收获?

两维视点

首先,画一根×轴,原点就是现在的你。

往左看,负轴方向是你的过去。但不是到负无穷远,而是你刚刚出生的那一刻,那个尽头,是婴儿时候的你。

往右看,那是你的将来,同样不是到正无穷大,而是有限的时间,那个尽头,是临死前的你,可能是个赢弱老者,也可能是其他形象。

这就是二维图示的你的一生,简洁、明了、直接而决断。

经常画这么一根x轴在你的心里,经常往左往右看看,你可能会感到生命的宝贵和短促,你可能会感到无奈和茫然。

这让我们有敬畏之心、仁爱之心,让我们有所畏惧和有所珍惜。

三维视点

然后,坐稳或者站直,沿着你的身体中轴,从头顶往上拉一根无限远的直线。将你的身体留下,带上你的眼睛和灵魂,沿着这根直线往上,往上,再往上……你会发现你的身体越来越小,越来越小……你会成为地面上的一个小点,然后小点也渐渐模糊,连地球也成了一个小点;再往上,太阳系成了一团模糊的星云……暂时到此为止,再往无穷远去,超过了太阳系,连想象力也无法到达吧。

到此为止的认识,就作为我们生命的三维图示吧。类似灵魂出窍,有些玄妙,有些孤寂。

经常从太空看自己,你可能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意义。宇宙中多一个你,少一个你,有什么差别吗?可能有,可能没有。

这让我们变得谦卑和宽容。

换一个视点看自己,换一个视点看人生。

猜你喜欢

  • “疯女子”张平宜

    在台湾,她是获得过大奖但不按常理出牌的“奇怪的记者”,而在麻风村,为了麻风病人子女的教育问题,她“像疯子一样作战”了十年。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直面厚重艰难的课题。是逃避,还是用力在生命的轨迹里添上厚重的一笔?台湾女记者张平宜选择了后者。张平宜

  • 徐悲鸿与一幅古画的悲欢离合

    香港奇遇1936年,徐悲鸿应邀前往香港举办个人画展。他在好友、时任香港大学教授、著名作家许地山夫妇的家宴上获知一个信息:一位德籍的马丁夫人藏有满满四箱中国古书画,而且正在待价而沽寻找买主。徐悲鸿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马丁夫人十分热情,一股

  • 少女宋美龄为名利嫁人

    与密友往来书信揭示宋美龄性格矛盾这本传记是根据宋美龄与大学密友米尔斯女士的往来书信整理而成。宋美龄9岁到美国读书,19岁回到上海,米尔斯正是宋美龄就读美国韦思礼女子学院时最好的朋友。1917年,宋美龄毕业返回上海,但家乡却让她感觉像异乡,米

  • 美女“间谍”105岁

    她曾被周恩来称为“我党一部百科全书”,她是谍战大戏《风声》女主角原型之一,她曾因出色的情报工作救过周恩来、关向应。这位老地下党员、传奇的“女间谍”名叫黄慕兰。逃离包办婚姻,改名“慕兰”1907年,黄慕兰(原名黄彰定,字淑仪)出生在浏阳一个开

  • 梅兰芳最后十年的狭窄舞台

    西城区护国寺街自打“前清”起,就是北京最热闹的庙会。如今西边街口虽驻扎着时髦的咖啡馆,但不妨碍巷子里豆汁儿叫卖。漫步石板路,行至街东口,市井气息到此为止,再往东,就是曾属于皇家的恭王府、什刹海。一座白墙红门的四合院在街口悄然守望,小院本不起

  • 财经女侠叶檀

    有时,女人如花,摇曳多姿;有时,女人如剑,侠骨铮铮,作为当下最炙手可热的财经评论员,叶檀在充满雄性和野心的财经领域,异军突起,纵横捭阖,以其笔锋犀利、言辞猛烈、观点鲜明,著称于世,有人称她为“鲁迅”,也有人叫她女侠。因为梦想,所以选择叶檀曾

  • 美丽张婷:“中国首善”陈光标 背后的贤内

    因为“痴迷”慈善事业,近年来陈光标声名远扬,他曾随同胡锦涛主席访问西班牙和印度等国,就连比尔·盖茨和巴菲特那样的世界级大腕来中国时也要指名见他。与丈夫的“高调”恰恰相反,张婷从不面对媒体镜头,即使从网络上搜索,有关她的资料也少得可怜。可以说

  • 行走百年的植物百科全书

    生前,胡秀英曾对人提起,港督夫人有一年邀请她到家里做客。但门卫打量衣装,认为她是打工农妇,不让进入。最后,港督夫人亲自到门口迎接。她的学生、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荣休教授毕培曦也记得,1969年1月,他在这所大学读大一,生物课堂上,“冷不防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