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陈年老酒

陈年老酒

收录日期:2025-11-20 16:05:40  热度:9℃

在东北大山里有一个小镇,小镇里有个货栈,老板姓董,祖辈是酿酒的,存下了上百坛陈年老酒。董老板喜欢喝酒,把酒看得比命还金贵。一些朋友知道董老板家有老酒,纷纷上门品尝,董老板就抱来大酒坛放在自己身边,慢慢打开盖,用一个小碗伸进坛子,先给客人舀一碗,再给自己舀一碗,之后就陪客人喝,客人喝几碗,他就陪几碗……董老板虽然天天都有美酒陪伴,但生意却做得不尽如人意,最后竟濒临倒闭。董老板也因此忧郁而死。

董老板死后,其子董小江接管了家中生意。很多人都议论,董家货栈到了这个地步,天王老子都无力回天,更别说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

董小江人缘不错,朋友也多。有朋友知道他家存有陈年老酒,就拽着他说:“董老板,能不能赏我们个口福?”董小江热情地说:“当然可以,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就叫你喝个够。”朋友听了非常高兴,就常有人上门来喝酒。董小江也和父亲一样,把酒坛子放在自己身边,先给朋友舀,最后给自己舀。一碗酒下肚,朋友们兴奋无比,竖起大拇指说:“好酒!”于是喝了一碗又一碗,董小江毫不逊色,也一碗一碗地奉陪,从没醉过。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自从董小江当了老板之后,货栈生意一天天好了起来,后来买卖越做越大,他也成了一个名扬关东的大老板。

董小江发达以后仍像以前那样对人热情,所以仍然经常有人到他家去品尝陈年老酒。

一天,一个叫常山的人登门拜访,一把拉住董小江,恳切地说:“董老板,我买了一坛好酒,来请您去品尝。”董小江面有难色:“常山,你知道我只在家里喝酒,对不起,我实难从命呀。”

常山是董小江的好朋友,不止一次喝过董家的陈年老酒,他这次特意托人买了一坛好酒,真心实意请董小江,一是回往日的盛情,更主要的是想讨教董家货栈起死回生的秘诀。董小江的谢绝使常山很不高兴:“你是不是财大了,看不起我们这些穷朋友了,连喝顿酒的面子都不给?”见常山说出这样的话,董小江也不好推托,就跟着常山去了。

来到常山家,丰盛的酒菜已经摆了一桌子。常山亲自把好酒搬了出来,启了封盖,浓郁的酒香弥漫开来。董小江连连赞赏说:“好酒,真是好酒!”常山也像董小江一样,用一个小碗从酒坛里往外舀酒,先给董小江舀一碗,再给自己舀一碗,说:“董老板,咱们先干一碗!”说着,一扬脖。董小江犹豫一下,也跟着干了。常山又接连给他舀了两碗,可没想到,董小江喝完三碗酒后竟酩酊大醉,趴在桌上睡着了。

常山是知道董小江酒量的,他不明白为什么董小江只喝了三碗酒就醉成了这个样子。但不管怎么说,把客人灌醉决不是好朋友所为。常山很过意不去,数日之后再次去找董小江,一是道歉,二是找机会还要向董老板讨教。可是很不巧,这天董小江出门不在家,董夫人接待了他。常山向董夫人诚恳地表示歉意后,不解地问:“董老板的酒量我是知道的,曾经一连喝过八碗,脸不改色心不跳,可在我家只喝了三碗,怎么就醉了?”

董夫人笑而不答。

在常山再三追问下,董夫人说:“你跟我来。”

常山跟着董夫人来到厨房,厨房的大木桌上放着一个酒坛子。走到跟前,董夫人掀开坛盖,说:“你看。”

常山往酒坛子里一看,目瞪口呆:“这……”

董夫人说:“这是我公公想出的法子……”接着,她说出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在酒坛子的里面还固定着一个大瓷瓶,董小江的父亲舍不得把那么好的酒给别人喝,就在瓷瓶里装上普通的白酒,他给客人舀的是瓷瓶里的酒,而舀给自己的则是陈年老酒;董小江的做法却和他父亲正相反,他酒量小,怕陪不好客人,就在瓷瓶里装进白水,给客人舀酒,给自己舀白水。

常山知道了这一切后,觉得无需再向董老板讨教什么了,成功的秘诀就在这酒坛子里。

猜你喜欢

  • 父亲的自行车

    自从调离乡镇,我就再也不愿骑自行车了。因为10多年来的乡镇工作,我差不多每天都和自行车形影相伴,甚至连最美好的一段青春年华都是在自行车上度过的,它承载了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乐与伤悲,我总是想着,一旦告别了这早出晚归、日晒雨淋的工作,就可以

  • 给父亲炫耀的机会

    “五一”回老家的时候,亲朋好友乃至隔壁邻居,见到我的第一句话,都不约而同变成了“大作家回来啦”?半天没反应过来,我啥时候变成了大作家?跟母亲一说,她努努嘴指指父亲,悄声对我说:“这还不是你爸的功劳,他现在已经将你夸上天啦。”我算是明白过来,

  • 一号套餐8块

    2006年暑假,妈妈给我找了一份暑假工——在麦当劳做售餐员。我每天要在柜台前站8个小时,挂着机械化的微笑,把鸡翅、汉堡、薯条快速分类摆放在餐托上,再甜甜地说:“谢谢光临,请您慢用。”对这份一天挣不了多少钱的工作,我始终抱着应付的态度。一天中

  • 20岁的我,60岁的你

    你好多年没抽烟。当你用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开始看这封信的时候,我猜你会点上一支烟,静静地抽。长到20岁了,你的小儿子给别人写过很多信,但从没给你写,也从没跟你好好说过话。有时咱爷俩喝醉了酒,我也只勉强吐出一句:“爸,你少喝点。”我们之间的疏

  • 我的父亲母亲

    我与父母相处的青少年时代,印象最深的就是度过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今天想来还历历在目。我们家兄妹7个,加上父母共9人。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资来生活,毫无其他来源。本来生活就十分困难,儿女们一天天在长大,衣服一天天在变短,而且都要读书,家里开支

  • 母亲屋里加张床

    我母亲已经89岁了,习惯一个人住在乡下。为了照顾母亲,我和老伴儿就在她的房间里加了张床,每天陪伴在她身边,母亲乐意,我們心里也踏实。“王成,给我倒杯热水。”住到母亲房间里,她每次叫我,我都有求必应。老伴儿把缓解母亲双膝关节疼痛的药物放在床头

  • 别让自己离父母越来越远

    1有位朋友曾与我说过一件事,我记了很久。去年朋友的妈妈生病,住院半个月后她才知道。朋友说,她永远忘不了自己赶到医院后,刚看到母亲的样子。母亲没有惊喜,也没有开心,只是默默擦起了眼泪,像做错了什么事。又怪丈夫多嘴非要告诉女儿,倔强地说自己根本

  • 在妈妈的膝头上

    大姐告诉我,在她的独生女儿小满出生之后,她曾经反反复复想:要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小时候作文课上写《我的理想》时提到的那些宇航员、科学家、警察吗?名头何其虚渺,是广告牌上的棉花糖,粉红而轻盈,而她怀里的,是个沉甸甸的婴儿。后來她换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