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早五分钟

早五分钟

收录日期:2025-11-21 15:20:49  热度:10℃

早五分钟

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温暖的光线轻轻唤醒着我。我舒展了一下身体,懒洋洋地起床。然而,就在这个平静的早晨,一件让我后悔的事情发生了。

我打开手机看了一眼,上面显示的时间是早上六点五五分。我苦笑着想,如果我早起五分钟,或许可以多做一些事情。于是,下定决心明天一定要早五分钟起床。

第二天,当闹钟响起时,我缓慢地睁开眼睛。才发现,我并没有早五分钟起床,而是推迟了五分钟。这种情况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一再重复。我开始对自己的意志力产生怀疑,是否真的无法早起五分钟呢?

一个晴朗的早晨,我终于实现了早起五分钟的目标。我迫不及待地走到阳台,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远处初升的太阳。我享受着这个寂静而美好的时刻,感觉自己已经找回了控制自己时间的能力。

在这五分钟里,我不仅能够悠哉地享受一杯香浓的咖啡,还可以做一次简单的伸展运动,让身体感受到活力的注入。这样的起步让我整个一天都充满了活力和动力。

渐渐地,我发现这五分钟的改变对我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不再被迫匆忙地准备上班,而是有足够的时间享受早餐,和家人一起分享一天的计划。这种放松的氛围让我感到幸福和满足。

早起五分钟也让我在工作上更加高效。我可以提前处理一些琐碎的事务,规划一天的工作计划,安排时间更加合理。不再受时间紧迫的压力影响,我能够更加专注地处理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我也开始给自己留下五分钟的空挡时间,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或者思考问题。这段宝贵的时间让我能够更加冷静地处理困扰我心头的事情,避免草率做出决策。

此外,这五分钟也让我有了更多的自我照顾和关爱的时间。我开始培养读书的习惯,每天选取一本心灵成长的书籍,让自己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一份宁静和思考。这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内心的平衡有着莫大的帮助。

通过这个经历,我明白了早起五分钟对于时间管理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这五分钟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时间暂停,而是一种对自己时间的尊重和珍惜。它让我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了平衡和自我。所以,无论多么困难,我都会坚持早起五分钟,因为它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一种宝贵的习惯。

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常常抱怨时间不够用。然而,当我们付出一些努力,早起五分钟,你也许会发现,时间并不是那么难找,它就在你的身边。只要你愿意,你就能够找到自己的五分钟,那份改变已经在等待着你的到来。早起五分钟,从现在开始!

猜你喜欢

  • 张立宪:一个人的杂志

    张立宪还是老样子,穿一件简简单单的黑色T恤,不花哨,不跟你玩虚的,倍儿精神,倍儿有范。就像《读库》,朴实无华,却以一人之力,创出中国出版界的品牌奇迹。被读者认为是“有趣、有料、有种”的“三有”好书。央视著名主持人柴静是张立宪的密友,每年年底

  • 没有低到尘埃的种子不开花

    2010年我从香港浸会大学毕业,出了新书,之后被拉去全国签售一圈。那种累不是体力的累,是心累,感觉像被人牵着当戏看。心像个想飞的热气球,吊篮里却挂了太多沙袋,怎么都飞不起来,觉得胀得快要破掉了,一看,还在原地。那年年底,回到老家,宅着。天天

  • 锐速进,速退

    几十年前,有一名高中生被分配到了一家啤酒厂工作。迎接他的是,不是把他安排到工厂行政部门,而是让他到洗刷车间当一线工人。这让他心中很不服气。大家或许不知,几十年前的高中文凭比现在博士学位还吃香。抱着大材小用的怨气,他在工作中做事自然很马虎。每

  • 一个拥抱等了14年

    河南平顶山老人刘嘉永远清楚地记得,在自己86岁时,意外地收到一笔汇款的情景。那时候,刘嘉的小儿子早已去世,大儿子又突然被诊断出肝癌。老人的生活原本就很拮据,这下的打击又实在太大,家里的顶梁柱不复以往,家人难有余力来照顾一个行动多有不便的老人

  • 我终于懂得了婚姻

    我现在的老婆是我的结发妻子,她没有读过书,叫陈凤英,人很好。几十年来,帮我煮饭、管小孩,连电话都不接,她觉得自己讲不好普通话,人家会笑她。但是,我这个家现在所有的财产都记在她的名下,我控股的公司也是她在当董事长。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安排呢?因

  • 没有爱情也可以

    鲁迅先生曾冷静发问:娜拉出走后怎样?他的提问有现实意义,“五四”前后,很多女性忽而觉醒,离异、逃婚者有之,离家出走者有之,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离开家,就能走向光明吗?似乎是为了给这个问题一个答案,数年之后,呼兰小城里一个名叫张荣华的姑娘,像

  • 王瑶先生的四次教诲

    相比学术语言的严谨、简约,王瑶先生私下的谈话是最具特色的,采取的是“王瑶式”的表达方式,充满幽默和机智,常出人意料,又入木三分,发人深省。先生给我留下了九句印象深刻的话,首先是对我的四次教诲。1978年,我入学不久,他跟我说:“钱理群,我知

  • 记张自忠将军

    我与张自忠将军仅有一面之雅,但印象甚深,较之许多常常谋面的人更难令我忘怀。读《传记文学》秦绍文先生的大文,勾起我的回忆,谨为文补充以志景仰。一九四零年一月我奉命参加国民参政会之华北视察慰劳团,访问了五个战区七个集团军司令部,其中之一便是张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