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死要面子,坏了大事

死要面子,坏了大事

收录日期:2025-11-21 01:11:49  热度:8℃

崇祯十五年,基于对敌我形势的分析,皇太极给崇祯皇帝写了一封长信,信中,皇太极表示愿议和通好。

不料,这一议和情况被兵部尚书陈新甲的书童误传了出去,众大臣纷纷上书弹劾陈新甲私定议和条款。迫于压力,崇祯皇帝将责任全部推给陈新甲,责令其悔过,后又将其处死。

直到亡国的最后时刻,崇祯皇帝才意识到“策辽事者,不宜战而宜和也”,可惜已经于事无补、无法挽回败局了。

其实,明朝在与后金的军事对峙中,不是没有看到议和的好处,也曾多次主动议和,但又多次破坏议和,以至于不可收拾。这是一种奇怪的结局,也是多种因素汇集的必然归宿。

首先,明廷上下缺乏议和的大环境与气氛。明朝始终未给议和创造必要的条件,朝野上下一直坚定地认为后金是国贼凶寇,必欲翦除、扫荡之,议和者被斥为是“顿忘国贼”,“损威辱国”,“诅师养寇”的祸胎,将“酿无穷之衅”。

在这样一种氛围中,主持议和的人无一不身负恶名:袁崇焕以“谋款通敌”之罪被磔;钱龙锡以“密谋主款”之罪长戍不赦;陈新甲与清议和之事暴露后立遭杀身之祸。这种攻击、反对议和的声浪持久不衰,形成了一种强大的舆论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任何议和主张都难以畅行。

其次,明朝的政治家们在议和问题上大都存在不切实际的想法。他们以为议和是明朝对后金的施舍和恩赐,对方必须就范,始终放不下天朝大国那种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架子。

明朝首次与后金议和时,袁崇焕对后金使者的“恭敬和顺,三步一叩,如辽东受赏时,并书封称大人”,很是欣赏、陶醉,进而错误地认为这是皇太极兵力不济,乞求休战的表现,并想趁机“而制其死命,俾不得再逞,以休息天下”。

再次,明朝皇帝对议和暧昧迟疑、出尔反尔。天启皇帝曾赞扬袁崇焕“战守可恃,操纵合宜,深慰朕怀”,当袁崇焕被攻讦去职后却说:“袁崇焕谈款一节,所误不小。”崇祯帝则更为恶劣,他最初谴责“袁崇焕托付不效,专事欺隐”,继而信其“引敌胁和”,加罪名处以极刑之后,又“以复仇为志”,一味地反对与后金议和,并严禁臣子与后金的一切往来。

所以,尽管陈新甲与清的议和,完全是在崇祯帝的直接指挥下进行的。但议和之事泄露后,崇祯帝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马上换了一副面孔,以陈“戮辱我宗藩”的罪名将其诛杀。面子虽然保全了,但明、清议和的大门又一次关上了。而这扇大门另一边的皇太极,对议和还是抱有诚意的,他甚至已经初步划定了两国的边境线。

一次很有成效的议和,一次可以改写历史的救国良机,却因为崇祯皇帝死要面子而草草收场。明朝的皇帝这时似乎还没有意识到,他将为自己的出尔反尔付出沉重的代价

猜你喜欢

  • 结巴佬

    这个村庄的人都叫他结巴佬,不但他说话口吃还有点傻里傻气,有些人还取笑他,他不为而然还觉得自己是村里的开心果了。有一天,他兴致勃勃的去到城里,看到城市里那么繁华他就不由自主兴奋起来。这时他肚子打鼓,看到眼前里这间餐厅就走进去坐下。一名服务员走

  • 给你点赞

    阿P是个典型的“低头族”,无论上班下班,还是吃饭如厕,他无时无刻不黏在网上。这不,就是因为沉溺于网络,阿P的工作出了大纰漏,他一个没留神,把合同上的小数点点错了一位。老板气急了,一声令下,炒了阿P鱿鱼!丢了工作的阿P,最怕面对的就是老婆小兰

  • 耍蛋

    红石乡的杨明浩乡长的儿媳妇前天生产了,给他生了个大胖孙子,这几天,他那张布满沟壑的脸,就像三月里怒放的桃花,红艳艳的灿烂。他家从他爷爷那代起就是单传,已经是四代了,儿媳妇的肚皮不负众望,给他们老杨家生了个大胖孙子。这下,孙子在杨乡长眼里比四

  • 欢快的巴士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现在每每想起来,我都还会忍俊不禁,笑出声来。这也算是我人生旅途的一段宝贵经历,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故事发生在福建莆田——妈祖林默娘的圣地。那是2008年的初夏,上午10点左右,天气晴好,蓝天白云,空气都弥漫着花粉的

  • 阿P学心理学

    阿P跟邮递员小江是高中同学。这天,小江在送报纸的路上碰到了阿P,打了招呼后,阿P说:“要是有啥困难,吱一声,哥就是再作难,也给你帮忙。”听到这话,小江眼睛一亮,他说:“眼下还真有件事得请你帮忙。”阿P一听,拍着胸脯道:“说吧,没有我阿P做不

  • 桃源后记

    这天,刘子骥到家后还没来得及坐下就听到了“咚咚咚”的敲门声。开门一瞧,原来是隔壁的老王。老王左手提着一个茶壶,右手握着一张纸,脸上堆满了笑容。他知道刘子骥喜好游山玩水,所以常常给他介绍一些景色优美的地方以换取一些钱财。老王在门口热情地问候了

  • 看电影现用

    小李每天晚上都看新闻,新闻隔三岔五的报道又有人溺水而身亡。小李感叹的说:俗语都说“欺山莫欺水”。小李跟小刘每天都约好早晨去河边跑步锻炼身体。今天早晨也是如往常一样跟小刘在河边跑步。小李问小刘昨晚有没有看新闻:当然有了,唉,又有人溺水身亡。“

  • 杨百万个大头天话

    在浙西山区建德市大洋一带,离奇的故事叫大头天话。今朝讲的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杨百万,因他家太有钱以致把他的真名都给忘了,大家都叫他杨百万。提起杨百万,那在四散里(原下徐大队的四个村的统称)是大大的出名,不是因为他家的富有,而是他为人精剥过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