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杨百万个大头天话

杨百万个大头天话

收录日期:2025-11-21 08:54:46  热度:9℃

在浙西山区建德市大洋一带,离奇的故事叫大头天话。今朝讲的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杨百万,因他家太有钱以致把他的真名都给忘了,大家都叫他杨百万。提起杨百万,那在四散里(原下徐大队的四个村的统称)是大大的出名,不是因为他家的富有,而是他为人精剥过了头,落下一段饶有趣味发人深省的话柄。

从前有一个姓杨的财主,家财万贯,人称“杨百万”。杨家虽是巨富之家,但杨百万为人吝啬到了极点,他有五恨:恨天、恨地、恨肚皮、恨父母、恨皇帝。咋讲,恨天:为什么一年到头不都是六月天,还要有冬天有春秋,不然的话能省去许多做衣服的钱。杨百万晚上睡觉是脱得赤条条的,用他的话说是睡觉翻来覆去会把内裤磨破的;恨地:生长的树木不规则,如生的规则,树本可做柱头,粗枝可做横梁,细的可做橼木,这样就能省去许多木匠老师的工钱;三恨自己的肚皮:吃了还要饥,如果吃了不会饿则能省去多少粮食;四恨父母:本家及亲戚一大帮,这家造屋,那家讨亲,每年都有随礼,平时过年过节的还要来往,浪费了不少钱财;五恨皇帝:按理说四散里天高皇帝远,皇帝与你无冤无仇,你恨皇帝做啥?,杨百万认为田地是祖辈给的,你皇帝凭加命基(什么)要收皇粮。

杨百万除了五个恨以外,家中的财富不嫌多,他平生有四个愿望,说出来笑死人。一愿得童家的铜山,二愿得金家的金矿,三愿得石崇的聚宝盆,四愿得吕洞宾点石为金的手姆指头。杨百万平时过日子抠门的要命,下锅的米也要数数,烧饭用的柴也要称称,生怕多浪费。

杨百万平时最不喜欢的人有二类:一个是和尚,在他看来和尚是好吃懒做的人,平时看见僧人来化缘避都来不及,四散里有名的白岩寺他家从未布施寺庙一文钱,千年古寺的门朝东朝西都佛(不)晓得;二是乞丐,用它的话说,施舍了乞丐又没加(什么)回报,给猪吃吃能长两斤肉,给狗吃了会讨好地向你摇尾巴。杨百万一听见讨饭客来了,一对大门“嘭梆”关都来不及,他视和尚乞丐如眼中钉肉中刺。

杨百万自恃家财巨万,吃不愁用不愁,平时走路也是眼睛张天上个,要不就是眼睛看鼻头个,从不拿正眼看人,从不与别人打交道,怕人家向他借、问他要。亲戚家里有了难处也休想从他家借来一文钱,简直就是一个屋顶开门的人家。杨百万也有自知之明之处,他知道自己吝啬,他也不奢求人家对他有多少好,他也没有什么需要求人家的,他平时说的最多的话是“从生到死一辈子不烦人家”。嗨!人的漫长一生免不得总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四散里有句古话叫“耕不着钯着”就是这意思,即使你活着不求人,死后难道你自己钻坟头洞里去?哎,你还不要说,杨百万虽刚年过半百就已经为自己死后不烦人家做准备工作了。

杨百万怕自己死后没出息的儿子乱花钱,早早做好了棺材。所用的材料是那种用来做箱橱的杉木板,薄薄的一层。寿衣是穿过的半新的司林布衫。死后放在棺材里的大被的棉絮比做棉袄的棉絮还要薄。用来抬棺木的棺材杠是在自家山上挑的杉木,比砍柴用的尖头棍粗不了多少。捆绑棺材用的棺材索也是自己手工搓的,用地里长的“芝麻丝(经加工后的一种植物纤维)不用钱买,粗细比上山打柴用的绳索相差无几,粗不了多少。

杨百万看看自己的后事准备得差不多了,把二个儿子叫到了跟前,郑重其事地吩咐道:“为父节俭一生,百年(去世的意思)后丧事一切从简,千万千万不要浪费钱财。一不请道士,二不请和尚,山上的坟洞已挖好,我的尸体入殓后,你们兄弟抬得动的话就自己抬上山去,实在抬不动,千万不要请外人,就叫自家的堂兄弟帮忙,如果他们念在本家不要工钱最好,给的话也至多给半天的工钱,因为抬到山上也用不了半天的时间,这就叫‘肥水不流外人田’,记住啦。”两个儿子诺诺称是。

一年后,杨百万命归西天,二个听话的孝子遵照父亲的遗嘱,只通知了几个至亲的亲戚,葬礼是肯定的冷冷清清,只有几声“火炮”在空中炸响,香没有几根,纸没有几张,锡泊更是少得可怜。二个儿子想想家中纵然有万贯家财,父亲生前可没享过一天的福,一辈子吃没好吃穿没好穿,日子过的比穷人家还不如,何必呢?百思不得其解。

两个儿子商量了一会,父亲“苦”了一辈子,死后到了阴曹地府没有钱恐怕要受委屈,家中这许多的钱几辈子也用不完,要不叫老爷(爸)带走一些,到了阎王殿也好打点打点,争取早日投胎到一户好人家。但父亲生前有遗嘱难违背,这可咋办?还是小儿子聪明,灵机一动说:“父亲说好的,钱不能乱花,但我们可多买一些纸钱放入棺材,既不用花多少铜钱又给了父亲很多的冥币,一举二得。”大儿子拍手叫好。说干就干,兄弟俩花了少量的铜钱却买来了半棺材的纸钱,装殓完毕,合上棺材盖,捆好绳索,绑好棺材杠,用手掂了掂,奥好!蛮重咯。侬想想,富贵人家子弟平时又不做生活(干活),哪有刚(这么)大的力气抬棺材。没办法,拍拍胸还是放点血发点工钱叫堂兄弟来帮忙吧。堂兄弟见杨家二兄弟来请,心下好生为难,俩家人平时互不往来,更气的是有年冬天下大雪家里揭不开锅想到杨百万家借点米熬点粥度度饥荒,没想到米没借成却遭杨百万的一顿奚落,说什么平时不做侬家(不节约),没得吃寻别伽(别人)。还好心出主意说肚皮饥困床上不爬起来就能省下许多粮食来,听听,加话都覅的(说的什么话都不知道)。堂兄弟原本实在是不想去,但毕竟是本家,同祖同宗的,一笔写不出二个杨字来,同时,四散里的风俗是死者为尊。没办法,勉为其难吧。四个堂兄堂弟走进灵堂一起抬起棺材准备出门向坟山走去,没想到棺材杠刚一上肩,立即弯成弓状,勉强抬了半里多路,只听得“咔擦”一声响,棺材索断成了几截,棺材杠也断成两段。唉吆,我咯老爷(老爸)哎,喊昵会刚子个(这么会这样的),侬额阿咋办法(你叫我咋办)?杨百万太过精剥,杠索是不可能有备份的,杨家两兄弟只好恬着脸皮求人家,借来杠索葬了父亲。

哼!扬言一生一世不烦人家的杨百万可没算到死了还是要烦人家,正是人算不如天算。

猜你喜欢

  • 五分钟

    这天,烈日炎炎,人们都在家里避暑,很少人在外面这时,一个神色焦急手提公文包,戴墨镜的男子快步走到一个偏僻的小屋旁边,男子警惕的看了看四周,确定四周没人后松了口气,墨镜男敲了敲这扇门,门内传出一声男子的干咳声,墨镜男将耳朵靠近门压低声音问道:

  • 美女跟踪我

    我好久没锻炼身体了,得知哥们阿亮新买了一辆价值不菲的自行车,便去借了来,骑着它去图书大厦。去图书大厦少说也有十公里,一路上,我慢悠悠地骑着。骑着骑着,我发现有个骑电动车的女孩竟然跟踪我。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我故意拐上一条小路。果然,那女孩也

  • 菩萨不敢得罪咱家

    孙家冲有一位姓孙,名有财的农民,这个名字是他的爷爷起的,意思就是希望这个名字能给孙子带来财运。在农村流行这样一句俗语:命中一升半,不怕你起得晚;命中只半升,不怕你起五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你的命中财运有一升半,你天天起得晚没事,有财神爷跟着

  • 李先生念诗够绝的

    相传,李家冲有一位教私塾姓李的先生,很有学问,教书也很有方法,有些很调皮的学生到了他的手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也乖乖地听他的话。有一年,在元旦节之前,有位姓黄的保长领着自己的儿子立志找上李先生的家门,求李先生收下自己的儿子,同时乞求对黄立

  • 车送美女

    松松家住农村,从小就和父亲仅靠几亩田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相依为命,可谓是极其贫困,能活下来就是一种幸运。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的大力扶持,多项优惠政策倾向农村。在这大好的背景下,几年前,松松的爸爸承包了村里的一座小荒山,种植了多种经济

  • 新媳妇“过门”

    文革期间我亲见过革命化的新媳妇“过门”。老贫农刘庆菊大娘的二小子邓志红娶媳妇的事一传开,人们都说向阳生产队搞的婚礼特别,紧跟形势是一次革命化的无产阶级婚礼。新媳妇过门这一天,按照刘庆菊大娘预先和新媳妇娘家达成的“协议”,新媳妇进门带的不是嫁

  • 找个乞丐当领导

    杂志社由全供事业单位变成了企业,形势一下子严峻起来。主编早就另谋高就了,剩下的人能走早走了,可没单位要啊。大家围在一起讨论出路。单位元老贺粼说,大家想想,我们最缺的是资金,从哪来?大家决定内部推举一个出来主事,可除了编文章,都拉不下脸去要钱

  • 要钱不要脸的父亲

    2006年10月中旬的一天早晨,兽医柳师傅将自己的摩托车祈祷自己门前的公路边,等妻子出屋锁门,再去县城办事。她来到丈夫的身边,丈夫正坐在摩托车上,她正准备上车时,突然一辆摩托车直冲过来,前车轮从她的左脚背压过去,她的丈夫左脚也撞断了,擎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