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海象的怯懦

海象的怯懦

收录日期:2025-11-20 18:24:45  热度:10℃

四百公里的海滩上,密密麻麻地挤满了数十万头海象。

它们每一头的体重都超过一吨,有的甚至达到了三吨。肥硕的躯体几乎紧贴在一起,它们无法转身,也很难挪动。

有一些海象为了避开这种拥挤而嘈杂的环境,缓慢地爬上了海滩附近的悬崖。

此时,北极熊从悬崖平缓的一侧发起了虚张声势的攻击。本来一头成年的北极熊和一头海象正面对峙时,北极熊几乎不会占到任何便宜。

然而,当海象成群结队的时候,却出现了奇怪的局面:没有一头海象愿意直接去迎战饥肠辘辘的北极熊。

它们扭动着巨大的身躯,都只想尽快躲避“威胁”。

它们无意识地挪动着,越来越靠近悬崖的边缘。

很快最边上的几头海象被挤了出去。它们从几十米高的峭壁掉落,翻滚着坠到下方的岩石上,砸出了几声闷响……

北极熊随即优哉游哉地移步到悬崖下方,开始大快朵颐。

在短短的几天里,有两百头海象因此丧生。

这是BBC纪录片《七个世界,一个星球》(SevenWorlds,OnePlanet)第二集“亚洲”当中的一段镜头捕捉下来的真实状况。

著名的动物纪录片制片人大卫·阿滕伯勒(DavidAttenboroug)以93岁的高龄,再次出马,为此片录制了旁白。

在豆瓣上,此片的评分高达9。8分,当之无愧地获得了2019年纪录片最高分。

“七个世界”分别探索地球上的七个大洲,这部七集纪录片的每一帧画面都美到令人窒息……

惊诧于海象坠崖惨剧之余,不免让人深思几分。

海象们之所以如此愚蠢,部分原因在于全球变暖。

由于北极地区的浮冰大面积融化,原本栖身冰面的海象不得不挤到几段狭窄的海滩上去。

可能它们一时无法适应炎热的環境,而需要到高处吹风散热,从而给了北极熊可乘之机。

这样的视角无疑想要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

动物行为本身的确带有很多让人无法理解的“愚蠢”之处。观片时不禁庆幸人类之优越。

不过细想下去,人类能好到哪里去?可以彻底免于海象式的愚蠢吗?

海象是一群“乌合之众”,它们习惯了麇集在集体中,每一个都想从“邻居”那里蹭一寸空间,却没有一个看到大格局。

纵然单个海象拥有一吨以上的体量,却没有一个愿意挺身担当,聚集在一起反而更加虚弱了。

海象之所以坠崖,是因为它们被恐惧支配,自乱阵脚,北极熊还没吼,它们就内心崩溃,赶紧逃命去了。嘲笑海象之余也要承认,其实人类也有几分海象的怯懦。

猜你喜欢

  • 行善的诱惑

    吉普森是美国休斯顿市一名百货公司经理。他心地善良,员工有什么困难,他都极力帮助。 克里是百货公司对面街头的一名流浪汉。不知什么原因,二十多岁的他无家可归。克里衣着陈旧,污秽不堪,每晚,只能蜷缩在商场屋檐下。 吉普森注意到了克

  • 穷孩子VS富孩子

    我的一个朋友在纽约大学读书时,曾在儿童援助协会兼职。 我负责的小组大概有12个男孩,我的朋友回忆说,刚开始和他们相处时,我完全不知所措。我跟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每星期只有八九个小时,我希望做的事情却很多。我急于了解他们在成长中所

  • 你的秀发怎能穿过我的钢铁

    你的秀发怎能穿过我的钢铁,这样一行拙劣的粉笔字,歪歪扭扭地刻在北京亚运村一处工地的墙壁上,每次都生生拽住我的脚步。我望了望四周,除了粗大的钢筋骨架搭建起来的大厦,空无一人。 那个寒风肆虐的傍晚,一个衣衫单薄而整洁的青年民工,在墙上

  • 兴趣的长度

    1964年,随着一声哇哇啼哭,他出生在希腊风光旖旎的克里特岛。小小年纪的他,总喜欢拎个竹篮,在离家不远的海滩捡贝壳玩耍。 一次,几位女游客沐浴着夏日阳光,眺望着远方美景,一时又齐声哈哈大笑。好奇心促使他走上前去,想搞明白她们在说啥

  • 铲除心灵的“糖皮”

    他是个问题学生,不是一般的捣蛋,而是特别捣。因此,每个班主任接手这个班,都对他皱眉不已,找他谈话,让他写保证。甚至,有的让他转班。 但是,一直,他都不改。 他留着长发,耳朵上打着耳钉。一次,校长看见了,让他摘了,他眼睛一白道

  • 我记得纸条上的每一句赞语

    海伦是一所高中的数学教师。有时候,在教学过程中,她常常陷入这样的困境:她一心想让同学们尽快掌握某种数学新概念、新方法,可是同学们就是听不懂,始终无法理解她传授的知识要点。她越着急,同学们就越糊涂,结果老师和同学们都有点泄气,以至于同学们

  • 你到底要走哪条路

    初中毕业那年暑假,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我面临着复读和谋生的选择。父亲的意思是复读,我心里却暗暗羡慕起村里那几个年龄相仿的外出打工孩子他们能花上自己挣的钱,能买自己喜欢的衣服。 那段时间,我陪父亲在五里外的一个工地上做瓦匠活。

  • 大黑的梦想

    大黑是一条狗的名字,它并没有诸如二黑、三黑这样的兄弟姐妹,又或许曾经有过,大概在它出生后不久就各奔东西了。大是我见到它时的第一直观感受,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当时的我太小,一如记忆中那高高大大似乎永远都无法逾越的院墙,去年再回到家乡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