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不伦不类

不伦不类

收录日期:2025-11-20 17:22:38  热度:12℃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薛蟠从江南带了两大箱东西,送给母亲薛姨妈和妹妹薛宝钗。一箱是绸缎绫罗、洋货等家常应用之物,另一箱是笔、墨、纸、砚和各种小工艺品。薛姨妈将箱子里的东西取出,一份一份地打点清楚,叫人送给贾母、王夫人等处。

宝钗回到房中,将那些玩意儿一件一件过了目,除了自己留用之外,一份一份配合恰当,分送给贾府的姊妹们,就是贾环那里,她也没有忘记。林黛玉的和别人不同,而且又加厚一倍。一一打点完毕,叫人送往各处。

赵姨娘见宝钗送了贾环如此东西,心里很喜欢,想道:“怪不得别人都说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她哥哥能带多少东西来?她挨门送,一处也不遗漏,也不露出谁薄谁厚。连我这样没时运的,她都想到了。要是那林黛玉,她对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哪里还肯送我们东西?”

赵姨娘一面想,一面摆弄那些东西。忽然,她又想起宝钗是王夫人的亲戚,为何不到王夫人那里去卖个好呢?于是她拿了东西走进王夫人的房中,站在旁边,赔笑说道:“这是宝姑娘才送给环哥的,难为宝姑娘这么年轻的人,想得这么周到,真是大户人家的姑娘呢,多大方,怎么不叫人敬奉呢?怪不得老太太和太太成天夸她、疼她。我也不敢自主就收起来,特地拿来给太太瞧瞧,太太也喜欢喜欢。”

王夫人听了,早知道赵姨娘的来意。又见她说得不伦不类,但又不便不理她,就说:“你只管收了去拿给环哥玩罢。”赵姨娘来时很高兴,谁知抹了一鼻子灰,心中生气,又不敢露出来,只得讪讪地走了。——《红楼梦》第六十七回

【求解驿站】既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正派或不规范,也指将互不相关的事物拿来作比拟。伦,类。

【活学活用】你写得这篇文章似文言不像文言,似白话不像白话,弄得不古不今,~。

【妙语点拨】赵姨娘想趁机讨好王夫人,却没想到自己的心思被精明的王夫人看了个透,结果弄巧成拙。看来,赵姨娘拍马屁的功夫仍有待于进一步学习。要想使对方乐得心花怒放,马屁就得拍得不露痕迹,拍得天衣无缝。平日里学习些马屁经,可使你八面玲珑,左右逢源。如果你现在仍处在苦干无法窜升的低级阶层,不妨尝试一下拍马之术。拍马,一种富有人生境界的学问。世态炎凉,奈它如何?大拍马,大成功;小拍马,小成功;不拍马,难成功。

【近义】不三不四、僧非俗非、非驴非马

猜你喜欢

  • 关于“思考人生”

    飞机上看到一个梁文道的访谈,他说不知道为什么“文艺”成为一个丢人的词了,大家都不敢承认自己文艺,比如窦文涛,明明最喜欢中国字画,不工作的时间都在家里看书,但是在电视上他说“啊,优衣库这个啊,我也想搞一个啊”,这样大家就说他是真性情。说“文艺

  • 没有完美,只有适合

    爱情是花,婚姻是果实。花很美,果实却不一定。这就是为什么世间总会上演着一幕幕的悲欢离合的原因。因为有了爱情,我们走进婚姻;因为没了爱情,我们走出婚姻。一进一出,全是因为爱情的变迁。因为我们高估了爱情,低估了婚姻。爱情是婚姻中必不可少的,但婚

  • 喊一个知己走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只是,江湖风大,知己零落。狼在荒野上喊一嗓子,会喊来自己的同类。相同的品性、趣味和目标可以把生命聚拢在一起。区别是,有血性的人,会喊来豪爽的朋友,奸邪的人,只会喊来阴谋家。君子喊不来小人,因为二者不会有共鸣,一个人,通

  • 差异在业余

    一个人一生的业余时间比工作时间长得多。如果从二十岁开始工作到六十岁,每天工作八小时,也不过工作了十三年。如果按每周工作五天计算,工作时间就不到十年了。在四十年中,除了工作和睡觉时间之外,剩下的业余时间则有十七年。这十七年业余时间,只要持之以

  • 其实人生不用那么急

    我年轻的时候读过一本书,叫《悉达多》,另一个名字叫《流浪者之歌》,作者是德国文学家赫尔曼·黑塞。悉达多是佛陀的名字,但这本书讲的不是佛陀的故事,它讲一个婆罗门的年轻人,养尊处优,长大后他出家了,学了所有的法门,但他觉得学这么多法门没有用。于

  • 别总把“完了,完了”挂在嘴边

    我有一个朋友,她先生遇到什么事情,都说:“完了,完了。”一次,别人送他一盆很好养的花,他每天对着花说:“完了,完了,掉叶子了,它要死了。”没几天,这盆花就死了。又有一次,朋友家换灯泡,28个白光灯要换成28个黄光灯。电工换第一个灯泡时说:“

  • “尾数”制胜

    这是我的一位同学对我讲的她的求职经历。前不久,得知本地一家十分有名的公司要招一名采购员,因受到金融风暴波及刚从沿海归来在家赋闲的她便前去应聘。经过一番测试,近百位应聘者只留下了我这个同学和另外两名优胜者。随后,总经理亲自面试,他提出了几个问

  • 人生不需要太多条件

    世间,那些生存、成长条件好的人往往让人羡慕。有人羡慕那些生下来就落地首都的孩子,他们在没有“贵族”的国度里,仍是国民中的“贵族”;有人羡慕那些将门虎子与大家闺秀,在人生起点他们就赢了草根一族。他们优越的生存条件,是很多人尽毕生的努力都无法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