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人生不需要太多条件

人生不需要太多条件

收录日期:2025-11-21 12:05:47  热度:11℃

世间,那些生存、成长条件好的人往往让人羡慕。

有人羡慕那些生下来就落地首都的孩子,他们在没有“贵族”的国度里,仍是国民中的“贵族”;有人羡慕那些将门虎子与大家闺秀,在人生起点他们就赢了草根一族。他们优越的生存条件,是很多人尽毕生的努力都无法实现的,比如他们从小就能受到一流教育,比如他们拥有无尽财富。

其实,这些身不由己的条件,不应被列为普遍人生的条件。因为它的偶然性就如我们投胎成天生丽质还是歪瓜裂枣,都与我们自己无关,有关的只是我们能创造和利用的条件。

伦敦开始时也是村庄,就像贵族中也有草莽出身一样。把村庄作为起点,把创造条件作为开始,才是我们人人都具备的条件。有条件可能会有好命运,没条件却是个好机会,这个机会就是创造。就像历史上的犹太民族,在丧失了生存的家园、遭受了灭顶之灾后,他们漂泊在世界各地,寄人篱下,反而强化了他们的生存能力。没有国土,他们有智慧;没有工厂,他们有发明创造。按人口比例计算,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像犹太民族那样出现如此多的教授、专家、学者。就像自然资源极度缺乏,并没有制约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一样。

《鸟类世界》一书中记载,有一种海鸟能飞越太平洋,靠的仅仅是一小截树枝。飞行时,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它把树枝放在水里,站在上面休息一会儿;饿了,它就站在树枝上捕食;困了,它就站在树枝上睡觉。试想一下,如果它带上鸟巢和足够的食物,它还能飞得动、飞得远吗?同样,成功也不能一味苛求条件,如果一味苛求条件,再好的条件也可能成为捆绑在翅膀上的黄金,反而会拖累你前进的步伐。

如今,许多人创业时过于依赖条件,失败后便把自己平庸的人生归咎于条件不好。可是,条件好了,我们还用奋斗吗?海湾地区那些王室成员的后代很少有科学家、艺术家、奥运冠军,优越的生活条件就是他们翅膀上的黄金。

去年的欧洲金球奖获得者阿根廷人梅西,9年前还是个“侏儒症患者”。梅西在11岁时被诊断患有生长激素缺乏症,家里的经济条件难以承受他的治疗费用,因此全家移民西班牙寻求解决之道。可这样的身体条件没有阻挡梅西热爱足球,9年之后,他成了世界足坛巨人。如果他当初要是“理智”地对待自身条件,世界足坛就没有了“梅西的神话”。

抓住机遇,时刻记住不足,就完美了自己。成就每一项事业,更多时候不是看已经具备的条件,而是要看我们创造条件的智慧与信心。

猜你喜欢

  • 吴凯伦:让生命如夏花般绚烂

    怎么样才能更浪漫呢?”一想到即将举行的婚礼,英国青年帕迪·史密斯就觉得非常甜蜜。每天,史密斯都会把婚礼的场景从头到尾想一遍,仿佛看到远在阿富汗的未婚妻、华裔女医生吴凯伦,身披婚纱向他走来。8月8日,离他们的婚期还有

  • 林依晨:我不是柔弱的花朵

    她想用比赛的奖金给弟弟买新电脑,于是参加了台北捷运美少女选拔,报名信投进邮筒的一瞬间,她想的是这封信可能会改变我的一生吧”。没想到幸运女神果真眷顾有加,让她夺下了《台北捷运报》第一届捷运美少女第一名,后来她开始兼职当模特儿,就此

  • 叶锦添:穿行在光影之中的奇才

    叶锦添是个很难界定的人。二十多年来。他游走在古典与前卫之间,带着一份恣意妄为的轻狂,创造了多部堪称风华绝代的经典作品。他穿最简单的黑白素色,谈笑间总是温文尔雅,脑子里却装满天马行空的奇思异想。从服装设计、电影美学到视觉艺术,合作过的都是大导

  • 自己解救自己

    拿破仑年轻的时候,一次到郊外打猎,突然听见有人喊救命,他快步走到河边一看,见一男子正在水中挣扎。这河并不宽,拿破仑端起猎枪,对准落水者,大声喊道: "你若再不自己游上来,我就把你打死在水里!"那人见求救已无用,反而更添一

  • 我自己有时也画冒牌货

    毕加索出名以后,仿照他的画的人与日俱增,一时弄得真假难辨,让人们颇为担心。一天,一个专门贩卖艺术品的商人见到了毕加索的壁画《和谐》,他对画面所表现的十分不解。为了充分了解毕加索的绘画风格,以防上当,他专程带了另一幅签有毕加索名字的画来求教于

  • 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一天,大仲马得知他的儿子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总是碰壁,便对小仲马说: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是一句话,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小仲马固执地说:不,我不想坐在你

  • 最高和最优厚的报酬

    在英国的苏格兰,有一位贫苦农夫叫弗莱明,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一次他在田里耕作时,忽然听到附近的泥沼地带有人发出呼救的哭泣声,他当即放下手中的农具,迅速地跑到泥沼地边,发现有一个男孩掉进了粪池里,他急忙将这个男孩救起来,使他脱离了生命危险

  • 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

    1899年爱因斯坦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时,他的导师是数学家明可夫斯基。由于爱因斯坦肯动脑、爱思考,深得明可夫斯基的赏识。师徒二人经常在一起探讨科学、哲学和人生。有一次,爱因斯坦突发奇想,问明可夫斯基:一个人,比如我吧,究竟怎样才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