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七仙女和老粗布

七仙女和老粗布

收录日期:2025-11-20 15:40:03  热度:10℃

现在,博兴老粗布享誉全国,畅销世界。

一提起博兴老粗布,人们就津津乐道的讲起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据传说,博兴老粗布就跟这董永和七仙女有关。

汉孝子董永,出生在千乘董家庄(今博兴县陈户镇)。他从小母亲就去世了,和父亲相依为命,靠董永打短工维持生活。

董永是当地出了名的孝子,他每次去打短工,都和东家讲明,宁肯少要一点儿工钱,也要给父亲留出一顿饭来。

有一次,东家大寿,中午的时候,给他的饭菜里放了肉,董永自己没有舍得吃,便把饭菜包起来,晚上回家的时候,送给父亲吃。

后来,父亲病情加重,不能起床,董永恐怕父亲在家里没人照顾,打短工的时候,便用独轮车,推着父亲,把父亲放在树荫下,把水罐放在父亲身边,自己再去干活。中午饭的时候,总是先让父亲吃饱了,自己才吃,有时候,东家送的饭少了,董永就饿着肚子。

几年后,父亲病情加重,又无钱治疗,不久就离开了人世。那时候,董永身无分文,连口棺材都买不起,他望着躺在炕上的父亲,不能够入土为安,心如刀绞。

第二天,他便卖身葬父,答应三年为期,只管吃住,不要分文工钱。

父亲入土为安后,董永便到财主家里为奴。三年期满后,董永高高兴兴的往家走。

这件事,被天上的七仙女知道了,她被董永的行为感动了,就偷偷的下凡,来到湾头老槐树下,等待着董永。

一会儿,董永来到了老槐树下,七仙女拦住董永,要和她结为夫妻,董永看了看七仙女,只见她长得如花似玉,心里一阵高兴,但又想到自己,上无片瓦遮身体,下无寸土立锥地,和她结为夫妻,岂不是害了人家。想到这里,董永便婉言拒绝。但是,七仙女哪里答应,不管董永怎样拒绝,七仙女就是不答应,董永没有办法,只好提出一个要求:无非让老槐树开口说话,为他们做媒,才能和七仙女结为夫妻。

七仙女,使用法术,让老槐树开口说话做媒,董永看了,只好答应。

回到家后,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他们把房子重新修缮了一番。乡亲们还给她送来粮食,蔬菜,董永和七仙女看了,非常感动。

每天,董永和七仙女,都到田野里开垦荒地,种庄稼种菜,他们日出而作,日没而归。虽然这样,也勉强填饱肚子。

一天晚上,七仙女告诉董永说:“我是天上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我看到你为人厚道,又孝敬父母,欣赏你的为人,才私自下凡和你婚配。我看咱们这里,土地肥沃,适用于种植棉花,明天我就到天宫中去,跟着织女学习织布,学会了以后回来,我也在咱们这里织布,咱们的生活会好起来的。”

第二天,七仙女来到了天宫,把自己的想法跟织女说了一遍,织女听了非常高兴说:“好,我把织布的技巧全部教给你,你可千万不要让你父母知道了,万一知道了,不但你回不去,我也会受到惩罚的。”

七仙女心灵手巧,一天的功夫,把织女交给她织布的技术全部学会了,她告别织女,要回人间。临走,织女把一把神梭交给了七仙女,还把做纺车,织布机的图纸交给了七仙女。

七仙女千恩万谢,告别了织女,回到了人间。

董永看到七仙女回来后,非常高兴,对七仙女说:“自你走了这一年,我天天望着天空,盼着你回来,你怎么住了这么长时间。”

七仙女笑着说:“我在天宫只住了一天,奥,对了,天上一天,地上一年,我倒忘了,织布的技术我也学到了手,现在正是种植棉花的大好时机,咱们先种上棉花,你再对照着图纸,做好了织布机和纺车,要多做几台,让乡亲们也跟着学习,这里的乡亲们待咱们太好了,咱们可别忘了他们。等棉花丰收了,我就带领大家开始纺纱织布。”

秋天,棉花获得了大丰收,七仙女带领全村的妇女,开始纺线织布。

第一批布成功后,乡亲们手拿着用布换来的银子,万分高兴。

开始的时候,织得全是白布,后来,经过七仙女不断的改进,把线染成七色,在布上织上了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他们织出来的布,质量好,品种多,大家慕名而来,真是供不应求。大家的生活也一天天的好了起来。

玉皇大帝知道了这件事以后,非常生气,派遣雷公电母和天兵天将,到人间,惩罚老槐树,还要把七仙女带回天宫。

老槐树为此受到了惩罚,七仙女也被强行带到了天宫。临走,七仙女把那把神梭交给了董永,并嘱咐他:“我走了以后,织布的术千万不能丢。”

七仙女被带到天宫后,被玉皇大帝软禁了起来,再也没有回到人间,但是,她留下的织布技术,却一代传一代,一直流传到今天。

猜你喜欢

  • 棺材作陪嫁

    肖光绪十二年八月初八,是皖南宣城东门炒货店老板王裕恒的儿子结婚大喜的日子。只见王家门前张灯结彩,铺红挂绿,鞭炮声声,锣鼓不断,洋溢着一派热闹喜庆的气氛。这一天,几乎全城的人都拥到王家的门前来看稀奇了,他们要看新娘子的嫁妆。这王裕恒儿媳妇所陪

  • 以沙充粮退敌兵

    南北朝时,宋国将领檀道济率领大军讨伐魏国。宋军经浴血奋战,在屡败魏军后,长驱直入,直逼魏国重镇历城。但由于部队前进太快,以至于战线拉得过长,后勤供应出现严重不足,恰巧宋军的后方仓库遭魏军偷袭,粮草被烧,更加之又有人投靠魏军,一时间宋军军心动

  • 绝妙的制裁

    在绵州,尚夫因为这道独特的菜而大赚特赚。自然,他对这道菜的烹制程序严格保密,尤其是严防配料落入他人之手。一个寒冷的冬夜,下了整3的雪还没有丝毫停下的意思。街上的店铺都早早地打了烊。尚夫哈了一口气,搓了搓手,正打算关门。忽然,他看见伙计毛米飞

  • 搓澡

    丁旦儿是京城丁家大少爷,自幼娇生惯养,专有一老仆侍候着。老仆叫陈宽,涞阳人,已年逾花甲。丁少爷最大的嗜好还是泡澡堂子。丁旦儿在华清池”包一单间,每天吃完早点一准带陈宽去,一泡半天,雷打不动。华清池”搓澡匠不少,不过丁

  • 贼看门

    有个老师叫索有良,他有一些文友。这天,他刚刚把饭做上,电话响了,是市区内的几个文友邀请他到酒楼一聚。索老师无职无权,最近又退了休,很少有人宴请他,便觉得十分高兴,决定立即应邀。可是,老伴买菜没回来。等吧,怕误了时间;留个便条,老伴没拿钥匙,

  • 佣工奇遇

    冯俊是唐朝广陵郡(今江苏扬州)人,以佣工”为生,即出卖苦力。冯俊力气大,人又忠厚老实,容易被人雇用,找到活干。一天,冯俊遇见一个道士。这个道士在城里买了许多药材装进一个大口袋里,有一百多斤重。打算雇一个人背运,工钱比往常高出一倍

  • 贾古董计骗吉三官

    江南水乡梧县有个做丝生意的掮客,姓吉,因他排行第三,大家叫他吉三官。吉三官的父亲祖父也做丝掮客,还倒腾些古玩,到吉三官辈里,免不了也弄点古玩卖卖。不过,他不精于此道,也从来舍不得花大钱,所以进进出出大都是些不上品的东西,赚不了什么钱。好在吉

  • 轮流当乞丐

    早年,皖南宣城出了一件空前绝后的大奇闻:原任县令乔昌文因治理地方成绩显著,在即将被升为省观察的时候,朝廷突然来了一道御旨,说乔昌文必须和他那以行乞为生的跛子哥哥乔昌武对换行当。省观察一职由乔昌武去顶任,而让乔昌文去当叫花子。乔昌文和乔昌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