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坚持只为开花

坚持只为开花

收录日期:2025-11-20 17:12:18  热度:9℃

在非洲戈壁滩上有一种花,没有挺拔的身材,没有硬大的枝叶,没有累累的果实,默默无闻,很少有人注意过它,许多游人以为它只是一株普通的小草而已。通常,它要花费五年的时间来完成根茎的穿插工作,然后,一点点地积累养分,在第六年春天的某个清晨突然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尤其让人们惋叹的是,这种极难长成的小花,每朵花有四个花瓣,一个花瓣一种颜色,红、黄、蓝、白,煞是娇艳绚丽,似乎要占尽人世间所有色彩一样,花瓣儿呈莲叶状儿,与非洲大地上空的毒日争艳,可它的花期并不长,仅仅两天工夫,48小时,48小时后,它便随母株一起香消玉殒了。生命一次,美丽也只一次的这种花,就是依米花。

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倔强生长,经历六年风霜雪雨的洗礼,只为两天的尽情绽放——这需要怎样的坚持?试想茫茫天地,风沙肆虐,动物吞噬,虫子蛀咬,脆弱的依米花都一一承受,它细小的茎脉里肯定有火一般的信念在支撑着它:开花,开花,热烈而又坦然的开花!这种信念让我们无法蔑视它一生一次的美丽辉煌,是开花的信念融入了它的血液中,使得它矢志不渝。

由依米花,不由得让我想起了那些像依米花一样默默坚持自己信念的人。

林肯出身贫寒,是鞋匠的儿子,但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从平民到总统,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没有放弃,咬咬牙关,默默承受一句又一句的冷嘲热讽,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人生磨难,他都认了,坚持下来,面对讥讽,面对挫折,他坦然,是鞋匠的儿子又怎么样,坚持到最后,林肯成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

披一件薄薄的布衾,点一盏微亮的枯灯,把一轴黄黄的长卷,在卷轴上细致地批改增删。我们看到的是一代文学家才曹雪芹在跳跃的火花中消廋的身影。“增删五次,批阅十载。”“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代文学家曹雪芹在寒风中,在夜深人静之时度过了多么艰辛的修改工作,经过多么漫长的岁月,承受多么穷困潦倒的生活,才得以完成《红楼梦》这一伟大的著作。没有长久的坚持和忍耐,能有这一鸿篇巨制吗?

没有坚持不懈,正如没有月光的夜晚,正如没有灯塔的航船,正如没有鱼儿的死水,最终陷入黑暗之中。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开出灿烂的人生之花,花如此,人如此,世间万物亦如此。

猜你喜欢

  • 法拉第和戴维的故事

    一天的劳动,大家都是筋疲力尽,唯有他一声不吭地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在暗淡的烛光下苦读。有时,实在累了,他就用冷水浇头,还用指甲在手上划过,以保持清醒的头脑。渐渐地,他着迷那些奇妙的电的现象,那些化学试验也令他痴迷不已,常常在工作中傻傻呆立,原

  • 忆孩时

    回忆我的母亲我曾写过《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我很奇怪,怎么没写《回忆我的母亲》呢?大概因为接触较少。小时候,妈妈难得有工夫照顾我。而且我总觉得,妈妈只疼大弟弟,不喜欢我,因为我脾气不好。女佣们都说:“四小姐最难伺候。”其实她们也有

  • 学者王世襄

    王世襄先生已95岁高龄,福建人,但说一口地道的北京话,走在街上就是一个北京老头。一直到前些年,老爷子走到哪儿都爱拎着一个自己编织的提篮,任谁也看不出他是大学者,完全一副老北京的派头。王先生出身望族,父母两系皆为权门。那些年人们都很穷的时候,

  • 当艾弗森已成往事

    NBA历史上最矮的状元秀,“96黄金一代”的典型代表,4届得分王,美国梦之队队长,曾多次入选NBA全明星阵容,被誉为乔丹和詹姆斯之间的“桥梁”,NBA传奇后卫,38岁的超级巨星阿伦·艾弗森,近日宣布退役。他的身后,留下的是一串长长的纪录和一

  • 导弹之父

    1999年我国建国50周年前夕,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为他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这是钱学森从美国回来时,对接待他的人所说的一句话。钱学森回国的道路是艰难的,当他在美国得知祖

  • 元素周期表创始人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1834-1907)是俄罗斯伟大的化学家,自然科学基本定律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创始人。1841年,7岁的门捷列夫进了中学,他在上学的早几年就表现出了出众的才能和惊人的记忆力,他对数学、物理学和地理发生了极大的兴趣

  • “林经理”林志炫

    在粉丝中,林志炫还有个别名,“林经理”。这是因为林志炫除了唱歌,当明星,还担任着家族印刷厂的经理。厂子规模不大,只能接接学校校刊或者公司的宣传资料这种单子,早年由他父亲创立,后来交给他。在他没有演出的时候,他都要回到印刷厂里去管账、跑业务,

  • 急诊科女超人于莺:我不是一个英雄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大夫于莺辞职那天,急诊室并没什么大事。门外的停车位只停了一辆车,大厅里也没有来去匆匆的紧张面孔,整个楼层只有输液区的地板上躺着的病人,眼睛盯着缓慢滴答的吊瓶,偶尔轻声地说着话。6月15日是于莺在协和医院的最后一个夜班,她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