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夸氏国的老师

夸氏国的老师

收录日期:2025-11-21 12:42:54  热度:10℃

夸氏国的老师

从前,有一个国家名叫夸氏国。

这个国家里有一个道德、学识都出类拔萃的人,国内的很多读书人有什么不懂得地方就拿着书本去问他,他经常为这些读书人解答难题,没有不知道的;还有人向他请教琴棋书画等技艺,他没有不娴熟的。

从古至今的郡县设置与废弃、国势的兴衰、政策的对错等等,他没有不通晓其中缘故的;诸子百家的学说和各种离奇古怪的传说,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可见他是个博学多才、见解不凡的人。

有一天,他的邻居对他说:“您这么有学问,为什么不去别的国家走走?去教别的国家的人一些知识,说不定你会很出名。”

他心想:也有道理,出去又能见世面,而且说不准可以收很多的徒弟,让全天下都知道自己的名字,这也算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好事。

于是,他就离开了夸氏国,到各地周游。他到一县,一县尊敬他;他到一州,一州都把他当做奇才;他到天下,天下的读书人都深感惭愧地说:“我们见到这个人,都感到自己枉为读书人了啊!”

这些读书人跟他到北方游历,愿意做他弟子。这个夸氏国的人便当上了他们的老师。

这位老师出门坐着舒适的车子,平时坐在讲堂上。众多弟子来听他讲学,他坐着给大家讲授。

他对弟子们说:“我对于学问,也不是万事万物都精通,但我掌握了做学问的要领。大家如果想学习我做学问的要领,可以向我来提问。”弟子们纷纷提出问题,他都一一予以回答。

众多弟子得到了他的学问和他的书,课后都认真阅读老师的书,勤学苦问,深入研究其中道理。

不到一年时间,弟子们全都把老师的学问学到手了。可是他的学问只是向外传授,却没有自我补充和更新,他的才能只有对外付出,却没有增长。他的学生中不乏有非常出色的人才,甚至有些大有超过老师的势头。处在这种境地,他不但没有危机感,反而心中暗想:“我既然成为天下人的老师了,还辛辛苦苦地学习干什么”

从此以后,他苟且偷安,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只图享乐。后来,弟子又回来向他请教,他的解答也没有超过从前的见解。弟子们很失望,都纷纷离他而去。没有了弟子,他也没法混饭吃了,只好回到夸氏国,国内的人见他灰溜溜的样子,也都不再对他以礼相待了。

人生哲理:人在事业和求知上不能有满足,因为满足已有成绩,就会不思进取,必然会被社会淘汰。

猜你喜欢

  • 谁解少年愁

    有时候,只是诗情画意的忧伤 今年的雨天分外多,那个周末,窗外又是淅淅沥沥的小雨。时钟已经走到上午10点,女儿的房门还没打开。我忍不住,推门而进。发现窗是大开着的,而女儿侧坐在窗台上,湿润的雨丝已经打在她脸上了。我可以看见她的侧脸,清澈的眼

  • 最好的教育不全在书本里

    保罗奥登和乔伊奥登夫妇是美国人,持有美国教师资格证,可这对夫妇目前在中国贵州大山里任教,而且是不拿薪水的国际志愿者。他们任教的贵州盛华职业学院位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距离县城有近15公里的山路。 和这对夫妇一起来到贵州的,

  • 瑞恩的井

    六岁时,瑞恩希里杰克来到加拿大肯普特维尔市小学念一年级。 我要给非洲小伙伴修一口井,让他们也喝上干净的水!回到家后,小瑞恩迫不及待地向妈妈要钱。70元钱对于不富裕的家庭来说并非小数目,妈妈最终没答应。 你还是孩子,我不能

  • 十八英里的惩罚

    我成长在西班牙南部一个叫伊斯蒂普纳的小社区里。16岁那年的一个早上,父亲说我可以开车载他到一个叫米加斯的村庄,大概18英里之外的一个地方,然后我需要把车开到附近的一个加油站去加油。那时我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可以用车,所以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 智夺紫金铃

    昔日,这大别山中有一群金丝猴,这些猴子矫健异常,穿山逾岭、爬崖越壁如走平地,攀援上树蹦跳如飞。它们在一只强壮的公猴王带领下,春夏秋三季钻入万山丛中不见踪迹。冬季下山到有人住的地方觅食,成为当地一大景观。 每到冬天,很多人来这里观看

  • 你来看此花时

    1 整理卧房抽屉的时候,突然发现最里头的角落里有个东西,摸出来一看,是个红色的盒子。 这一只抽屉,塞满了细软的内衣、手绢、丝袜,在看不见的地方却躲着一个盒子,显然是有心的密藏,当然是自己放的,但是,藏着什么呢? 打开盒

  • 人们会为了什么而感动

    曾经参加美国内战的一位战士约翰爱伦和英雄陶克将军同台演讲,竞选国会议员。大家都觉得是一场闹剧,因为从地位功勋到社会影响力,他们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陶克将军功勋卓著,并曾任过三次国会议员,他掩饰不住得意地说:诸位同胞们,我记忆犹新的

  • 认识一万人

    多年前,我在饭局上认识了一个人,对他印象深刻,至今也没有忘记。 这个饭局是谁请客、这些人为什么到一起,现在已经记不清了。饭吃到半道,一人进屋,站定,如戏曲中的亮相。看我们这些人的时候,他眼里露出宽厚的轻蔑,好像看一帮小学生下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