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你来看此花时

你来看此花时

收录日期:2025-11-20 17:29:27  热度:11℃

1

整理卧房抽屉的时候,突然发现最里头的角落里有个东西,摸出来一看,是个红色的盒子。

这一只抽屉,塞满了细软的内衣、手绢、丝袜,在看不见的地方却躲着一个盒子,显然是有心的密藏,当然是自己放的,但是,藏着什么呢?

打开盒盖,里头裹着一方黑色缎巾,缎巾密密包着的,是两条黄金项链,放在手心里沉沉的;一个黄金戒指、一对黄金耳环、一只黄金打出的雕花胸针。黄澄澄的亮彩,落在黑色缎面上,像秋天的一撮桂花。

我记得了。

她是个一辈子爱美、爱首饰的女人。那一天晚上,父亲在医院里,她把我叫到卧房里,拿出这一个盒子,把首饰一件一件小心地放进去,说,给你。

我笑着推开她的手:妈,你知道我不带首饰的。你留着用。

她停下来,看着我,一时安静下来。

我倒是看了看她和父亲的大床,空着父亲不知还回不回得来。床头墙上挂着从老家给他们带来的湘绣。四幅并排,春兰、夏荷、秋菊、冬梅,淡淡的绯红黛青压在月白色的丝绸上,俯视着一张铺着凉席的双人床。天花板垂下来的电扇微微吹着,发出清风的声音。这房间,仍旧一派岁月绵长、人间静好的气氛。

她幽幽地说话了:女儿,与其到时候不知道东西会流落到哪里,不如现在清清醒醒地交给你吧。

她把盒子放在我手心,然后用两只手,一上一下含着我的手,眼睛却望向灰淡的窗外,不再说话。

把盒子重新盖上,放回抽屉里层,我匆匆走到客厅,拿起电话,拨她的号码。接通了,铃声响起,我持着听筒走到面海的阳台,夕阳正在下沉,海水如万片碎金动荡闪烁。直直看出去,越过海洋越过山屿越过云层,一重一重飞越的话,应该是澳门、是越南、是缅甸,再超越就是印度,就是非洲了。台湾在日出的那头,其实是我站在阳台怎么都看不见的另一边。我握紧听筒,对着金色的渺茫,彷彿隔海呼喊:是我,小晶,你的女儿──你记得吗?

2

我喜欢走路。读书写作累了,就出门走路。有时候,约个可爱的人,两个人一起走,但是两个人一起走时,一半的心在那人身上,只有一半的心,在看风景。

要真正地注视,必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我看见早晨浅浅的阳光里,一个老婆婆弓着腰走下石阶,上百层的宽阔石阶气派万千,像山一样高,她的身影柔弱如稻草。

我看见一只花猫斜躺在一截颓唐废弃的断墙下,牵牛花开出一片浓青艳紫缤纷,花猫无所谓地伸了伸懒腰。

夜色朦胧里,我看见路灯,把人行道上变电箱的影子胡乱射在一面工地白墙上,跟路树婆娑的枝影虚实交错掩映,看起来就像罗蜜欧对着茱丽叶低唱情歌的那个阳台。

我看见诗人周梦蝶的脸,在我挥手送他的时候,刚好嵌在一扇开动的公车的小窗格里,好像一整辆车,无比隆重地,在为他作相框。

我看见停在凤凰树枝上的蓝鹊,它身体的重量压低了缀满凤凰花的枝枒。我看见一只鞋般大小的渔船,不声不响出现在我左边的窗户。

我是个摄影的幼稚园大班生,不懂得理论也没学过操作,但是跟风景约会的时间长了,行云流水间,万物映在眼底,突然悟到:真正能看懂这世界的,难道竟是那机器,不是你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这世间的风景于我的心如此明白,何尝在我心外?相机,原来不那么重要,它不过是我心的注解,眼的旁白。于是把相机放进走路的背包里,随时取出,作看此花时的心笔记。

每一个被我看见的瞬间刹那,都被我采下,而采下的每一个当时,我都感受到一种美的逼迫,因为每一个当时,都稍纵即逝。稍纵,即逝。

猜你喜欢

  • 情到深处无怨尤

    1937年,王守义在法国巴黎第一次见到美丽的潘玉良时,便知道,自己将从此陷入一场无望的爱情。在王守义的眼里,气质超凡脱俗的潘玉良恰似飘落人间的仙子,俯首在这红尘里,洗尽铅华。虽然王守义很清楚,玉良不仅出身青楼,是别人的小妾,更让人绝望的是,

  • 科比之道

    我第一次听说“气”这个词是在高中。课上学这个词的时候,我觉得很有趣。我得知“气”的概念在中国哲学家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于“气”的解读不断变化。长大后,我把李小龙当成我的偶像。我喜欢他的哲学思想,很钦佩他对细节的关注度、

  • 我心中的少林

    我从小跟着家人在一块儿生活,父母、爷爷、奶奶都信佛。逢年过节,都要烧香磕头,家里还有佛教的书籍和佛像。接触多了,自然也就熟悉了。当时的皖北农村,说书的很多,说书人经常会说到出家人的生活,我就想,长大了能不能我也去出家当和尚,像说书人说的那样

  • 心中有道义,脑中有科学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写下了一句著名的格言:“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时常反复地思索,就越是在心中灌注了永远新鲜和不断增长的赞叹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但是个人的思索能力是极其有限的,即使是智者圣人也不例外。在康德的时代,这样的探求

  • 八旬老人,带领“旅行者”飞出太阳系

    目睹着“旅行者1号”渐行渐远的身影,有一个人的感情最为复杂,他就是“旅行者”项目的首席科学家爱德华·斯通(下文称斯通)。斯通参加“旅行者”项目已41年,同事们都认为,“斯通已经和‘旅行者’紧紧绑在一起了!”因苏联发射人造卫星改学天体物理19

  • 叛逃朝鲜的美国大兵

    在日本卖饼干,因独特经历家喻户晓对于生活自由、富足的欧美人来说,“移民”朝鲜实在是一个略显疯狂的决定,但的确有人做出了从美国叛逃朝鲜的选择。人在喝醉的时候,总会做出各种蠢事或不理智选择,但在所有酒后的疯狂行为中,这一个恐怕是后果最严重的:1

  • “一事无成”的巨人

    1519年,当时达·芬奇客居法国,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眼看属于自己的时间不多,很多理想都不能实现,他很痛苦地对身边的人说:我这一生不过是一次酣睡罢了,我一生一事无成。同样还有一位我们所熟知的荷兰杰出画家凡·高,其作品《向日葵》自问世以来始终是

  • 不会背书的曾国藩

    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东南之主,洋务之父、湘军之父的曾国藩,小时候并不聪明,但是他很刻苦。有一天晚上,家中溜进来一个贼。那贼本打算在曾国藩睡觉后行窃。但是曾国藩在背诵一篇文章,背诵了很久都没背熟。贼见曾国藩还在那里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背诵,夜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