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东北人在北京

东北人在北京

收录日期:2025-11-20 20:01:33  热度:9℃

有对东北夫妇去北京游玩,在一家餐厅吃饭的时候,看看对面桌上坐着一位西装革履的男人。他边看表边说:“这孙子还不来。”

东北夫妇俩瞧他气呼呼的样子小声嘀咕,准是一对冤家约出来吵架的。东北人最爱看热闹,夫妇俩边吃边注意着位男人,看他到底等什么人。

不一会来了一位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直径走到男人身边。

男人立刻起身帮中年男子拉开座椅,点头哈腰的说:“股爷,你老人家可来了。”、

一句话说的东北夫妇直愣,心想难道他们是祖孙俩?看样子又不像,真让人费解。

他们吃完饭从餐厅出来,一路上还在纳闷。整不明白那俩人是仇人还是好友。夫妻俩说着说着走进一家高级旅馆,刚进门口,门口的门卫就冲他们恭敬弯腰行礼。

差点没把夫妇俩抱在怀里的枕头吓掉了,俩人躲躲闪闪的进来旅馆大厦,刚进门就听见身后的门卫冲着对讲机说:“前台请注意,有两个盲流进入了酒店。”

夫妇俩听完一楞,男人说:“他是说我们吧?”

妇人说:“走吧!盲流又不是流氓,咱们怕什么?

猜你喜欢

  • 孔子一生都做过哪些官?

    孔子,一个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奔波一生的人。有人说,孔子是个官迷,在他事业的最高峰——刚刚任代理相国的时候,曾经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面露喜色。而且,他周游列国的目的,就是为了谋求官位。当然,此种说法看似有一定

  • 孔子一生都做过哪些官?

    孔子,一个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奔波一生的人。有人说,孔子是个官迷,在他事业的最高峰——刚刚任代理相国的时候,曾经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之情,面露喜色。而且,他周游列国的目的,就是为了谋求官位。当然,此种说法看似有一定

  • 我从家人那里遗传了什么

    1959年我7岁时进入北京第一实验小学。这个小学坐落在和平门附近,学校的教室是古色古香的带回廊的两层小木楼,小楼漆着斑驳的深红色油漆。我们那会儿入学考试好像很简单。我记得考了汉语拼音。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a”,认得就行了。别的不记得

  • 钱理群:兴趣是一个人的生命质量

    做任何事,刻苦的结语常常是两个字:及格;兴趣的结语常常也是两个字:出色。高中毕业的时候,我在学习经验会上有个发言,至今不忘,因为它照亮了我的一生。当时我说:学习最重要的是要有兴趣,要把每一门功课都当做精神的享受,学习就是探险的过程,每一次上

  • 胡适:为婚姻转身

    久而敬之这句话,也可以作夫妇相处的格言。所谓敬,就是尊重。尊重对方的人格,才有永久的幸福。1955年,张爱玲在纽约初见胡适和江冬秀后,写下:“他太太带点儿安徽口音,端丽的圆脸上看得出当年的模样,态度有点儿生涩,我想她也许有些地方永远是适之先

  • 姜文,给儿子最好的营养品是苦头

    忙完《让子弹飞》后,姜文几乎整整一年时间没有露面,与他一起消失的,还有两个儿子。原来,姜文是带着孩子“移民”了,为期一年。是欧美还是新澳?姜文的回答让人吃惊不小——都不是,是新疆。天要下雨爹要教子姜文的两个儿子一个六岁一个四岁,对两个孩子,

  • 创作再苦,也是种享受

    他是新中国第一代油画家的杰出代表,徐悲鸿、吴作人是他的老师。他从教60年,培养了包括陈丹青等人在内的众多美术精英。他是为数不多的不卖画的大家,“我没卖画,我愿‘喝粥’,喝粥长寿。”遇到流失在外的文物,他会用自己的作品去换。他在北京西山戒台寺

  • 林纾:不通外文的翻译家

    林纾是我国著名翻译家,近代文学翻译的开创者,正式译介西方文学第一人。他虽然是一个精通古汉语却不懂外文的文人,却与魏易、曾钟巩等人合作,以“耳受笔追”的方式翻译了涉及11个国家的107位作家的作品,对西方文献的引进和当时社会文化的进步做出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