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我不是“无名氏”

我不是“无名氏”

收录日期:2025-11-20 14:51:49  热度:8℃

前段时间,收到一个大一学生的来信,回复时我扫了一眼她的电邮,尾缀是“pooh”,便追问了句:“你喜欢维尼熊(WinniethePooh)?”我很快收到她的回信:“老师,你是第一个从我的邮箱看出来我喜欢维尼而且问我的!而且,是我上大学以来第一个在课堂上叫我发言的!是第一个上大学以来问我叫什么名字的……”

她的喜形于色让我颇为感慨。算起来,这个自述“很单纯、很开心、有点幼稚”的孩子很快就要在大学度过将近一年的时光,但在这一年间,很显然她一直处于无名的状态,在偌大的校园里忙忙碌碌地出入于各个课堂,就像小马驹儿在没有路标的大草原上没头没脑地四处乱撞,却没有一个老师真正在意过她的存在。其中一个说法可谓一语道破天机:大学校园盛产“无名氏”,是因为“如今的大学根本就是一个没有人情味儿的自助性社会。”

大学之所以没有人情味儿,首先是因为这个社会缺少人情味儿。启蒙运动以及工业革命之后,传统的礼俗社会现代的法理社会,冷冰冰的契约关系代替了温情脉脉的亲缘和友爱,社会如此,学校也不例外。

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不夸张地说,如今的大学教师早已把肩上的责任自动缩减为单纯的授业。于是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大学教师在课堂上异乎寻常地守时,来时无影去时无踪。一个大一的孩子告诉我,这一年来只有两位老师在课堂上给他们留了电子邮箱,其余的人都对学生抱着“敬谢不敏”的漠然态度。

自大学扩招以来,原本就处于严重失调的师生比率雪上加霜。以我个人为例,这个学期共有两门课程,其中本科生全校公选课有80名学生,研究生专业必修课则有68名学生,面对数目如此庞大的学生,只能采取“讲座”的方式进行教学,师生间的互动自然无法顺畅地进行。

这个学期我收到大量学生的来信,都在焦虑于为什么周围的同学如此目标明确,为什么自己依旧懵懵懂懂。出于某种补偿心理,他们会一方面忙不迭地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另一方面又强求自己在考试时门门得优。在这种全方位恶性竞争的氛围下,只可能造就彻底的赢家和彻底的输家。都说大学教育正在堕落成为一种“失去灵魂的卓越”,但是在我看来,更可忧虑的是那些赢家并不因此成就“卓越”,反倒可能因为熟谙了各种潜规则而变成蝇营狗苟的现实主义者,与此相对,输家则因为遭遇挫折或不公而成为愤世嫉俗者和犬儒主义者。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都以丧失灵魂为代价。

黑格尔说,每个人都追求“在他者中的自我存在”,这是一种独立性和依存性之间的微妙平衡。对于那些刚入大学的“小土豆们”,他们的个性与身份认同更多地依赖于教师的培育和关怀。事实上,有时学生并不奢求太多,只要教师在和他们交流的那一刻是真心实意地将他们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来对待,学生一定会接收到你的善意与真诚,并可能鼓舞起更多的信心和勇气。

我在校内网挂出那个帖子后不久,一个研一的孩子来找我,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某日他因故缺课,一周后,当他进入教室时,老师递给他一页纸,说:“你上周没有来,这是给你留的课程讲义。”这个孩子说,研究生这一年里,这是他第一次感觉自己不是“无名氏”。

猜你喜欢

  • 十个励志故事改变你一生

    有人用玻璃把一条蛇和一只青蛙在水池里隔开。开始时,蛇要吃青蛙,它一次次冲向青蛙,却一次次撞到了玻璃隔板上,它吃不着。过了一会,蛇放弃了努力,不再朝青蛙冲去。当玻璃隔板被抽掉之后,蛇也不再尝试去吃青蛙了。其实获得成功的方法很简单,别因一时的失

  • 人的一生中哪天最重要

    一人问禅师:“人的一生中哪一天最重要?”禅师不加思索答道:“今天。”“为什么?”“因为今天是我们拥有的惟一财富。昨天不论多么值得回忆和怀念,它都像沉船一样沉入海底了;明天不论多么辉煌,它都还没有到来;而今天不论多么平常、多么暗淡,它都在我们

  • 看清生活的10个哲理段子

    1、一位印度老人对孙子说,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两只狼,他们残酷地互相搏杀。一只狼代表愤怒、嫉妒、骄傲、害怕和耻辱;另一只代表温柔、善良、感恩、希望、微笑和爱。小男孩着急地问:“爷爷,哪只狼更厉害?”老人回答:“你喂食的那一只。”2、一个年轻人

  • 一些充满哲理的幽默

    1。老鼠掉进了半满米缸,意外让它喜不自禁。确定没有危险后,它一顿猛吃,吃完便睡。就这样,它在米缸里吃了睡、睡了吃。美好的日子总是很快地溜过去,米缸快要见底时,它终究摆脱不了大米的诱惑。最后,米吃完了,它才发现,跳出去只是梦想,一切都无能为力

  • 目标清晰,自然成功

    一位老人家问:“如果您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您会砍哪一棵?”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老人家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您们会砍哪一棵?”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

  • 改造男人的可能

    离三十岁还差两个月的时候,小雪决定无论如何都要为结婚努力一下。她要再去相亲一次。这次是她堂姐介绍的同事,二十九岁,据说是个业务能力很强的年轻人,很有潜力。两人加上微信后,男方发来的第一句话是:“我没房,你介意吗?”小雪翻了个白眼,她是真心来

  • 妈妈的“集邮册”

    这就是妈妈的集邮册。妈妈就是这样收藏了儿子的行踪,暴露了她的牵挂。不知终点在哪里,只晓得往前走。为了生存,19岁的我要远行。媽妈头一次跑邮局买回一整版邮票。收拾行李时,她扯一半给我,留下一半,说:“走吧,别忘了,往家里寄信!”人在他乡,第一

  • 深入骨髓的爱

    那时,一向健康的父亲感觉到身体不适,几天后,病情加重,全身乏力,经医生检查后才知道,父亲患了白血病。陳羽杨没有想到父亲会得这个病。她是父亲最小的女儿,父亲今年62岁了,中年得女,她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父爱深入骨髓,让她终生难忘。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