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目标清晰,自然成功

目标清晰,自然成功

收录日期:2025-11-20 15:27:58  热度:12℃

一位老人家问:“如果您去山上砍树,正好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另一棵细,您会砍哪一棵?”

问题一出,大家都说:“当然砍那棵粗的了。”老人家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您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当然砍红松了,杨树又不值钱!”

老人家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我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您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觉得有些疑惑,就说:“如果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红松弯弯曲曲的,什么都做不了!”

老人家目光闪烁着,我们猜想他又要加条件了,果然,他说:“杨树虽然笔直,可由于年头太久,中间大多空了,这时,您们会砍哪一棵?”

虽然搞不懂老人家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还是从他所给的条件出发,说:“那还是砍红松,杨树中间空了,更没有用!”

老人家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您们会砍哪一棵?”

我们索性也不去考虑他到底想得出什么结论,就说:“那就砍杨树。同样没啥大用,当然挑容易砍的砍了!”

老人家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您会砍哪一棵?”

终于,有人问:“长者,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测试些什么呢?”

老人家收起笑容,说:“您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呢?虽然我的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您们最初的动机。如果想要取柴,您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您们,当然不会无缘无故提着斧头上山砍树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心中先有了目标,做事的时候才不会被各种条件和现象迷惑。

猜你喜欢

  • 千万买邻

    梁武帝任命吕憎珍管理他的家乡南衰州。吕憎珍到任后,不徇私情,秉公办事。因公会客时,他的兄弟不能进入客厅。一些亲戚不再做小买卖了,到州里来见他,想谋取一官半职。吕憎珍耐心说服他们回去。吕憎珍家的前面,有一所他属下的官舍,地理位置很好。有人建议

  • 争先恐后

    春秋时代,赵襄子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久,与王子期比赛。他同王子期换了三次马,每次都落在了王子期的后面。赵襄王责备王子期,说:你教我驾车,为什么不将真本领教给我呢?”王子期说:驾车的技术,我已经都教给你了,只是你运用上有毛病。

  • 以貌取人

    孔子有许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叫宰予,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很好,但后来渐渐发现,他既不孝敬父母,也没有仁德,而且十分懒惰,白天睡大觉。孔子说他朽木不可雕”。后来宰予参与作乱,被杀死。孔子另有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

  • 法如深涧

    有一位名叫董阏(e)于的人被派往赵国的上地去任地方长官。董阏于初来乍到,他深入民间调查,访探民俗民情、民心民意。这一天,他来到石邑山,只见山中有一条深涧,涧壁陡峭,像斧削,似城墙;涧深百丈,十分险要。于是董阏于找到在当地居住的人,问道:这里

  • 木人石心

    夏统,晋朝江南人,有才学。有一次,太尉贾充劝夏统来自己身边做官,被夏统谢绝了。贾充不甘心,他将士兵列成庄严的队伍,吹着响亮的号角,从夏统面前走过。贾充对夏统说:如果你到我这儿来,就可以指挥这些军队,多威风啊!”夏统不说话。贾充又

  • 暴虎冯河

    仲由,字子路,年轻时就以勇力闻名。后来子路做了孔子的学生。孔子曾对别人说:此从我有了子路后,再也没有人敢当面恶言恶语中伤我了。”子路不好读书。孔子劝他,他说:南山的竹子,不用加工就是直的,砍下来做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学习有什么用

  • 以小见大 见微知著

    箕子发现商纣王的生活越来越腐败,便经常通过宫中的侍从打听消息。一天,他问侍从:"现在,纣王吃饭时还用竹筷子吗?""侍从说:"不再用竹筷子,已经改用象牙筷子了。"箕子说:"用象牙筷子

  • 一饭之报

    鲁宣公二年(公元前607),宣子在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打猎,住在翳桑。他看见一人非常饥饿,就去询问他的病情。那人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宣子就将食物送给他吃,可他却留下一半。宣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离家已三年了,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