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母亲的档案

母亲的档案

收录日期:2025-11-20 17:18:35  热度:9℃

前几天,参加一个就业培训指导会,讲课的是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刚开场,他在黑板上写下“母亲的档案”五个字,让我们好好想一想,对自己的母亲了解多少?

老教授走到学员当中,指着一位衣着时尚的女生说,讲讲你了解你的母亲有多少?女生没有回答,羞得满脸通红。

教授又问:能说多少就多少,生日、年龄、喜好、身高、体重……女生依旧没开口,显然,她一项也不知道。

老教授又大声地喊:有谁知道?哪怕一项都可以。然而200多名学员里竟然没有一个人站起来。

偌大的多媒体教室静得可怕。我们深深低着头,多么希望有人能说出个一二,缓解一下气氛。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教授在讲台前走来走去。我们对自己的无知感到十分羞愧。最亲的人,我们对她如此陌生;那些遥不可及的名人明星,他们七大姑八大姨我们却了如指掌。

最后,教授让我们抬起头。他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

他的母亲两年前病危,办住院手续时,医生问他母亲多大岁数。没想到,这么一个小小问题却难住了他。母亲都80多岁了,他居然不知道母亲的生日。老教授站在窗口前好长时间,心里翻江倒海般酸楚难过,对一生辛劳的老母亲有着深深的愧疚。讲台上,教授老泪纵横,哽咽地说自己是世上最不孝的儿子。

臺下已有学员小声哭泣,我的心被讲台上60多岁老人的眼泪滴得生疼。这一刻,想起了我那在乡下起早摸黑挑水砍柴的母亲;想起了炊烟中操持一日三餐的母亲;想起了每年生日那天给我打电话的母亲……

从小到大我都不知道母亲喜欢什么,我们爱吃的,母亲统统不爱……母亲的喜好被一句句美丽温情的谎言遮盖,而无知幼稚的我却从未揭开。

母亲的档案在我心中就是一张白纸,这些年未曾填写一个字。

周末,赶一趟回家的列车,我要将这20多年遗漏的档案一一填满,给伟大的亲情交一份迟到的答卷。

猜你喜欢

  • 成功,有时只差一件衣服

    那一年,一个年轻人踌躇满志地来到南京创业。可几个月下来,人生地不熟的他不仅没找到合适的项目,还几乎沦落到睡街头的窘困境地。一天,他感到身体不适,就去药店买药。刚走进门,便看到一群人围着一个袖珍式的仪器在反复询问。究竟是什么东西,招惹来这么多

  • 我在电话这头

    在浙西的野田村,住着这样一户人家,男的叫菜柳龙,女的叫郑牡丹,是一对夫妻。他们膝下有一对子女,女儿蔡丫嘴12岁,儿子蔡江浩8岁。一家人一直过着男耕女织的神仙倦侣般的日子。菜柳龙从小就是孤儿,一直靠着野田村热心的村长和乡亲的帮助才长大成人并成

  • 相信自己的“奇迹”

    19世纪80年代前,法国新生婴儿的死亡率非常高,平均每5个新生婴儿中就有一个在学会爬行之前夭折,而那些早产并且体重不足的婴儿,死亡率则更高,75%的这类新生儿因为体温过低,会在几周内死亡,满心的期待,换来的却是无可奈何悲痛离别,这让许多年轻

  • 修炼你的“目中无人”

    近日,有网站在做中日围棋擂台赛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当年的中国队主帅聂卫平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那是1985年7月,日本围棋名将小林光一发挥神勇,六连胜势如破竹,直杀到中国队主帅聂卫平面前。聂卫平已成光杆司令,能否阻挡住小林光一,无疑意义重大

  • 我在成功上打了漏洞

    当心里涌着较多热血的时候,成功大概是我活着的最大目标。或者说,当我的内在仍习惯膨胀的时候,我认为只要跑一跑、跳一跳、出出汗、流流血,成功就不难到手。实际上,我对成功概念的理解一直不够清晰,甚至存在人云亦云的倾向。哪里人多,我便朝哪里跑,扎堆

  • 不撞南墙不出头

    许多人都不看好的路,走了,也就永无宁日,在足以淹死你的唾沫星子里,有一粒叫作“不撞南墙不回头”。这道墙很可怕,尽管看不见摸不着,却有太多人慑于它的威势,赶紧收回刚刚迈出的步伐,或者中途折返。所以,太多人终其一生,只能在方寸之地,幻想墙外的世

  • 你以为的幸运,是别人努力了好久才发出的光

    小A是我前几年在大学城做一个品牌的校园推广时认识的毕业生。上个星期,她在一些网络平台和公众号上频繁地看到我写的文章后,跟我聊天,说:“那是你吧?我一看名字和背景就猜到是你了。你不是在广告公司上班吗,怎么突然变成专栏作家了?”我说,这个只是个

  • 你足够好,上天才会眷顾你

    天刚亮,我便被手机微信的叮叮咚咚声吵醒。这微信频发的速度,我闭着眼也知道是谁。果然,是我的表妹洛琦。洛琦已经到了德国,发来的照片上,莱比锡飘洒着小雪,却掩映不住它的美丽和洛琦的喜悦。祝贺你,洛琦。我说。她又发来一个飙泪的表情图和一个大笑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