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金疃子银河埃

金疃子银河埃

收录日期:2025-11-20 15:01:48  热度:9℃

在麻大湖一代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金疃子,银河埃,宝贝出在湾头街。从古到今,这句话也不知道流传了多少代,一直流传到现在。这句话是怎样来的,也只有麻大湖一带的人知道,并且都和麻大湖里地理位置和特产有关。

明朝建立之初,麻大湖一带由于连年的战争,这里人烟稀少,相传在洪武二年,人们从河北枣强县,陆续迁发到麻大湖一带,沿通济河比河居住,孙姓人家在通济河以北建村,由于村子正好在支脉河和通济河之间,飞禽走兽比较多,所以起名叫疃子。

从庙子到西闸(过去叫凤凰村),沿通济河南岸有十几个村庄,统称为一溜边河埃。这里并没有金,也没有银,更没有宝贝,那么这金银、宝贝又是什么?

当时人们来到麻大湖一带居住,家家户户都比较贫穷,有时候吃上顿,无下顿,自从人们定居以后,看到这里有清澈的通济河和支脉河,美丽富饶的麻大湖,湖里盛产鱼虾、螃蟹、莲藕、菱角等,不但可以充饥,而且还可以到集市上卖钱,换回粮食,养家糊口。

当时一溜边河埃以南,就是麻大湖,远远望去碧波荡漾,港汊纵横,芦苇、蒲草满湖,荷花飘香。俗话说,靠山的吃山,靠水的吃水,人们靠着通济河和麻大湖中的物产,发展编织业,捕鱼捉蟹,生活殷实。

为了捕鱼,人们采取了很多方法。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方法,因为疃子,在两河之间,都是在河里捕鱼,他们捕鱼的工具一般是等网,漩网。

所谓等网,就是他们把鱼网,结成一个三米左右的正方形,在正方形的四个角上,各固定上一根竹竿,竹竿上面连接在一块,再固定在一根横木上,上面拴上一根绳子,连接到岸边一根竖立的木棍上面,把渔网放进水里,撒上鱼饵,等鱼进了网后,利用杠杆的作用,把竖着的木棍轻轻后拉,渔网就露出水面。会看到鱼网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鱼虾。用橑子把鱼捞上来,再把渔网放下去,这样反反复复,一天不挪地方,在那里坐等,也能捉个百儿八十斤的不成问题。干这种活的大多是老年人,年轻人确却是抡漩网,这可是个技术活,也是一个力气活,一网轮下去,有时候三斤五斤,有时候十斤八斤,疃子又和县城很近,打上来的鱼虾,当天就会买掉,这样既解决了吃饭问题,家家户户还都有余钱,住在县城的人看到后,都赞叹的说:“疃子可是个好地方,人人挣钱,可真是个金疃子啊!”

一溜边河埃的人,因为都是在麻大湖里捕鱼,那捕鱼的工具也多,方法也多。有下迷魂阵的,下圈儿,粘网,袖网,……最奇妙的就是下迷魂阵,所谓的迷魂阵,就是用芦苇打成箔,闸在湖面上,一圈一圈的,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八卦阵,从外往里进的口大,并且是顺畅的,往外出的口很小,还有很多卡口,实际上,就是兴进不兴出,只要鱼儿游到里面,那便是走上了绝路,最后只能钻进密封子里面,等待着渔民来收拾。这种捕鱼方法,无论大鱼小鱼螃蟹都能捉到,也可以说鱼虾蟹不漏。

至于下圈儿,却只能捉到大鱼,所谓的圈儿,就是用芦苇编织成长约一米,直径约半米的圆通,两边都有倒插,在里面放上鱼饵,放进水里,鱼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因为圈儿上面的圆孔比较大,所以,只能捉到较大的鱼和螃蟹。

冬天天气寒冷,麻大湖结了厚厚的冰,捕鱼就选择一种捣包头的方式。

所谓捣包头,就是在河沟上,横着打开一条缝,两边插箔,中间放上密封子,从密封子前,每隔三米左右,打开一个冰窟窿,一直到很远的地方。用一根木棍,一头安装上一个圆形或正方形的木板,木板大约有二十厘米左右,这就是包头。从远处,不停的往冰窟窿里捣,在捣包头的时候,人们还不停的喊着号子,或者唱着渔歌,很有节奏,这样一个冰窟窿接着一个冰窟窿,不停的捣,一直捣到苇箔的跟前,把鱼都赶到了密封子里面,完成后,提起密封子,里边会白花花的一片,大鱼小鱼都有,渔人唱着渔歌满载而归。

大家看到白花花的鱼,说:“这哪里是鱼,这可都是些白花花的银子呀!”因此,就有了银河埃的说法。

“宝贝出在湾头街”这话又是怎么来的?

麻大湖里盛产蒲子,芦苇和红柳,因此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麻大湖里三件宝,蒲子、红柳、芦苇草”,聪明的麻大湖人,充分的利用本地的条件,柳编、苇编、蒲编很快的发展起来,人们把红柳编成粪筐、土篮子、篓子等,把芦苇打成箔,编成芦席、筐子、筛子等日用品,还可以用蒲子编成蒲扇,蒲团蒲袜等。忙的时候,男的捕鱼,女的在家编织,冬闲的时候则全家动手。

一溜边河堤,很多夕阳集和露水集,比较大的有湾头、三官庙、人们把编制的蒲编、柳编和苇编各种产品,都到湾头集市上去卖,从湖里打上来的鱼虾,也来这些集市上卖。外地的客商都非常喜欢这里的水产、特产,慕名而来,纷纷前来购买。

在湾头村通济河上,有一座桥,叫做通济桥,这条桥,是连接博兴和桓台两县的重要的交通要道,在桥的北边有一棵老槐树,传说是董永和七仙女的大红媒,在老槐树的东边,有一个饭店,叫做通济饭庄,南北来往的客商,都会在这里落落脚,喝上一杯酒家自己酿造的通济酒。沿通济河来往的船只,无论是从羊角沟到济南,还是从济南顺流而下到羊角沟,大家都会在这里停船过夜。从湾头的集市上,买上新鲜的鱼虾,再买上这里的地方特产,蒲扇,蒲团、和蒲袜、草鞋拿回家。无论是外地人和本地人,都说湾头街是一块风水宝地,就这样,就有了“金疃子,银河埃,宝贝出在湾头街”的说法,并且越传越响亮。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麻大湖里的水也遭到了污染,鱼虾,螃蟹、和各种水产品逐步减少,但是,蒲编工艺却越来越繁荣,早已走出了国门,畅销全世界。人们也期盼着,还麻大湖里的清天绿水,使自己的家园越来越美丽。

猜你喜欢

  • 林义杰:奔跑是一种“瘾”

    林义杰,一个清瘦的青年人,虽然最初的职业是马拉松运动员,但他不太愿意把跑步说成自己的职业。他永远把跑步当成自己的一个爱好,这个爱好已经成为一种永远无法戒除的“瘾”,而这个“瘾”促使他永无休止地用脚步丈量着世界的新奇与美好。徘徊在死亡边缘在智

  • 保留和创造未来的故乡

    我先从一个编造的故事开始。我们不妨把主人公编造成冯骥才老师。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视机很值钱,那个时候冯老师家里有电视机,也有很多字画和文物。突然有一天有人告诉冯骥才老师,您家四门大开,好像被人偷了,冯老师说:“惨了,我的字画,我的文物啊!

  • 感动

    影视公司要拍摄一部《大学生村官张广秀》的电视连续剧,导演要我写张广秀的故事。对张广秀的事迹,我早有所了解,在北京写《一面党旗》的时候,我看过《大学生村官张广秀》这本书。我和导演又到临沂张广秀家,住了半个月,和张广秀同志面对面进行了交谈,越交

  • 小橡皮奇遇记

    一位正在读书的小女孩在逛文具店的时候,买了铅笔、小刀、尺子、和小橡皮。女孩把它们一起放在了文具盒里。这些小家伙们静静地躺在那里,期待着能为小主人尽一份力,小女孩先拿起小刀,削了支铅笔,称赞说:“嗯!你可真锋利啊!”然后她又用铅笔和尺子在本上

  • 成熟的过程是那样不堪

    前些日子,我买了些“爱心香蕉”,一来便宜,二来可以帮助那些辛苦的农人,便又多了些道义感。香蕉取回来才发现,摘得早了,还没有成熟。在办公室里放了两天以后,丝毫看不出变化。有同事说,要买一些熟香蕉和它们放在一起,会熟得快。想想觉得有理,香蕉们在

  • 桑兰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这确实是个意外。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

  • 买七份报纸的善良姑娘

    蔡特金是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杰出的女活动家,德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她为国际妇女运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还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创始人。很小的时候,蔡特金就表现出了她对弱者的同情心和爱心。有一次,小蔡特金和父亲一块儿逛街,见到了一个小

  • 无臂画家杜兹纳拜师

    法国名画家纪雷有一天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有个身材矮小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一鞠躬,请求他收为徒弟。纪雷朝那人看了一眼,发现他是个缺了两只手臂的残废人,就婉转拒绝他,并说:“我想你画画恐怕不太方便吧?”可是那个人并不在意,立刻说:“不,我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