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性格不决定命运

性格不决定命运

收录日期:2025-11-20 21:34:44  热度:8℃

沃伦·哈定是一个喜欢说“是”的人,格罗弗·克利夫兰则是一个喜欢说“不”的人。

哈定的童年在农村度过。从学校回到家里,无论是安排他挤牛奶、喂马,还是让他收割庄稼、漆谷仓,他从不讲价钱。少年时代,他在《喀里多尼亚守卫》周刊的一个印刷所里当学徒。除了默默干活,他从不与人争执任何问题。

让父亲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性情温顺的少年极其有心。当了几年学徒,他成了办报纸的行家里手。15岁进入俄亥俄州伊比利亚中心学院学习时,他竟集编辑、总编于一身,办起一份校园报纸《伊比利亚旁观者》。

大学毕业后,他买下濒临倒闭的《马里恩星报》,凭着热情和多年积累的办报经验,很快使这份报纸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报。这为他步入政界打下坚实基础。

而克利夫兰自幼就是一个充满反叛性格的人。父母希望他长大后仍像父亲那样,献身于神职工作,他却有自己的想法。9岁时,他写过这样的文字:“如果我们希望成为一个伟大和优秀的人物,并得到朋友的尊重,就必须在年轻时像华盛顿和杰克逊那样利用时间。”

他上中学时,父亲因病去世。尽管他非常渴求知识,迫切希望在学校继续学习,无奈家中失去经济支柱,他只得外出打工。一年后,有个热心人表示愿意资助他读完大学,条件是毕业后要干牧师这一行。倔强的克利夫兰拒绝了,宁愿一边打工一边自学。在不断的努力下,22岁时,他通过国家律师考试,成为一名正式律师。

哈定的性格可以说柔得像水。虽然他常说的一个字是“是”,他却是一个“中庸而不平庸”的典型人物。十多岁做学徒时,他便吃透办报的精髓。成年后,他在报业所向披靡,取得辉煌成就,并以此为契机,走向政界。最后,竟然因为是一个喜欢说“是”的“中庸”人物,他成了一国总统。一个“是”字,在他的人生岁月里,渐渐地演化成内在智慧和处世韬略。

克利夫兰是一个硬汉子,他的“不”可以说是一把劈向尘世的利剑。他的个性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从不向邪恶势力妥协的品格。他一生都在追求卓越、追求优秀。他的为官信念就是“公共职务就是公众的信任”。他敢于向一切有悖于这一信念的事或人说“不”。他鲜明的个性以及办事公正严明、雷厉风行的作风,使他成为出色的候选人,两次当选美国总统。

两人虽然性格迥异,但他们都以自己的奋斗方式,最终登上美国总统宝座。

可见,不管你是一个说“是”的人,还是一个说“不”的人,只要办事认真,勇于进取,有理想和追求,最终都能像哈定和克利夫兰那样登上生命的辉煌巅峰。性格不一定决定命运,奋斗和内心追求才决定着一个人的未来。

猜你喜欢

  • 对不起,我拒绝凑合的人生

    01头几天和朋友吃饭,回程的路上聊起我们的父母,有一个共同感触就是——上一代人习惯了凑合过日子。朋友说她小时候和妈妈去旅行,每次都是面包、火腿肠凑合一顿。有一次她们去杭州玩,沿着西湖走了半圈,走得大汗淋漓,饥肠辘辘,然后妈妈带着她到一家餐厅

  • 出口在低处

    某日下午,我在室内看书。忽听嗡嗡声不绝于耳,于是循声望去,原来是一只大昆虫正振翅不停且用头拼命撞击天花板。我把离它最近的窗户打开,默念着快到窗户这来吧。还好,不一会儿它居然真的飞到窗前。可它偏偏在打不开的窗的上面飞来飞去。与此同时,我发现相

  • 这一关不过,一生过不好

    “我表达真实想法,我按这想法去做,别人会说我的!到时候怎么办?”这种问句,经常有人留言在我的邮箱里。我估计,“别人说我怎么办”可能是最常见的人生难题了。我们的教育里,服从讲得多:服从父母,服从老师。不知不觉,迎合他人就成了我们的第一选项。怕

  • 苦乐自如

    《天龙八部》小说中,有一个悲剧人物,叫游坦之,他遭恶毒的阿紫陷害,用铁铸了一个面具,镶嵌在他头上,使人认不出他真面目。后来终于除脱,却连皮带肉跟着面具落下,毁了容,从此无相。忽然说起这个故事,是因为友人想自高位退下而再三踌躇。看官,自小出来

  • 永远有多远?

    “永远有多远?”是现在的作协女主席铁凝一部中篇小说的名字,小说我没看,或者看了没什么印象,但这个名字我记住了。我觉得这是一句有意思的话。永远有多远?是谁在问?为何问?在什么年龄问?你是否也遭遇过这样的责问?我总是冥冥之中觉得有一天我的孩子会

  • 不合群的优秀

    一周的时间读了《摆渡人》。这是一部令千万读者灵魂震颤的,心灵治愈小说。迪伦是个非常不合群的女孩儿。她认为学校是个专门消磨人热情、意志和创造力的地方。在迪伦眼里,同学们个个是“人形机器人”,说着毫无价值的废话,他们跟风盲从、不动脑子。男生们穿

  • 经验的获得总是晚了一步

    因为有良知,人才会有痛苦。痛苦是自找的事。看人类不可阻抑地向前发展,是幸福的,同时感觉到悲哀。因为获得的总是和失去的几乎一样多。获得的不一定值得珍惜,失去的却永远不可挽回。告诉我们向前就绝对是好的人,是愚弄了我们。有时后退才真正是好。退出那

  • 一个纸箱白的距离

    有两家卖水果的超市,水果质量都很好,价格一样。然而,靠马路里边的那家店生意总是更好,这是为什么呢?路里边的那家店,车厢里虽然装满水蜜桃,但多半都装在纸箱里,露天摆出来的不多,个个桃尖粉红,鲜嫩诱人。路外边的那家店,车厢里的水蜜桃也鲜嫩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