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永远有多远?

永远有多远?

收录日期:2025-11-20 22:00:39  热度:8℃

“永远有多远?”是现在的作协女主席铁凝一部中篇小说的名字,小说我没看,或者看了没什么印象,但这个名字我记住了。我觉得这是一句有意思的话。

永远有多远?是谁在问?为何问?在什么年龄问?你是否也遭遇过这样的责问?

我总是冥冥之中觉得有一天我的孩子会向我提出这样的疑问,提问的原由我难以预测,因为在人漫长的成长过程中疑问太多了。到今天我都觉得自己没有底气面对这样的提问。

而青春期的时候,我曾浪漫地想像,当我遇到爱情的时候,会被这样逼问。但事实证明,我想多了。今天的小恋人们谁还会问这样神经兮兮的问题。

倒是在我大学毕业,面临开始“永远”地自食其力生活时,这个问题跳出来过,并且吓了我一大跳。但时间抹去了这丝恐惧,该开始的总要开始。

然而流年似水,在我随波逐流的岁月中,两岸的景色在悄然地变化。先是不断有人退休,到站上岸;后是长辈、甚至同辈渐次离去,羽化升天。黯然之际猛然发现,永远其实没有多远。

英年早逝的王小波说:似水流年才是一个人的一切,其余都是片刻的欢娱与不幸。我想他说这话的时候是否已经早已看透了“永远”。

让我们回过头再次发问:永远有多远?

当年少的约翰·克里斯多夫涉过生命之河,开始背负生活的重担,一步一步前行之时,他感到这永远的日子是那样远。

而当他遭遇爱情、邂逅友情、感受幸福的时候,他又开始祈祷永远的相随。

年轻需要永远、美丽需要永远、健康需要永远、富贵需要永远……能多远就多远,人们对永远的需求是那样的毫无满足。

而面对现实的生活,“永远”却是要摆脱的魔咒,贫穷、弱小、劳累、烦恼……岂能永远!

人的一生就在对“永远”的惧怕与祈盼中纷乱地度过。

只有老人,才会在生命的夕阳里心无旁骛,开始不挑剔生活,幸福也好,苦难也罢,都来吧,能多远就多远。

如果你今天还在纠结于永远的困惑,那恭喜你,这说明你还很年轻。

猜你喜欢

  • 庄子和庄子自由

    有一天,庄子在濮水边上钓鱼,正好楚威王派来两位大臣,要请庄子到他的朝中,做楚国的宰相。庄子一点也不动心,仍旧握着钓竿,反问那两位大臣:我听说贵国有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一直将它供奉在庙堂上;你想那只神龟,是愿意死了被供奉起来,还是宁

  • 郑板桥教子的故事

    郑板桥(1693-1765)是清朝扬州八怪”之一。他在山东潍县当县官时,儿子小宝留在兴化乡下的郑墨弟弟家。小宝6岁时上学了。为了教育儿子,郑板桥专门给他的弟弟郑墨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

  • 聂耳的故事

    母亲是聂耳最大的牵挂。从照片中看,母亲彭寂宽是比较典型的傣族妇女的长相。令人佩服的是,彭氏没有上过一天学堂,但跟着丈夫,居然能够读医书,丈夫死后还能坐堂把脉问诊,养家活口。彭氏的聪慧,显然也遗传给了儿子。聂耳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乖巧伶俐,一支

  • 包拯巧捉赵衙内

    北宋嘉祐年间,京城开封发生了一起恶性杀人案。当时,河北有一位读书人,名叫张崇,他从小苦读诗书,一心想考中功名,却屡试不第。张崇的父母非常焦急,就想另找门路,为儿子谋取前程。正好,张家有一件祖传的宝物,是一颗鸡蛋大的夜明珠,这颗夜明珠在黑夜里

  • 鲁晓夫和涅伊兹韦内

    这个墓碑设计得很特别。它看起来更像一堵墙,一半是白色,一半是黑色。这堵颜色搭配独特的墙矗立在两块灰色的大理石上,呈长方形,上端有一个窗户般的方孔,逝者的头正好从这里探出来,默默注视着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领导正在漫不经心地观看艺术作品。当

  • 快乐就是成功

    上个世纪初,一位少年梦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闲就练琴,练得心醉神痴,走火入魔,却进步甚微,连父母都觉得这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天赋,但又怕讲出真话会伤害少年的自尊心。有一天,少年去请教一位老琴师,老琴师

  • 头衔

    作为一个统治者。弗朗茨·约瑟夫在历史上既没有多大的名气,也没有多大的作为,如果说今天还有人知道他,那多半是得益于电影《茜茜公主》,因为他就是茜茜公主的丈夫。然而在他的时代,弗朗茨绝对是一个能够遮天蔽日的人,他出生在欧洲历史上地

  • 心病

    米开朗琪罗,被同时代的人尊称为圣人”。但,这位天降人间的大师,也是一个令人同情的弱者。 米开朗琪罗少年时,当法官的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律师,延续家庭的贵族荣耀和身份。他认为,搞艺术,有辱贵族血统。而事实上,贫困的博那罗蒂家族早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