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拉家常

拉家常

收录日期:2025-11-20 12:07:33  热度:10℃

拉家常

在一个宁静的农村小村庄,住着一对恩爱的夫妻,他们是村里的“拉家常”高手。所谓的“拉家常”就是以谈天说地、交流心事为主的家庭对话。每天傍晚,他们都会坐在院子里,享受着舒适的夏夜微风,一边品尝妻子亲手烹制的美食,一边拉家常。这成了他们毕日辛劳后,放松与彼此交流的重要时刻。

夫妻俩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他们的“拉家常”时不时会吸引村民们的注意。他们总是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汲取智慧和灵感,让所有人心生敬佩。在这个小村庄里,拉家常已经成为了传统和习俗的一部分,甚至有人专门来拜访他们,向他们请教。

一天傍晚,夫妻俩坐在院子里,准备开始他们的晚上“拉家常”之旅。他们开始谈论着村子里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一只调皮的猫。这只猫经常在村庄里到处溜达,偷吃鸡蛋、抓耗子,吓唬小孩子们。

妻子忍不住笑着说:“你听说了吗?昨天那只猫又来我家偷吃鸡蛋了,结果被我发现了,吓得它直接从窗户里跳了出去。”

丈夫揉了揉太阳穴,笑着说:“这猫真是个调皮的家伙,不过我们应该庆幸它只是偷吃鸡蛋,而不是对村子里的小动物们进行攻击。”

妻子点点头,接着说:“是啊,我们村庄里的小动物们是那么可爱,我们在这里生活了这么多年,也亲眼目睹了许多动物们的生活变迁。比如说,曾经有一只小松鼠在我们院子里筑巢,我们每天看着它忙碌的身影,都觉得非常温馨。”

丈夫想了想,说:“没错,那只小松鼠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就像每天晚上我们拉家常一样,我们从生活中汲取了快乐和智慧。”

夫妻俩对视着微笑着,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彼此的爱和珍视。他们知道,在每天“拉家常”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仅是在谈天说地,更是在培养彼此感情,让彼此更加了解。

这一场“拉家常”有如往常一样的愉快和温馨,他们谈论了村庄里发生的许多事情,分享了彼此的内心感受。经过这次家常对话,他们心灵上更加靠近,感受到了爱与温暖。

就这样,他们度过了美好的一个夜晚,享受着彼此的陪伴和家的温馨。他们知道,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可以通过“拉家常”来沟通心意、排解烦恼。因为他们懂得,家是相互理解与分享的港湾,也是能够驱散寒冷,带给温暖的地方。

就这样,在这个小村庄里,拉家常已经成为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每个家庭都能彼此分享快乐和困难,增进感情。

结束。

猜你喜欢

  • 难忘的儿歌

    “红萝卜,蜜蜜甜,看倒看倒要过年,娃儿要吃红萝卜,老汉没得钱。”早年,只要我们在唱这首儿歌时,年味就渐渐浓了。儿歌,是我们当娃儿最初的启蒙课文,最早的精神食粮。当我们还在呀呀学语时,就跟着家婆或妈妈,吟起不知流传了多少年代的儿歌童谣了,“丫

  • 锋哥

    锋哥当了三年警察兵,一复员就南下打工。原先他在一个鞋厂做保安,有一次要好的老乡被寻衅闹事的一大群外乡小子围攻殴打,短短一个时辰,两肋插刀的他“哗啦”打倒了十来个虎背熊腰的。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不,一传十,十传百,他的“举动”越传越

  • 媒人

    退休前是没人叫她王大妈的,在这个城市里她只有一个称呼:“王老师。”王老师退休前是怎样的风光啊,在这个城市最好的小学里,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连续30年被评为“最佳教师”!家长们喜欢王老师,孩子们更喜欢王老师,班级里常常人满为患,两个

  • 拐角

    黑娃在单位的楼道里走着,感觉异常烦躁。媳妇喜花也算是村子里比较贤惠的,陪着他从农村打拼到县城里,但是丈母娘看见他现在在县城,以为他就发达了,天天要钱要东西的,要是不给,他丈母娘就唆使喜花和他闹。喜花毕竟是丈母娘的亲闺女,深谙村里姑娘一套整治

  • 变成赃物的嫁妆

    刘老汉的女儿快要结婚了,刘老汉为了给女儿买一套珠宝当做嫁妆,特地搭了将近六小时的车来到城里。刘老汉来到城里的一家珠宝店。珠宝店里各式各样的项链、戒指,琳琅满目。刘老汉看了许久,方才看上了一对翡翠耳环和一条翡翠项链。那翡翠古色古香、灵气逼人,

  • 现代快餐爱情

    这是一个节奏很快的时代,是一个压力很大的时代。都市生活,路上行人匆忙赶路。人们在早上七点的时候就起床,然后八点之前就要到去公司的公交车或者去公司的地铁上。有钱点的自己开车,想避开高峰期。时间来不急的,为了全勤奖就打的。中午快餐,晚上聚餐。然

  • 抓偷腥的猫

    天慢慢黑了下来。派出所长吃过晚饭后,就出来盯梢那只经常偷腥却一直没抓住的猫,看看时间已是晚上七点多钟了,秋末的晚上还是有些凉意的,所长看看没有动静,正准备回去加件衣服,这时在乡政府外面转悠了一个下午的女人,趁他不注意,突然钻进了杨三万的房间

  • 县官画像

    从前有个县官,他一只眼睛看得见,一只眼睛看不见,是个独眼龙。这个县官长得非常的丑,但是由于奉承他的人实在太多,所以慢慢的他也觉得自己长得还不错。这一年县官过六十大寿,手下的衙役们为了讨他欢喜,就请了许多画家来为他画像。这些画家们来到县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