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刘烨:网瘾少年与逗比男

刘烨:网瘾少年与逗比男

收录日期:2025-11-20 12:52:44  热度:9℃

即便他如今在社交网络上的逗比形象已经足够深入人心,但这并不能掩饰他内心深处从未停止过的“怕”——怕自己不够帅,怕自己没有别人好,怕被人瞧不起……好在,他是个实在人,对于这一切,他并不否认。

刘烨至少有两个口头禅:“哎哟”和“你知道吗”。两句都得用东北话的口吻来说,尤其是后者——刘烨时常合并成“你造吗”,无意中跟网络流行语接轨,听起来,跟他在微博上展示出的逗比形象,如此贴合。

出道16年,刘烨早已对掌控自己的形象驾轻就熟。

他曾经被塑造成野心十足的影帝,但经过结婚这道人生至关重要的分水岭,为夫成父的刘烨似乎突然失去了追求事业的锐气,相比刚出道时就凭《蓝宇》拿下金马奖影帝,他最近一次获得较为权威的表演奖还要追溯到2007年。那年,他凭借《满城尽带黄金甲》中懦弱王子的角色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和金紫荆奖的最佳男配角提名,最后的结果也只是提名。这让他有点尴尬,毕竟是影帝,起点摆在那里,但起点似乎已是顶点。如今的活跃度多少还有赖于他在微博中的“上蹿下跳”。

尽管他“哈哈哈哈”地大笑着夸自己帅,是演艺圈里“特别的一款”,尽管近年拿得出手的作品并不多,但他还是一副信心满满的样子:“我这小脑袋还行,如果我想做我一定会去做。”

事实上,他有着复杂而敏感的内心,就好像他曾经扮演的那些角色,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主动地对外塑造着自己。如今,他用逗比的形象将这种种巧妙地藏了起来,好在,他算是明星中足够坦诚的那一种,你不说,我不主动承认;你说了,我也不会否认。

你不做,人家瞧不起你

这句话,显然触动了他。

类似的状况,十年前也出现过。那一次,他接拍了海岩剧《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那时的他专注于文艺电影,由《那山那人那狗》成名,凭借《蓝宇》拿到影帝,身边的朋友“忽悠”他:别拍电视,只接触高大上的电影。2001年,当电影《巴尔扎克与小裁缝》做宣传时,刘烨发现,一起合作的演员陈坤、周迅都有很多粉丝,自己却被冷落,只能在旁边看着俩人给观众签名。这让他抱定了“电视挺好使”的念头。

“我觉得拍电视剧其实也挺好的,养活自己没问题,养活家人也没问题。我好好地、认认真真地拍部电视剧也挺好的。之前想得特别多。”他说。

值得庆幸的是,刘烨的这两次规划都如愿以偿。《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让他拥有了基数庞大的收视群体,事业攀上新高度;《中国达人秀》和《花样爷爷》中的表现,则令刘烨卖萌幽默的逗比形象更加真实可信。

“太不容易了。”从《花样爷爷》谈起,刘烨点了根烟——帅气的动作就像还没走出《北平无战事》的角色方孟敖,后者在片中时常有点雪茄抽的长时间镜头。“了解我的人知道,拍戏一直在摄制组,我是很有脾气的,而且绝对不忍的,有脾气直接发出来。”

猛,谁不会啊

在电视剧《北平无战事》里,刘烨有场跟廖凡在书店对话的对手戏,廖凡要开灯,刘烨叼着雪茄,豪气道:“我眼睛很好。”刘烨的眼睛曾被他的老师概括成“漂亮的忧郁”。其实,他近视度数很深,但极少在公开场合戴眼镜。2009年12月,刘烨到北京语言大学跟学生交流,罕见地戴上了眼镜。被问及缘由,他答:“为了交流,希望能看到对方。”

在卸下偶像武装的交流会现场,刘烨坦承,他在刚出道之时,的确“不太愿意跟别人多沟通”,他怕说错话。就像《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中,出身农村逐渐见世面的龙小羽,踏入娱乐圈不久的刘烨,“对什么都不是特别相信,一直小心翼翼地看这个世界”。他说,有时候,做些改变很有必要。“我自己以前是一个挺闷、挺轴、挺较劲的人,有人跟我说刘烨你太不合群了,你试着跟大伙开开玩笑,试着跟朋友多接触。我当时就把这两句话写下来了。此后,但凡别人和我说的、有用的话,我都记在一个本子上,后来觉得这些对我还是挺重要的。”

为人所见的,刘烨的荧屏形象历经很明显的分野阶段:忧郁小生、硬汉、逗比男。忧郁,算是刘烨戴过的最久的一顶帽子。先是因为同类角色演绎得太多,随后则被广为报道的失眠固化了这一标签。刘烨曾经很享受这种“殊荣”:“觉得多酷啊,梁朝伟也是忧郁小生啊。”

他说,《血色浪漫》里的钟跃民才是自己骨子里的东西,“特贫,特阳光”。他自信地说:“只要有我在,那就是好玩,就只剩乐了。”然而,在开通微博之前,刘烨的这一面并不为人所知。

2006年,演完《满城尽带黄金甲》,刘烨被好多人骂,说他就是那种特“rua”(软弱)的人。时年28岁的他终于决定要转戏路。“我觉得男人最接受不了的就是别人说你‘rua’。后来想,好吧,哥们儿去拍点儿猛的,谁不会猛啊!就刻意演了两三年比较生猛的,像《硬汉》第二部,我自己就演得挺过瘾的。后来人家说:‘下面邀请银幕硬汉刘烨’,哎呀!太好了,终于扳过来了!”

我相信我的小脑袋

尽管现在成天在微博上展现着神经大条的逗比一面,但对于别人如何看自己,刘烨其实非常在意。

从前的他是名副其实的网瘾少年。在上海拍娄烨的电影《紫蝴蝶》时,每天晚上10点收工,刘烨直接打车到网吧,第二天5点才回到房间睡觉。两小时候后,他接着拍戏。玩《传奇》,他打到“道士”的级别,拥有所有的戒指,还跟游戏中结交的很多朋友见面。所幸,并不是所有片场驻地都能找到网吧,刘烨才没像他调侃的那样“葬送青春”。

结婚后,妻子看不惯他成天对着电脑屏幕打打杀杀,扔掉了他的电脑。刘烨现在只好转向手机上的游戏。刘烨的目标是一定得排进华人前100名才罢手——这还算是他“好一点”的状况,已经不是此前的“必须最好”。

他并不忌讳谈论自己曾经“特急”的心态:“你看这两年谁拍什么特火,谁导什么特火,以前我一定会嫉妒。”“但是”转折过后,他又变得自信满满,“我觉得我小脑袋还行,想做的话应该是马上就能出来”。

至于这个“小脑袋”到底行不行,他也很快给出了例证,当然,是以现在的逗比的方式——

他说,2014年年底接了部大戏,“戏特别苦”——“剧本写着,在冰河上拿着枪跑,脚底一松,掉到冰水里……但我前两天在法国给自己买了套潜水服,到北极潜水都不会冷的那种。我都想好了,我偷偷穿里边,然后特别敬业地说:‘导演,什么时候开始?’‘再来一遍吧!’哈哈哈哈哈哈……”

猜你喜欢

  • 相亲

    张晓雪从十八岁开始就憧憬着有一段完美的爱情,那时看了琼瑶的小说《几度夕阳红》后,心中就升起了一种雾蒙蒙的渴望。读完大学参加工作以后,工作稳定、长相姣美的她身边不乏追求者,但离她的要求或多或少都有些距离,一直到二十八岁,仍然孤身一人。晚饭后,

  • 瓦蓝的你和瓦蓝的爱

    元气尽失三三在凌晨两点的医院走廊里来回翻着手机通讯录,已经是第五遍了,还是没有哪怕不那么心安理得却可以打电话过去的人。毕竟是第一次上手术台,只要一想到在术后麻醉未消散之前,像死尸一样毫无知觉地被遗弃在病房里,连个陪伴的人都没有,她就会对人生

  • 密码

    那一晚他们是在楼顶度过的。雨仍在下,街道已经成了河道,满满一街水汹涌澎湃。他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块塑料布撑在头顶上,他们挤在一起。她和他相恋已经有一段时间,但对他越来越没有感觉。简单说,就是找不到爱的密码,打不开她心里的爱情之锁。这天她本来是

  • 男人的味道

    父亲告诉我说:每个男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味道。父亲说这话的时候,重重地吸了口叶子烟,烟雾缭绕着弥漫开来,淹没了整个屋子。父亲见我不吭声,又说:没有自己味道的男人是找不到老婆的。父亲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忽闪着一丝透亮。我喏喏地说了句:我饿,我要娘

  • 爱情

    “没有屈从于肉欲,没有败给孤寂,没有输给渴求温暖的贪念。”这句话,偶然看到,觉得有准确之处。世俗中男女之间普遍的爱情,大多由这3条的反面而起:对肉欲的屈从,对孤寂的认输,对温暖的渴求。对方是工具,试图满足需求,填补身心漏洞。如果我们失去肉欲

  • 亲爱的逃兵

    一阳光晴好的周末,他再次出现在她宿舍窗外并喊她名字的时候,室友忍不住开她玩笑:“外面那个小帅哥在追你吧……”她塞着耳机听歌,只装作听不见不回答,心里却不安静。小帅哥?她想了想。倒也是,他的确很帅,一米八多的个头,白桦树一般青葱。眉眼和脸部轮

  • 用尽全力爱一人

    青春时的傻事做过很多种,爱情也算其一。S说,她爱过一个男人。晴天,她打电话告诉他注意防晒。雪天,她短信提醒他路滑注意安全,雨天,她淋着大雨等他一个小时。只要他喜欢,无论怎样托钱花心思她都甘愿,哪怕换回来的只是一个白眼。M说当年为了她,拿头生

  • 身为女儿

    我是家中的次女。我出生的时候,爸爸40岁,母亲36岁,姐姐已经8岁。据母亲描述,我在婴孩时期脾性极好,一觉醒来,不似别的稚童那般烦躁大哭,我是心满意足地躺着,无人便罢,见到人来,必定清脆地笑。是的,小的时候,生病不哭,吃药不哭,打针不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