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习惯

习惯

收录日期:2025-11-21 08:46:33  热度:9℃

这是一条城市里很常见的商业街,南北贯通,两侧是林林总总的商店。

李所长就是这条街的龙头老大--管理这条街所有商店的营业、卫生、税收等工作。畏于他的权势,认识他的人都让他三分,敬他三分。

每隔几天他就会夹着一个皮包,挺着啤酒肚在这条街上逛来逛去,一个来回他就会满载而归了,这是他的习惯。

今天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好日子,他穿上那身身份象征的衣服,夹起放在办公桌右手下方抽屉里的皮包,准备他习惯性的逛街。刚要出门他又忽的站住“街上新开了一家熟食店,听说烧猪脚做的一绝,前几天外出旅游没过去看看,今天去转转,一定会大有收获!”于是他又换了一个大点的皮包。

当李所长转悠到新开的熟食店时,他那瘪瘪的皮包已经鼓鼓的隆起了。熟食店里人声鼎沸,生意兴隆,阵阵香气钻入李所长的鼻孔,令他食欲大增。他抻了抻那身身份象征的衣服,习惯性的挤到队伍前面。店主是一个三十出头的青年男子。他抬头看了李所长一眼又低头忙碌了。

“来10只烧猪脚。”李所长故意提高声音引起店主的注意。

“一只10元,10只100元。”店主一边往方便袋里装猪脚,一边麻利的算账。

“什么?钱……100元。”李所长一时反映不过来,不习惯的问店主“你知道我是谁吗?”

“不知道。”店主又抬头看了一眼李所长。

“那你有营业执照吗?”李所长脸上挂不住开始职业性的暗示。这条街上有人不认识他他真的很不习惯!

“那边墙上挂着。”店主手一指,理直气壮地说。

“那卫生许可证呢?”李所长一脸灰色。

“也在那边挂着。”店主自顾自的忙碌,“还有什么都在那边挂着!”

“你真不知道我是谁?”李所长又往前凑了凑企图作最后的挣扎。

“真不知道。”店主再次抬头看了一眼李所长意味深长的说:“我只知道你是我的顾客,我卖你买,等价交换,你情我愿,不违法也不乱纪。”周围顾客一阵窃笑。

李所长遭到抢白,脸红一阵白一阵,扔下钱抓起猪脚狼狈的逃出小店。

店外阳光依旧灿烂,只是灿烂的阳光刺的李所长眼痛,他已经看不清前方的路……

猜你喜欢

  • 怪书生

    东晋时期,阳羡地方有个名叫许彦的人,一天,他从市场上买回一只大白鹅。路过绥安山岭时,看见一个年约十七八岁的书生躺在路边,忙问是怎么回事。书生对许彦说:“我的脚受伤了,你能不能帮个忙,让我到你的鹅笼子里休息一会。”许彦以为他在开玩笑,没有理睬

  • 最后一个魔鬼在雕花木床下

    我的妹妹,两岁的多多,又爬床底下去了。让人惊慌的是,这一次,她竞在床底下消失了,就好像一颗清晨的露水被蒸发了一样的干净彻底。 我的妈妈,一边哭一边打求救电话,她尖锐而凄厉的哭泣使黑色的电话机座“嘭嘭嘭”颤抖,与此同时,我的上下牙齿也“当当当

  • 莫里斯变猫记

    胡子给剪掉不痛,但是给你一双圆碗似的木头鞋,硬是要你穿着它们走路,那就很不好受,哪怕旁边的人看着会觉得多么好玩。要是你有一身漂亮的毛皮大衣,却要你到水里去游泳,再没有比这更受罪的了。还有,如果你有一条尾巴——你有尾巴没尾巴并不碍着别人的事—

  • 陶罐

    枣城古玩市场着实有几个成名的玩家,冠于是其中之一。 冠于的父亲冠清品是本地有名的文物收藏鉴定专家,外号“冠一眼”——不论什么物件,只看一眼就能辨出真伪贵贱。冠于经多年濡染,自然也练就一双“毒”眼。 这天冠于在古玩市场溜逛,这摊瞅瞅,那摊看看

  • 城里的阳光

    胡志强来电话说,他在城里找到工作了。 高亢、兴奋的声音从手机里传来,震得我的耳膜痒痒地痛。 被他的声音感染,我也兴奋起来。 这是胡志强第二次出去打工了。 我和胡志强是同学,又住一个屯,是要好的朋友。他第一次出去打工的时候来找过我,让我和他一

  • 炒股

    企业改制后,岳父几十年的工龄被一次性买断。他的年龄有点邪,再就业吧人家嫌老了,吃养老保险吧人家又嫌嫩了。大抵人生都有“皮球”时期,既然现在被他赶上了,想把日子打理得像那么回事,就不比摘星星容易多少。 在妻子催促下,月初我又带了点生活用品去看

  • 母亲,是条河

    盘龙河,云南南部一条不大不小的河,河面不宽,却九曲连环,浪淘风簸,直下越南。南下的水路,必须经过一座县城中心,俨似一条城内河。每当夕阳返照,彤光浸染,被晚霞染红的河水伴着两岸成行的翠柳潺潺流过,闪耀着粼粼的水光,恰似颗颗金光四射的红宝石。耳

  • 人是潘多拉放出的灾难

    众神在天上,万物在地下,那时多么和谐。草多了,羊就多了;羊多了,狼就多了;狼多了,虎也多了。最后,羊多了,草少了;草少狼多,羊也就少了。羊少了,狼也少了;狼少了,虎也少了。再后来,羊少了,草就多了。草多狼少了,羊又多了。羊多了,狼也多了;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