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说“欲”

说“欲”

收录日期:2025-11-21 13:21:28  热度:10℃

人是有“欲”的。比如什么名欲、利欲、权欲,包括食欲、性欲等等。人一旦有了“欲”,就要提醒自己注意了,倘若“欲”心太重或纵“欲”过度,那就非出事、非倒霉不可。

所謂七情六欲,人皆有之,除非不食人间烟火,什么欲也没有。当然,也有“无欲则刚”一说,那是针对“私欲、贪欲”而言。除此之外,正常人还有与生俱来的正常之欲,一概而论不分青红皂白的“禁欲主义”是要不得的。从正面看,“欲”这个东西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它还可以起到激励人、鼓舞人的积极作用。譬如,“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讲的是人对名声的在乎与追求;“熙熙攘攘皆为利来”,讲的是人对利的看重与需求;“食色性也”,讲的是食欲和性欲,都是人的本性。这些“欲”所产生的动能,能够促使人不断努力奋斗,锐意进取,成就一番事业。倘无“欲”者,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那就无所作为,一无是处了。反过来看,一个人倘若名利心太重,就会迷失自我、迷失方向,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什么手段都能使出来,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应当说,“欲”是有两重性的。正常的、积极的、向上的“欲”,则应提倡和鼓励。反之,必须加以引导和管控。实际上,不论什么样的“欲”,都要把握好一定的“度”,让它在一定范围内活动。生活里的“欲”就像我们吃的“盐”一样,少了无味,多了便苦(咸),过量食之,还会对身心健康造成损害。更有甚者,弄得一身是病,身败名裂。

人嘛,还是要老实一些,本分一些,清心一些,寡欲一些。把控好一个“欲”字,就是一个理智的人,一个清醒的人,一个可爱可敬的人。

猜你喜欢

  • 不识时务的故事

    东汉献帝时,政权完全操众在大臣的手中,汉室已经面临危机,作为皇帝的子孙刘备想找机会挽救汉朝的危机,可是他始终找不到好的根据地。有一天他特地去拜访当时很有才学的隐士司马徽。司马徽被他的诚心感动了,问明了情况后对刘备说:你之所以没有很好的机会,

  • 十面埋伏的故事

    秦朝末年,韩信属于楚军的行列,曾经多次参加战争,但是始终没有得到重用。后来楚军由项羽指挥,可是项羽却不肯重用韩信,因此他决定到刘邦领导的汉军中找出路。韩信本来就不是什么出名人物,所以到了汉军中间他还是没有机会,等了很长一段时间,可是还是没有

  • 人死留名的故事

    王彦章是五代时候的人,他年轻的时候跟随梁太祖打仗,立下不少的战绩,太祖死后又为末帝巩固了梁朝的江山,功劳不算不大。可是当王彦章攻打后唐连续两次失败后,向来对他有反感的人趁机向末帝说王彦章的坏话,最后王彦章被罢免了兵权。不到半年,后梁江山不保

  • 入室操戈的故事

    后汉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名叫郑玄。他从小勤奋好学,太守杜密认为他是个可造之材,于是推荐他进入太学读书。后来郑玄又拜大文学家马融为师,在他门下学习。当郑玄学成离开时,马融感慨地说:郑玄走了,我全部的学识也都被他带走了。&rdquo

  • 一挥而成的故事

    文天祥是南宁人,他二十岁那年,在集英殿接受皇帝考试时,针对朝廷的弊端,对皇帝进行劝谏,皇帝非常赏赐他的见解,在这次考试中,文天祥也得到第一名。文天祥曾做地刑部郎官、右丞相,他一心报效朝廷,在元兵入侵江南时,文天祥不幸被俘虏,敌人让他写信招部

  • 一日三秋的故事

    诗经这本书是我国很有名的著作,在当时其实是一则则流传于民间的古代歌谣,其中包括了许多赞美爱情、描述男女间相恋的故事。诗经里有一篇名为《采葛》的诗,就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这首诗是写一对男女分开之后,心中非常思念对方。全诗的意思是:我日夜思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的故事

    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官名)窦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劳。后被派出使西域(今新疆全省,甘肃边,和葱岭以西中亚一部份地区)。他首先到郑善国。国王早知班超为人,对他十分敬重,但隔一个时期,忽然变得怠慢起来。班超召集同来约三十六人说:郑善国最近

  • 权宜之计的故事

    权宜之计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王允传》,参考《后汉书·董卓传》。东汉末年,军阀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废掉汉少帝,另立9岁的汉献帝,窃居相位,权势烜赫一时。董卓有一个部将名叫吕布,精通武艺。2人专横跋扈,任意杀戮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