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别请我吃饭,躲的就是你

别请我吃饭,躲的就是你

收录日期:2025-11-20 20:00:08  热度:9℃

在祖国的各大菜系中,我最怵的就是粤菜。出了名以后,经常被奉若上宾,饭局不断,且多是粤菜的局。在北方,粤菜被公认是最铺张的,稍不留神就中了埋伏,光是一人喝一盅汤就比叫满一桌子的川菜贵,刀刀见血,做东的人不带上万儿八千的,看菜牌的时候就得把第一页翻过去,直接从第二页点菜。正因为如此,也就凸现出宴客的体面。

北京吃粤菜最负盛名的酒楼叫“顺峰”,10年前兴起,贵客一直如云,有头有脸的天一擦黑全在那里聚齐儿。据说头一拨腋下夹着包,一手拿“大哥大”,一手拿车钥匙的座上客,现在已经大部分折进了大狱,每天以白菜汤咸菜窝头度日了,但“顺峰”的粤菜,却依然是新贵们宴客的首选,潮起潮落高朋满座。吃粤菜的特点是,开饭前先请来宾围着鱼缸笼子一通端详,分别指出自己心仪的活物,接着就有一批生猛海鲜英勇就义。处决的方式也是十分残忍,龙虾通常是被活着凌迟,肉都吃完了,头上的须子还疼得直打哆嗦。蛇一般会当众剪掉脑袋,挤出血和胆献给主宾。虾的下场有几种:赶上喜欢白灼的算它们上辈子积了德;但大多数会被扔到烧红了的石头上煎熬,美其名曰“桑拿虾”;更有惨无人道的是活着用酒麻翻,生吞活咽,席间常能听到“咝咝”的叫声,那是活虾发出的呻吟。

原来我一直认为汉族善良儒雅,粤菜的风靡,令我发现,这个民族也很残忍,对弱小动物犯下的罪行也是惨绝人寰,令人发指。菩萨若是为此惩罚汉族,我申请对我网开一面,因为我不吃肉,也不怎么吃海鲜,尤其是不吃活物。

凡属这类饭局,我能推则推,能不去就不去。实在是盛情难却的,就先在家吃饱了再去赴宴。席间我也是能躲就躲,能闪就闪,躲闪不过,又不想让别人扫兴,就象征性地夹两筷子放到自己面前的盘子里跟着瞎比画,别人一让我吃菜,我就端酒杯,掩护自己蒙混过关。近来因为心脏不好,酒也不能喝了,赶上粤菜的局,就只能拿话搪塞,让我吃菜,我就讲笑话飞段子,分散别人的注意力。弄得我,每次赴宴之前必得搜肠刮肚冥思苦想,段子不够用了,就说报纸上的新闻,说广州的夜总会发放安全套,是不是鼓励性解放。说姚明现在值多少钱。说好莱坞的各种逸事。连传谣带造谣,凡是能引开别人注意力的手段全都施展出来。

这种时候最怕有心人,一眼识破我的伎俩,出于好心一再追问:鲍鱼不吃吃鱼翅吗?鱼翅不吃吃蟹吗?蟹不吃吃虾吗?虾不吃吃乳猪吗?乳猪不吃吃蛇吗?蛇不吃吃扇贝吗?贝不吃吃白鳝吗?鳝不吃吃牛柳吗?你他妈到底能吃什么?你怎么那么事妈呀?

这种情况时有发生,逢此情景,我只能实话实说:你们要是真疼我,就给我点一道西红柿炒鸡蛋,口重点别放太多的糖就行。要是你们心里还过意不去,觉得亏了我的嘴,就干脆把那些奇珍异馔折成现钱直接给我也行。我太太徐帆如果在座,她会挑几个蒜瓣、葱段,舀两勺酱油汤,放在米饭里拌吧拌吧递给我,同时对大家说:你们吃你们的,别理他,他这人特别拧巴。

长期熬夜养成吃消夜的习惯。消夜很简单,开水泡饭就剩菜。尤其喜欢吃剩菜里的葱段蒜瓣,入味,香。餐后喝一杯柠檬水漱口,点一支烟回味,美。自幼家境不富裕,菜咸下饭,因此养成口重的习惯,最怕友人款待粤菜,穷人家的孩子发了财也学不会享福。拍的电影也重实惠。

猜你喜欢

  • 交换梦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6年前,85后上海女孩嘉倩开始旅欧留学,喜爱自由行的她足迹遍布荷兰、爱尔兰、西班牙等国家,毕业后做起了英国领事馆新闻官。然而这份令人艳羡的工作却并没有让她停止前行的脚步,因为心中的作家梦一直让她魂牵梦绕。两年前,嘉倩回到国内。那时候,刚回国

  • 把“挑剩的”拍成最想要的

    其实,《时节》并非是胡博的初选。拍摄启动前,总导演陈晓卿把几个年轻导演召集起来,把各集的情况介绍完,让大家挑选。与其他分集的拍摄不同的是,《时节》的拍摄难度最大:一方面,拍摄是随着时节进行,而时间有限,必须和时间赛跑,早一点晚一点都不行——

  • “往往醉后”——回忆父亲傅抱石

    大情大性之人我从未见过父亲大白天躺在床上,或无所事事地闲坐着,他总是在画室里忙,似乎永不疲倦。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如果哪天画得不满意,他就会在吃饭的时候说:“唉!今天对不起这碗饭啊!”母亲说父亲是一个“上马能杀敌,下马能作

  • 失意者暴政

    10岁时,霍弗当木匠的父亲去世,由于家境贫寒,木匠工会支付了葬礼费用,还给了孤身一人的霍弗300美元。这个爱读书的孩子,搭车去了洛杉矶,除了打打零工,醉心阅读10年。或许看透了世事,他接下来试图自杀,不成,因为没勇气。于是他决定勇敢生活,成

  • 发现中国的凡·高

    苗世明先生位于上海的办公室内挂满了色彩艳丽的画。画的作者都有一个简短的介绍,名字、出生年、星座,然后才是病症类型,比如自闭症、智障或者精神分裂。他把星座置于病症之前,是因为“尊重他们,想让公众更立体地了解他们。他们其实也有这些爱好,和我们一

  • 只有廖厂长例外

    那天,有人问我,如此众多的企业家、有钱人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位呢?我想了很久,然后说,是廖厂长。真的抱歉,我连他的全名都记不得了,只记得他姓廖,是湖南娄底的一位厂长。那是1989年的春天,我还在上海的一所大学里读书。到了三年级下半学期

  • 严父逼我长成“富一代”

    老爸给我留下“遗嘱”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我本该是这样的生活状态:入则豪宅出则跑车,日上三竿后去自家公司晃晃悠悠,学点经营之道,几年后或者十几年后成为董事长……但老爸的一个决定使我的人生有了变数。在我满18岁那年,他说我成年了,所以只会承担教育

  • 王传福:谱写民族产业新歌

    16载激情创业,比亚迪由一个20人的作坊式电池企业,成长为全球拥有20万员工,横跨IT、汽车、新能源三大产业。从最早的外租厂房到在广东、北京、陕西、上海、长沙等地拥有11大工业园,并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印度、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地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