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失意者暴政

失意者暴政

收录日期:2025-11-20 13:34:26  热度:10℃

10岁时,霍弗当木匠的父亲去世,由于家境贫寒,木匠工会支付了葬礼费用,还给了孤身一人的霍弗300美元。这个爱读书的孩子,搭车去了洛杉矶,除了打打零工,醉心阅读10年。

或许看透了世事,他接下来试图自杀,不成,因为没勇气。于是他决定勇敢生活,成了在加州各地流浪的农场工人,干完活就在图书馆读书。40岁时他想参军,又不成,因为患了疝气,只好到旧金山当码头搬运工,此时开始写作。

9年后,这位年近五十的搬运工,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著作“TheTrueBeliever:ThoughtsontheNatureofMassMovements”,立刻跻身美国著名知识分子之列。这本书的中文译名为《狂热分子》,我认为不太贴切,因为他只是客观描述人们如何成为群众运动的“真信者”。群众运动在现在及以后,都能找到这样的“真信者”。

1982年,他获总统自由勋章,此时,距他宣布退休并离开公共生活已经10多年,“不再写专栏,不再上电视,不再教学。我要回到自己的洞穴去——那个我起步的地方”。在他那堆满书籍的“洞穴”里,他也许相当快乐吧。被荣誉最后打扰了一下的他,翌年在旧金山去世。

除了书,好像他的身边没有其他陪伴。这或许与他处处流露出对人性的不信任有关。他借用拿破仑的话:“虚荣造就了革命,自由只不过是借口。”

虚荣心,尤其是精英的虚荣心得到满足,群众运动就不会发生了。在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知识分子阶层几乎都成了政府公务员,失意的“意见领袖”极少。

出现大量的失意者,群众运动发生的可能就增大了。其中的领袖,往往是失意的文艺青年。以重要的纳粹人物为例,他们的文艺梦罗列如下:希特勒,绘画和建筑;戈培尔,戏剧、小说和诗歌;罗森伯格,建筑和哲学;冯·席拉赫,诗歌;丰克,音乐;施特莱歇尔,绘画。毫无例外,他们都没实现文艺梦,能量转移到了领导纳粹暴政。霍弗认为,他们的文艺梦在内心占据更重要的位置,政治野心只是其次,文艺梦碎,是永远无法抚慰的失意。

成功的商人无法成为群众运动的领导者,他们的务实的优点对群众没有吸引力。“在当前的条件下,按照事物的规律认真做事”,这话令群众觉得索然无味,他们喜欢失意者出身的领袖给他们的许诺:“我将带你们去应许之地,我将让你们实现梦想。”“逃离当下,逃离自身”才是失意群众的心理诉求。

群众运动最具吸引力之处在于,它暗示参与者可以迅速改变命运。这契合“偷懒”这一人性,工作、节俭、积蓄,听起来都很辛苦,为自己负责即意味着不能把责任推给别人,日常生活显得何等的乏味。德国青年加入纳粹冲锋队,喊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从自由选择中解脱!——群众运动就这样将失意者从“焦虑、荒芜和无意义的个人生活”中拯救出来。

这些“自我轻视”的人,在仇恨的引领下,迅速聚集。因为“相爱的人多喜欢独处,只有我们生出恨意时,才愿意寻找同盟,更奇怪的是,当我们的恨意不那么正义和庄重时,寻找同盟的渴望便愈加强烈。这种非理性仇恨驱使我们和同类组成一个坚固的群体”。

失意的文艺青年,永远都有;失意或自认为失意的人群,永远都有。总有人成为领袖,也总有人在领袖的感召下走向自我牺牲。在这点上,霍弗是悲观的,他认同帕斯卡尔的判断:“本质上,所有人都互相憎恶,爱与慈善,只是表象与假象,在他们内心深处,只有恨。”

失意者的暴政,可能以各种名义回归,飓风一般扫荡美丽的世界,但通过霍弗的分析,你至少有了预知风暴的能力,至少,不会放纵自己的恨意,不会成为暴政中的一员。

猜你喜欢

  • 取信游戏

    “听说你打算洗手不干了,”秦康说道,一边用硬邦邦的手掌把下巴上荒芜的胡须蹭得唰唰作响,“我的意思是说,虽然这可能算不上是终生事业,但你才入行不到一年,今年也才三十岁不到吧?”“确切地说,是二十六岁零三个月。”我纠正他,就像前阵子提醒他妻子的

  • 急性子和慢性子

    有兄弟俩,一个是急性子,另一个是慢性子。有一天,急性子掉到水塘里弄湿了屁股,于是就在屋里背对着炭火一边烤着屁股,一边看书,不知什么时候后面的衣角被炭火点着了,正直冒烟,这急性子看书太专注,竟没注意到。这一幕正巧被进屋的慢性子看到,于是慢性子

  • 谁放的屁

    三个秀才要一起渡江去游玩,三人找了一条小木船,并在上船前分别将船费付给了船夫。小船划到江中央时,不知是谁不声不响的放了一个屁,臭得整船人都捂着口鼻,三个秀才互相指责是对方放的屁,谁都不肯承认是自己放的,只有船夫一声不吭。当小船靠岸时,三个秀

  • 小王挨打

    老王今天狠狠地给了自己儿子一巴掌。这是他儿子小王自从懂事以来,老王第一次下重手打他。小王是机车厂的电工。三年前小王大专毕业,家里就他一根独苗,老王舍不得让儿子走得太远,就托人在家附近的机车厂为儿子找了份的工作。小王也很争气,在厂里踏实肯干,

  • 让人刮目相看的领导

    新学期到了,上级为百里挑一学校任命了一位新校长。这位校长年纪轻,以前在学校教书吊儿郎当,却擅长与领导沟通。放假时间自然是陪领导游山玩水、和大二;就是工作时间,他也有大部分时间与领导在一起,有时甚至通宵达旦陪领导欢歌笑语,以至第二天在课堂上打

  • 乞讨者

    又被老板恨恨地训斥了一顿,阿牛无精打采的下班回家。走过一个偏僻的路口,阿牛发现有一个二十出头、农民工样子的青年鬼鬼祟祟的在路边蹲了下来,低头在地上写着什么。阿牛有点好奇,便凑近了一点看那个青年想干什么。只见那个青年手拿着一小截粉笔在水泥面上

  • 一件貂皮大衣

    王大娘一辈子就是个农民,把四个儿女养大成人不容易。一辈子省吃俭用,穿的衣服都是在地滩上买的或者是商店里打折的便宜货。农民在农忙时要下地干活,泥一把水一把的,农闲时要搞点副业和众多烦人的家务事,实际上一辈子都没得闲。就是有好点的衣服平时也舍不

  • “三元”变成“少一元”

    老张要理发。他家附近有一个理发店,男人去理一次发一般要十元钱。他走到理发店门口,理发师问他:“朋友你理发吗?”老张说:“是,但我今天只要求给我把头发剪好就行了,不修面也不洗头,要多少钱?”理发师接着说:“三元。”头发剪完了,老张给理发师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