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最干净的爱情——山楂树之恋

最干净的爱情——山楂树之恋

收录日期:2025-11-21 16:58:10  热度:10℃

一段恋情要怎么样才会是完整的,一个女人要怎么样才是真实的?这个问题我一直在考虑,始终没有答案。

我用了一整夜的时间去看《山楂树之恋》,得出的结论是,原来我是这么容易受感动,虽然这不是一个80年代的疯狂爱情,却让我这个80年代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事实上,人的感情从来不分年代的,只不过可能因为年代背景的不同而选择的方式不一样,但是隐忍和激烈一直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的确这本书属于一个时代的人们,被遗忘的过去又重新记忆起来,久久的,久久的,让人回味……

小说《山楂树之恋》,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故事发生在1975年前后那段贫穷而饱含理想的时光: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因为父亲是地主后代,家庭成份不好,文革时很受打击,静秋一直很自卑。静秋和一群学生去西村坪体验生活,编教材。她住在村长家,认识了“老三”。老三喜欢上了静秋,很喜欢,静秋怕他欺骗她,起初常常躲避。英俊又有才气的老三是军区司令员的儿子,却是极重情谊的人,甘愿为静秋做任何事,给了静秋前所未有的鼓励。他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却得白血病去世了。那时候,1976年,老三他还很年轻。看到结局,所有中国人掩面而泣这个令人所有中国人心酸落泪的故事,完全是原作者的真实经历。老三死后,1977,原作者(我们叫她静秋吧)已经顶职参加了工作,在L省K市八中附小教书。当老三的预言一个接一个开始成为现实的时候,静秋开始写作这完全属于她与老三的回忆录。去年恰是小说中主人公老三逝世三十周年,静秋将三十年前的回忆交给了好友艾米,请她写成小说《山楂树之恋》。

故事的纪录者是艾米,但对话大多是静秋原文中的。写成后,贴在海外文学网站上,所有人看到结局,无不泪下,在几个月内迅速成为海外同龄人追捧的“网络时代的手抄本”,形成庞大的海外“静秋粉丝”群。

“山楂树之恋”,每个人纯真初恋记忆的代名词。当出版商印制试读本,寄发给各界名流。这些智识颇高,眼光挑剔的名流们无不为之动容。才高八斗,性格豪爽的莽汉主义诗歌流派的旗手李亚伟认为:“书中主人公的心理情况,与我们每个人的初恋非常相似。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的山楂树之恋,就是超越时代的纯真初恋感情的代名词。我们这些60后的老山楂会感动,70后80后的小山楂也会感动。无论老小,那种酸甜交错,悠然泪下的感觉都是一样的。”

猜你喜欢

  • 大师的家教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

  • 母亲的名字叫“笑着面对”

    陈坤一度患抑郁症。有几个朋友问他:“我们得抑郁症的时候什么都干不了,你怎么还能拍那么多好戏呢?”因为在陈坤抑郁症症状最严重的时候,却是他事业最顺的时候,那段时间,他与周迅合作拍了电影《恋爱中的宝贝》和《鸳鸯蝴蝶》,还拍摄了《好想好想谈恋爱》

  • 我的读书方法

    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强谁跟我学。第一,我读书没系统。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管着我。第二,读得很快,而不记住,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

  • 陈伟霆:不想再当“陈等等”

    一部《古剑奇谭》,让“好男儿”中的国民校草李易峰二度走红,也让出道至今11年的香港“万年新人王”陈伟霆摇身一变成为国民大师兄。从最初要靠“阿Sa男友”的标签来刷脸,到现在微博粉丝暴涨,甚至有不少女粉丝不停地对他喊话“陈等等(粉丝对于陈伟霆的

  • 外公的命运

    也不加冷水,一大一小两双脚在脚盆边缘试探,左右脚沾点水互相摩挲,蒸汽裹着一老一少。当脚完全入水后,他会点支“游泳”或“星火”,满足地吸着。这时外公就开讲了外公全名唐棣华,出自《诗经》“何彼(衤农)(音浓)矣,唐棣之华!”带着华丽的名字,民国

  • 王光美优雅地离开

    2006年10月13日凌晨,前国家主席刘少奇遗孀王光美女士平静离世,享年85岁。亲属在北京解放军305医院摆设灵堂,低调接受吊唁。身边人士说,王光美9月已进入病危,最后时光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从生到死,这个红墙内外的方寸之地浓缩了她的一生。拒

  • 22年前的24小时

    1976年初秋的一天上午,我正在河北博野县张岳村第十生产队干活儿,地头一个推自行车的社员,我的乡村好友素英对我高喊着:“铁凝,你看看谁来啦!”我向地头望去,见一个身穿红黑方格罩衣的小女孩站在素英身边正对我笑,是我妹妹,这个小学五年级女生,就

  • 康同璧母女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有很长一段时间住在康家。这使我对康同璧母女,有了较为深入的往来和了解。借住当晚,我打开罗仪凤为我准备的全套白色卧具,躺在小床上。和自己家里日夜的惊扰、惶悚相比,这里则是装满了宁静与苍凉。它们随着缕缕清朗的风月星辉,直入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