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康同璧母女

康同璧母女

收录日期:2025-11-21 00:08:07  热度:8℃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有很长一段时间住在康家。这使我对康同璧母女,有了较为深入的往来和了解。

借住当晚,我打开罗仪凤为我准备的全套白色卧具,躺在小床上。和自己家里日夜的惊扰、惶悚相比,这里则是装满了宁静与苍凉。它们随着缕缕清朗的风月星辉,直入心底,令我难以入睡。

第二天清晨,当我梳洗完毕走进客厅,即看见黑褐色菲律宾木质圆形餐桌上已摆好了小碗、小碟等餐具。约过了半小时,康老走了进来。还没等我张口,她便问我昨夜睡得如何?我们坐定后,罗仪凤开始上早餐:每人一碗稀饭,桌子当中上的是一碟炸小银鱼,一碟豆腐乳,一盘烤得两面黄的馒头片。两块油糕,单放在一个小瓷盘里。

康老对我说:“和从前不一样了,现在我家吃得很简单。不过,银鱼下稀饭,腐乳抹馒头也还是好吃的。”她边说边挑了一片烤馒头递给我。在吃过薄薄的馒头片后,老人又吃了一块油糕。

罗仪凤指着另一块油糕,说:“这是给你的。”

我有礼貌地谢绝了。尽管银鱼下稀饭、腐乳抹馒头的味道,真的很好,我却不知该对这顿早餐说些什么。因为我的父母虽然做了牛鬼蛇神,每天早晨还是喝牛奶,吃鸡蛋。私下里,我问也寄居在康家的一位上海小姐:“康老为什么吃得这样简单?”

她说:“罗仪风没有收入,一家人全靠康同璧在中央文史馆的一百五十元的工资,以及靠后面院子收来的一点点房租。从前老太太的儿子常寄些外汇来。可从文化大革命开始,钱越寄越少,越寄越稀,后来就不寄了。原来她母女吃的早餐也是很齐备的,有蛋有奶,有面包黄油,有水果肉松。如今,家里的开销一再紧缩,却把老郭和二陈的工钱加了又加。”

一日下午,冬雨霏霏,晚上我没有回到康家。饭后,一家人围炉聊天。

父母对我提起了章乃器。母亲告诉我,1966年8月章乃器被一群红卫兵拉到王府井,参加“集体打人”大会,由于他拒不认罪,态度恶劣,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浑身上下见不到一块好肉。红卫兵把他的家抄个精光,还当着他的面,把新夫人王者香活活打死。一个蹬三轮的车夫,见他还有一口气,便把他拖上车,拉回了家。谁见了,谁都说他活不过三日。可章乃器不愧是条硬汉,靠着气功和意志,居然活了下来。民建中央和全国工商联的那些干部,没有一个理他,同情他。倒是原来粮食部的一个司机,隔几日便悄悄在他家门口,放上一屉热馒头。他就是这样挺了过来。

父亲半晌不语,约莫过了十几分钟,才用一种迟缓的语调对我和母亲说:“乃器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我们一点消息也没有。他一个人如何生活?我很想见见他,也不知道我还能不能再见到他。”母亲和我听了,无以为答。

数日后,我把父亲想见章乃器的心事,告诉罗仪凤。

罗仪凤眉头微皱,说:“这个会晤当然好啦,但事实上很难办到。”

康同璧嫌我俩说话的声音太小,便起身坐到我跟前,说:“你们刚才说些什么?能不能再讲上一遍,给我听呢?”

罗仪凤用粤语把我的话,重复了一遍。康同璧听清楚后,问道:“小愚,是不是你的爸爸很想见见章乃器?”

我点点头。坐于一侧的罗仪凤,用手指了指窗外说:“外面到处是红卫兵、造反派,街道的人(即居委会的人)都成了革命政权的耳目和爪牙,我们这样的人一举一动都被监视。听说俞平伯想吃点儿嫩豌豆,又怕邻居发现。老俩口想了个办法,晚上蒙着被单剥豌豆,夜里把豌豆壳用手搓成碎末儿,掺和在炉灰里,第二天倒了出去。结果,还是被检查垃圾的人发现,又挨了批斗,骂这个反动学术权威还继续过着资产阶级的生活。你想,一捧豌豆壳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更何况是这么两个大活人、大右派的聚会。一但被别人发现,真的要大祸临头了。”

这时康同璧把脸扭向女儿,用一种近乎拷问的口气,问道:“你怕吗?”

“我怕。我是惊弓之鸟。当然怕啦!”罗仪凤说罢,双臂交叉扶着肩膀做出一副害怕的样子。

康同璧正色道:“你怕,我不怕。我就要是请两位章先生来我家见面。”

罗仪风怔住了,我一时也不知该如何表态。

“你怕什么?”老人继续追问女儿。

“怕咱们担不起搞反革命串联的罪名。”

“小愚,你也害怕吗?”老人转而问我。

我迟疑片刻,遂答:“我怕连累你们母女。”

康同璧突然起身,面向我们站立,像宣布一项重大决议那样,高声地说:“下个礼拜,我以个人的名义请小愚的爸爸和章乃器先生来这里做客。”这令罗仪凤手足无措,表情显得十分尴尬。

康同璧则为自己陡然间做出的大胆决定而兴奋,她拍着胸脯,说:“我不怕承担反革命串联的罪名,一人做事一人当!”接着,手指地板,说:“会面的地点,就在我家,就在这里!”

“罗姨,你看怎么办?”我用充满疑虑的眼光看着她。

“怎么办?还不得按她的主意办。要不听她的,她能跟我拼命。”她苦笑着回答。

我无论如何想像不出来,老太太和女儿“拼命”是个什么样情景。我只知罗仪凤是出了名的孝女,有口皆碑。康同璧让女儿立即着手准备。比如:确定会面的日期;确定如何通知章乃器的方法;决定会面时喝什么样的茶;买什么样的佐茶点心。

第二天,吃早餐。康同璧发现属于她专用的一份油糕,没了。她东瞅西瞧一番后,问:“仪凤,我的油糕呢?是不是老郭给忘了。”

“老郭没忘。妈,咱们家不是要请小愚的爸爸和章乃器吃茶吗?你还特地吩咐要请他们吃好点心。我现在就要筹划,你的油糕刚好吃完,暂时不忙买,你说呢?”

老人“哦”了一下,不再吱声。过了会儿,她对我说:“小愚,为了这次会面,我很愿意不吃油糕。”

我一把握住她的手。我知道:自“文革”开始,老人的零食已经从西点、粤点降为北京油糕。现在,北京油糕也取消了。关于取消油糕的事,我没有告诉父母,怕自己说得心寒,怕他们听得心酸。

大约过了近十天的样子,一切由罗仪凤铺排停当,由我和章立凡(章乃器之少公子)联络,父亲和章乃器在康同璧家的客厅得以见面。这是他们“文革”中的唯一一次见面,也是他们相交一生的最后会晤。

父亲一身老旧的中式丝绵衣裤。母亲说:“去见康老和乃器,还不换件衣服。”

父亲答:“越旧越好,走在街头好让别人认不出我来。”

章乃器穿的是洁白的西式衬衫、灰色毛衣和西装裤,外罩藏蓝呢子大衣。我说:“章伯伯,你怎么还是一副首长的样子?”

章乃器边说边站起来,举着烟斗说:“小愚呀,这不是首长的样子,这是人的样子。”

会晤中,作为陪客的康同璧,穿得最讲究。黑缎暗团花的旗袍,领口和袖口镶有极为漂亮的两道绦子。绦子上,绣的是花鸟蜂蝶图案。那精细绣工所描绘的蝶舞花丛,把生命的旺盛与春天的活泼都从袖口、领边流泻出来。脚上的一双绣花鞋,也是五色焕烂。我上下打量老人这身近乎是艺术品的服装,自己忽然奇怪起来:中国人为什么以美丽的绣纹所表现的动人题材,偏偏都要装饰在容易破损和撕裂的地方?这简直就和中国文人的命一模一样。康同璧还让女儿给自己的脸上化了淡妆,抹了香水。

她的盛装出场,简直“震”了。我上前拥抱着老人,亲热地说:“康老,您今天真漂亮!是众里挑一的大美人。”

“我不是大美人,但我要打扮。因为今天是贵客临门啦!”

我故意说:“他们哪里是贵客,分明是右派,而且还是大右派。”

老人摇头,道:“右派都是好人,大右派就是大好人。再说,我不管什么左派、右派,只要来到我家,就是我的客人,我都要招待。而且,你的爸爸和章乃器不是一般的客人,是贵客。”

罗仪凤为这次会晤,可算得倾囊而出。单是饮料就有咖啡,印度红茶,福建大红袍,杭州龙井。另备干菊花、方糖、炼乳。一套金边乳白色细瓷杯碟,是专门用来喝咖啡的;几只玻璃杯为喝龙井而备;吃红茶或品大红袍,自是一套宜兴茶具。还有两个青花盖碗摆在一边。佐茶的饼干、蛋糕、南糖,是特地从东单一家有名的食品店买的。罗仪凤还不知从哪里弄来两根进口雪茄,搁在一只小木匣里。

康同璧在劝茶的时候,说:“两位章先生,吃一点东西吧。这些是我女儿派人昨天从法国面包房买的,味道不知如何,东西还算新鲜。”

罗仪凤纠正她的话,说:“妈,东单的那家食品店,不叫法国面包房,改叫‘井冈山’啦!”

“怎么回事?井冈山是共产党闹革命的地方,这和面包房有什么关系?”康同璧的吃惊与质问,让我们都笑了。

谈话进行了近两个小时。章乃器望望渐暗的天空,对康氏母女说:“今天过得太愉快了,这得谢谢康老和仪凤。天色不早,我和伯钧要分头离开这里才好。他有小愚陪同,住得又不远,所以我要先走一步了。”

父亲和他紧紧握手,互道珍重。罗仪凤为他挑起客厅的棉门帘。

分手的一刻,脸上铺满微笑的章乃器对父亲说:“伯钧,我们还会见面的。”

大家目送他的离去。夕阳给这座僻静的院子,涂上一片凄凉的金色。章乃器敞开的大衣,在寒风中微微摆动。刚才还在说笑的人们,又都回到了现实。“可恨相逢能几日,不知重会是何年。”

父亲也起身告辞。临别之际,对康老说:“在人们要不断降低自己做人的标准以便能够勉强过活的时期,老人家依旧君子之风,丈夫气概。这次会面实在难得,但不可再搞。太危险了!尤其对你和仪凤的这个家,风险太大。”

康同璧握着父亲的手,连声说:“不怕,不怕,我们大家都不要怕。”

罗仪凤执意要将父亲送出大门。走在石板路上,她一再感谢父亲,并说:“要不是章先生最后说了不可再聚的话,我妈过不了多久,又要请你们来了。”

父亲用解释的口吻,说:“人老了,怕寂寞哇。”

“不单是这个理由。”罗仪风反驳道:“更主要的是,她特别敬重你们。”

父亲内心十分感动,因为他已经很久没有听见这样的话了。

猜你喜欢

  • 男神快到碗里来

    男神快到碗里来1 你的快递岳维妮的手机响个不停,刚一接通,那头火暴的声音传过来:你的快递,快点来拿。学校门口停着一辆三轮车,火暴叔旁边站着一个穿着绿色T恤的男生,岳维妮认识他,那是全校女生心中的男神。岳维妮用目光搜索写着男神名字的包裹,他叫

  • 愿天下学霸都成光棍

    愿天下学霸都成光棍棋逢对手辛沁是99届学生中的传奇,从高一开始,她一直维持着大满贯的神话,次次考试都稳坐年级第一把交椅,从不失手。作为一名打败天下无敌手的文理综合型选手,辛沁败了所有男生的面子,一个女生可以把文理科都念得这么漂亮,这世界还要

  • 懂得珍惜

    有一天,女人拿着化验单,满脑子都是一个念头,就是这回死定了,胃癌,晚期。婚后,当所有甜美的激情褪去,他们变的很少说话,仅有的交流就是吵架,无休无止的吵架。男人感觉女人变的蛮不讲理,渐渐地他们连吵架都懒得吵了,变得无话可说。家庭生活的沉闷令他

  • 亲情不作假

    孪生姐妹,没有医保的大花冒充有医保的小花就医,被发现了。消息像沸腾的油锅里滴了一滴水,炸锅了。大花小花的父亲,原是江河机械厂的一名职工,母亲修地球。大花小花高中毕业的那年,父亲退休。按照当时的政策,可以安排一个子女“农转非。”可是,家有“两

  • 爱你就好好养你

    婚后不久,她就发现他的肠胃不好。每天早上起来,他总要先跑到卫生间里,一阵狂呕。第一次听到他撕心裂肺的干呕,她吓坏了,光着脚丫从床上跳起来,倒了杯温开水,站在他身后又拍又捶。待他终于止住了呕吐,转过身来,才看到她一双泪眼惊慌失措的样子。他拍着

  • 向漂亮母亲“开战”

    一我小时候,母亲总喜欢穿和我同一色系的衣服,拉着我一起逛街。那时的我,胖嘟嘟的,大眼睛扑闪扑闪,是个可爱的小女孩。而母亲,一米六六,皮肤是北方女人里少有的白皙,一双凤眼,娥眉淡扫。我们穿着母女装走在一起,总能得到别人的称赞。可是奶奶不喜欢母

  • 不想欺负你

    小梅是个体弱多病的姑娘,结婚后,丈夫心疼她,便不让她外出打工,丈夫独自出去打工赚钱,临走时丈夫要小梅不用担心,他已经托邻居老王帮忙照顾。老王这个邻居真是好得没话说,他对小梅很是照顾,只要是小梅的活儿,他全揽了过来。这天,老王帮小梅去镇上买米

  • 此处无“战事”

    晨光熹微渐渐濡亮了护士站的窗子,医院中又重新充溢起噌杂的人声车鸣,惟独给非典病房这组建筑物让出一片庄重的岑寂。她揉揉疲惫的双眼,撩一下散乱的鬓发,从一夜漫长的岑寂走出,去迎接曙色破晓后的岑寂。非典型肺炎这个黑色幽灵在人们的疏失中袭人中国,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