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王光美优雅地离开

王光美优雅地离开

收录日期:2025-11-21 03:31:32  热度:9℃

2006年10月13日凌晨,前国家主席刘少奇遗孀王光美女士平静离世,享年85岁。亲属在北京解放军305医院摆设灵堂,低调接受吊唁。身边人士说,王光美9月已进入病危,最后时光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从生到死,这个红墙内外的方寸之地浓缩了她的一生。

拒绝了美国

陪刘少奇出访印尼时的高贵优雅,文革中被迫套上旗袍挂着乒乓球接受批斗的屈辱,倚在船舷一捧捧洒下刘少奇骨灰时的痛哭,这一幕幕历史场面如同烙印打入很多中国人心中。

王光美跌宕的人生总是和刘少奇连在一起。然而,她的一生中有过两段独立的时光,即学生时代和晚年岁月。而这两段属于她自己的历史却鲜为人知。

1921年,王光美出生于一个旧官吏家庭,当时正值父亲参加华盛顿九国会议,遂取此名。其父壬治昌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商科,官至北洋政府农商部工商司长。母亲董洁如亦出生在富有的盐商家庭,受教于天津北洋女子师范大学,“文革”中死于狱中。

王光美排行老七,下有四个妹妹。家庭中另外一个为人熟知的人物是六哥王光英,他后来成为“红色资本家”,并创办光大银行。

和有些革命领袖夫人不同,王光美接受过最好的学院教育,在理科方面尤为突出。高中时王光美就有“数学之王”的称号,后来考取了辅仁大学数理系并读至研究生。她是中国最早一批理学硕士。这位后来以革命政治为生的领袖夫人,晚年仍能记起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利用光学来测量距离》。

“我受‘读书救国论’的影响,准备抗日胜利后去美国留学,学习原子物理,学成回国搞建设。”王光美晚年时说。她自称理想是成为像居里夫人那样的人。她的老师为她写了留学推荐信。“我最后一次上完他的课离开辅仁大学,没有向他辞行,等于不告而别。因为我离开辅仁不是去留学,而是准备去军调部中共代表团当翻译,我不知道怎么同他讲。”

王光美英文纯熟,70岁时仍能阅读英文版《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然而,也正是这一特长,奠定了她一生的命运基调,将她一路送到了延安。

1946年,国共和谈成立军调部,因为她出色的英语,被地下党推荐担当翻译一职。和谈失败后,组织上要求王光美前往延安。也正在此间,王光美之前申请的两所学校寄来录取信。一个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另一个是芝加哥大学,原子物理学专业。“但那时我已经到了军调部,去不了了。”晚年的王光美简单地用一句话描述了当时的情形。

20年后,在“去哪里”这个人生重要抉择上的一点点“犹豫”也成为她的罪行。王光美之女刘亭亭在接受杨澜采访时回忆,“文革”中看大字报,说母亲曾经在去延安和美国之间犹豫。当时这是原则性的问题,回家便质问母亲。王光美坦诚地说,“我是犹豫,我(拿的)是全额奖学金,而且是最好的学校,是我梦寐以求的要去读的博士。”

年轻的王光美最终拒绝了美国,拒绝了另外一种人生的可能性。可悲的是,20年后她却被冠上“美国特务”的罪名。

1946年8月,一架小飞机载着王光美飞赴革命之地延安。这次飞行,让她彻底远离了居里夫人的梦想,却让她走近另外一种生活,成为她未曾预料到的、一生悲欢跌宕的领袖夫人。

关于刘少奇的三个记忆

1963年11月,王光美作为第一夫人陪同刘少奇出访印尼。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携夫人出访,迄今都有标志意义。当时一袭白色旗袍的王光美给中印两国公众均留下深刻印象。

对王光美而言,这是一次诚惶诚恐的政治任务,之前她专门就服装和礼仪问题请教了宋庆龄。四年后,这一美好形象却被丑化后在清华上演。

和自己非常尊敬的首长结婚后,这位知识女性就开始以辅助料理丈夫的事务作为自己全部的生活。王光美以自己温婉的性格给了刘少奇生命中最为安定的一段家庭生活。

若干回忆录都将他们描述为政治夫妻中美满的一对。他们常常两人一起散步,这让毛泽东非常羡慕;在中央内部舞会上,他们总是雷打不动地跳第一支曲和最后一支曲。王光美在日后的回忆中,常常提起的温情场面有三个:生下第一个孩子时,开完会赶来的刘少奇亲了她一下;“文革”中在家等待批斗时,刘少奇帮她整理衣服;两人的最后一面,批斗间歇,在书房,“我就心疼他,给他点水喝,然后他喝了一杯水,真惨,就这些点滴的印象,难以磨灭。”

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王光美访谈录》作者黄峥相信王光美和刘少奇之间存在坚贞的爱情。黄峥说,综观历史和文献,即使在刘少奇最困难的时刻,周同人包括一些亲属都来污蔑刘少奇,王光美自始至终没有说过他任何坏话。今天,在王光美位于木樨地的住所,到处都是刘少奇的照片。

从1967年4月清华批斗的文献资料可以看到,王光美即使在那样极端的气氛下,每一句回答仍充满着对抗、保留和智慧,执著捍卫自己的丈夫。“文革”初期,王光美曾问刘少奇,“为什么我们被捕绘得那么丑陋,可我们之间却没有怨言?”刘少奇回答:“因为相互信任。”

1967年,王光美以“美国中情局长期潜伏的高级战略特务”的罪名被投入秦城监狱,走出公众视线,开始了12年隐秘的监牢生活。“那时我根本不知道今天是几月几号,只知道今天是上午、下午、阴天、晴天……那个监狱的床,是木炕,但是矮……我们常年都坐在那儿,不许动,也不许抬头看窗户。”

晚年一笑泯恩仇

“她穿着黑色的狱衣,花白头发已经过肩,但气质非常好。”翠明庄宾馆前员工李红仍然记得初见王光美的那一刻。

1979年,经历12年监牢生活的王光美出狱,被暂时安排至中组部招待所翠明庄。服务员李红被安排专门负责照顾王光美。“她的头发很长,我帮她理了发。她不断地说谢谢,特别和蔼。”

“过了一会儿,她的四个孩子们就来了,抱着就哭,看着那样,我也落泪。后来我也给亭亭理了发。”时隔27年,已经退休的李红仍记得,王光美的房间号是214。

公众再见王光美是她从河南省省长手中接过刘少奇骨灰,她长时间将脸依偎在骨灰盒上的样子,让所有经历了那段历史的人动容。

恢复名誉后,王光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和政协常委,却并不多言政治。她将晚年的大部分精力投入救助贫苦母亲的慈善工作,并在基金会资金短缺时,拍卖了母亲留下的古董。

黄峥说,王光美一直保有一种乐观宽容的大爱。恢复名誉后,她不太愿意再谈过去的遭遇,她喜欢向前看;她仍保持着和刘少奇前妻孩子们的友好来往,即使他们中有人在“文革”中深深地打击了刘少奇;她每年都去看望因刘少奇受牵连的时传祥家人;她把女儿孝敬她的美元总是源源不断地捐出去。

年轻时的王光美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她说,我是“飞”到延安去的,没有和别人一样吃苦;她很长时间没有写入党申请书,是因为看罢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觉得自己离党员标准太远;她没有马上同意和刘少奇结婚,是觉得自己连党员都不是。

晚年的王光美仍在说,自己不应该享受这么高的待遇,这些待遇都是给刘少奇的。

2000年,《忠贞》(原名“开国元勋的夫人们”)剧组为王光美制作了长达70分钟的节目。制片人姚言说,在不开空调,紧闭窗户,4000瓦聚光灯的照射下,王光美坚持完成了四个小时的录制。回顾自己一生时,她在节目中感慨:一个人不经历坎坷,人生就不会丰富,对劳动人民的理解也不会深刻。

王光美和刘少奇育有一子三女,儿子刘源现任军事科学院政委,大女儿刘平平,美国营养学博士,曾任国内贸易部科技司司长;二女儿刘亭亭,哈佛商学院毕业,目前从商;三女儿刘潇潇,定居海外。

1979年,王光美和她的儿女们参加了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春节联欢晚会。她在回忆录中说,“这是10多年来我第一次在公开场合露面。人们认出了我,纷纷来同我握手、拥抱,有的同志拉着我的手失声痛哭……我眼含泪花,向人群深深鞠躬,高兴地说:我又和同志们在一起了,是人民解放了我。”

猜你喜欢

  • 天使的翅膀

    做了两个多月的孩子王之后,我格外喜欢上班里那个叫点点的孩子。点点是个三岁半的小姑娘,苹果脸,大眼睛,卷卷的发,洋娃娃一般可爱。我喜欢她却并不是因为她有这样可爱的面容,现在的小孩子,个个看上去都是可爱漂亮的。点点打动我的,是一个小孩子的纯真善

  • 为了兄弟情

    庄启龙与夏白玉要结婚了,婚宴定在一家五星级酒店。结婚那天,场面果然气派。庄家包下一个宴会厅,男女双方各20桌。新郎新娘双双恭候在宴会厅门前,诸位亲友纷至沓来,往新人怀里塞红包,新郎新娘便含笑送上一句:不好意思让您破费了。婚礼仪式大同小异,全

  • 兄弟情深

    夏怀金做了三年的村主任,眼瞅着就要往镇上调了,可身体突然出了问题,他患上了尿毒症。治疗这病最好的方法就是换肾,做一个换肾手术得花三四十万。钱他不担心,愁的是这一时半会儿到哪儿去找肾呢?这可不是去市场买菜,光有钱不行,还得看运气,弄不好等上个

  • 玉兰树下,想念一个人的温暖

    曾经,幸福离我是那么近。南方秋天某个清晨,微风轻吹着校园的玉兰花。清雅的花香伴着新学年的笑声传送在铺满新叶的校园里,像不安分的精灵,调皮地向新生眨着眼睛,给人一种快乐的气息。我和几个同学嬉闹在未分好班的教室门口,当小雪大声喊起来的时候,我们

  • 想念你,不找你

    有时候,你很想念一个人,但你不会打电话给他。打电话给他,你会不知道说什么好,还是不打比较好。你很想念你爸爸和妈妈,所以打电话给他们,跟他们聊天。可是每一次你们都会以吵架收场。下一次,当你拿起话筒,很想给他们打电话的时候,你会犹疑一下,然后放

  • 微笑

    那年秋天,王成远受聘于武汉一个IT公司,要从长沙离开。王成远们都明白,这次工作的转换对王成远和她意味着什么,但这样的结局不也正是王成远所想要的吗?走时,她非要送,拗不过,王成远只好由着她。一路上她默默不语,王成远逗她说话,她也是有一搭没一搭

  • 微笑

    等天暖和,你就能玩转转了!来,笑一个,Hello!这些话出现在一对父女间。不是父亲哄着小女儿玩。而是女儿变着法子逗父亲笑。父亲是一个渐冻人,过去4年里,他全身的肌肉一块块退化。起初,妻子照料着他,妻子离世后,女儿就独自接过了这个重担。但24

  • 那个眼神触动了我

    三月,仍有冬的料峭,但柳丝已经绽出新绿,拨动着赏春人的心弦。下午,父亲骑着那辆哐当作响的三轮车送我上学。父亲是个小生意人,每日骑着三轮车送货。父亲从小立志要赚大钱,至今却仍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给岁月留下了一圈又一圈布满灰尘的沧桑。父亲一直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