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母亲不害怕

母亲不害怕

收录日期:2025-11-21 08:20:21  热度:8℃

母亲不害怕

无奈的选择

林飞是一家小公司的普通职员,这天,他在办公室上班,没事时翻开报纸,看到一条新闻,说是有个地方的墓地价格已经涨到了每平米30多万,而且还没有现墓,只有预订的“期墓”。林飞一看到这,顿时一声长叹,发起愁来。

为啥发愁呢?因为林飞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母亲已经七十多了,父亲早年就去世了,母亲一直独身抚养他长大成人。如今母亲身体不好,一年里几次住院。以前也曾想到过为母亲买墓地的事,可林飞总觉得这样做不吉利,有盼母亲死的味道,就一直拖着,现在看到这个新闻,他有些紧张起来。

林飞的日子不太好过:母亲生病花钱不说,他的儿子刚刚买房结婚,首付款是林飞拿的,几乎花光了他大半辈子的积蓄。一旦母亲有个三长两短,他只怕要抓瞎。

中午下了班,林飞闷闷不乐地出去吃饭,想到母亲的后事,他饭都吃不进去了,决定不吃,省下几块钱也好,于是就在街上瞎逛。忽然,他看到同事老胡迎面过来,手里还拿着一叠纸,正在边走边看。林飞叫了他一声,他一看到林飞,忙把手里的纸一折,将内容隐藏起来,明显是怕林飞看到。

“是啥宝贝啊,还怕被别人看?”林飞跟老胡关系不错,就跟他开玩笑。老胡脸一红,支吾了一句,就匆匆走了。

林飞看看时间还早,就继续往前走。走不多远,忽然一个小伙子凑上前来,递给他一张广告单,林飞扫了一眼,那居然是推销墓地的,于是就接了过来,认真看了起来。小伙子见他看得认真,就热情地推销起来:“大哥,人生大事,提前计划。现在我们这里的墓地价格太高了,这是我们邻省的‘远城’,那里的墓地,价格只有我们这里的十分之一,相距不过两百公里,现在高速路也通了,两小时就到了,交通方便,环境优美,现在预订,还可以打九折。”

广告上的价格是1000元一平米,如果打折,一个10平米的墓地不到1万,林飞一看就动了心。

小伙子趁热打铁,继续说:“大哥,现在钱难挣啊,我们小老百姓,不容易啊,这事真的很划算的。不瞒您,我父母现在还不老,我都给他们订好了,不然到时候还不知道是啥价了。如果大哥感兴趣,现在来登个记,周日我们有大巴车接送去墓园参观,如果购买的话就不收钱;如果不中意,只收取100元油费,还管一顿午饭。”

林飞说:“如果我不去看,是不是还能便宜点?”

“当然能便宜!”小伙子立即把他领到宣传台前,经过一番口舌,最后,林飞以8800元谈成一块墓地。签完合同,交了钱,林飞拿到一叠纸,浑身轻松,总算是解决了一件大事。这时,他忽然又想到老胡,老胡刚才手里拿的那叠纸,外观跟这些差不多,啊,对了,老胡的老婆身患癌症,拖了一年多,敢情他也在远城订了一块墓地吧?

最后的母亲

林飞回到家,他不敢把这事先给母亲说,只是悄悄和妻子说了。能省下这么一大笔钱,妻子当然同意,但坚持不让他跟母亲提起,说老年人疑心重,怕引起母亲猜忌,说他们不孝顺,盼她死。其实,林飞明白妻子的意思,她是怕被母亲拒绝,毕竟那么远,母亲在那里,只怕会孤单,其实,他也害怕被母亲拒绝,现在只能装糊涂。等到母亲人一“走”,就把她送到远城的墓地去,以后多抽时间去看看就行了,虽然说有点不忍心,但也是无奈之举啊!

这以后林飞算是稍稍安了心,可是,有一天晚上,母亲忽然对林飞说:“小飞,我想出一趟门。”

林飞问她去哪里,母亲顿了顿,说是想回老家一趟。

“什么?”林飞吃了一惊,母亲怎么会想到回老家呢?他们的老家在一千多公里以外的一个小县城,母亲的家在解放前就已经迁到了这里,后来她一直生活在这座城市,哪也没去过。林飞心里一个“咯噔”,难道是老人家已经预感自己没有多少日子了?

“妈,您忘了,老家早就没人了。”林飞劝说道,“再说,您这么大岁数了,哪能出那么远的门呢?”

母亲说:“亲人是没了,但房子还在,路还在,山还在,水也还在,我就是想回去看看。”

林飞的妻子也说:“妈,您的心情我们理解,可是您想想,我们都还在上班,哪有人陪您去啊?”

母亲说不用陪,她一个人去。林飞也知道,母亲虽然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但人并不糊涂,可是,跑那么远的路,总让人放心不下,就一个劲地劝说,可母亲一直坚持要去。

第二天早上,林飞起床,没看到母亲,到了中午,母亲也没回家,看样子是一个人悄悄地走了,而且她也没有手机,联系不上,林飞就是着急也没用。

母亲一走就是好几天,也没个电话打来,林飞提心吊胆的。林飞的儿媳妇没事时经常看电视剧,有一次,她突发奇想地说:“我猜啊,奶奶年轻时是不是有个初恋情人,现在想回去找找再见个面,了个心愿?”

林飞呵斥道:“别胡说,你奶奶离开家时才十岁。”

儿媳妇吐了吐舌头,又说:“如果不是这个原因,我想她是不会回去的,说不定她并没有回老家,而是去了别处呢?”

儿媳妇只是随口说说,林飞心里猛地一紧,莫非母亲也知道了墓地太贵的消息,为了给家里省一笔费用,就离家出走?想到这里,他的心隐隐作痛起来,开始责怪自己太无能,混了大半辈子,连一块墓地都买不起。

在林飞经历了一番痛苦的折磨之后,过了十余天,母亲居然回来了,除了脸色稍显疲倦,精神还不错。母亲简单地讲述了一下她这次外出的见闻,但家里人明显听出来那都是编的,母亲肯定没回老家,但她究竟去了哪里……

又过了几天,母亲闭上了双眼,临终前,母亲拉着林飞的手,微笑着说:“别担心,妈不害怕!”

林飞一听,目瞪口呆:这是啥意思呀……

永远的母爱

林飞为母亲办了丧事,当然,他还是把母亲安葬在事先买下的那块位于邻省远城的墓地里。

办完丧事,林飞回到单位上班,刚一走进办公室,忽然,老胡闯了进来。林飞一见老胡,吓了一跳,才几天不见,几乎都不认识了,老胡整个人瘦了一圈,满眼通红,连胡子也没刮,像个饿了几天的乞丐。老胡这些年也不容易,妻子的病使他负债累累,一个月前,妻子还是去世了,办丧事时老胡都没请人,但林飞和同事们知道后还是送了一份人情。

老胡把林飞拉到没人的地方,急切地问:“你市内的墓园里有熟人没有?”

林飞连连摇头,问:“我怎么会认识那里的人,怎么了?”

老胡长叹一口气,说了起来:因为家里没钱,老胡果然买了邻省远城那里的一块墓地。一个月前,妻子去世了,他就把妻子葬在了那里。可是,老胡回来后,第一天夜里,妻子就托梦给他,说那地方住不成,因为她是外地人,老是被人欺负,让老胡把她换回去。老胡哪有钱给她换地方啊,就给她烧纸钱,甚至连纸扎的保镖、保姆都烧了,可还是无济于事。昨天夜里,妻子又托梦来,说他们那里查户口,说她没有户口,把她赶了出来,不让她进屋睡觉……

听老胡这么一说,林飞的头“嗡”地一声响,差点没晕过去。他和老胡买的墓地是一处的,母亲只怕也会遭遇到老胡妻子的境况,没想到阴间这么乱,看来还是不能贪便宜啊!

猜你喜欢

  • 王安石识破长江水

    宋神宗年间,王安石和苏东坡同朝为官。王安石老年患有痰火之症,虽服药,却久难以除根。太医院嘱其饮阳羡茶,但须用长江瞿塘中峡水煎烹。想到苏东坡是蜀地人,王安石便相托于他:“倘尊眷往来之便,将瞿塘中峡水携一瓮寄与老夫,则老夫衰老之年,皆子瞻所延也

  • 苏轼的“想当然”

    北宋嘉祐二年,欧阳修主持贡举考试,命作文题为“刑赏忠厚之至论”。阅卷中,当副主考将一篇立论新颖、文情并茂的奇文上呈于他,这位文坛领袖在击节赞叹的同时,也记住了文中一个他此前根本不曾见过的典故。试卷拆分后,才知晓此文出自苏轼之手,于是,他就请

  • 苏轼义救弃婴

    宋代大诗人苏轼的爱心如同他的作品一样,散落在许多方面。而他救助弃婴的事迹尤其令人感佩。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期满后,主动要求到贫穷落后的山东密州(今诸城)任职,担任该州的最高长官“知州”。当时密州的百姓生活很困苦,苏

  • 王安石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

    一场绵绵春雨,南京便浸润在淡淡的烟云中。大江东去,钟山巍峨,如一幅静默淡雅的山水画卷。钟山脚下,王安石静静地伫立在他修葺完毕的半山园内,风吹过,丝丝雨意萦绕着他的白发。天色渐晚,墙角边疏落的几株梅花,让半山园显得更为孤寂苍凉。担任宰相,被罢

  • 邋遢宰相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但就这么一个光辉灿烂的千古风云人物,却是个地道的邋遢鬼,个人卫生一塌糊涂,长年累月不漱口不洗头不洗脚不洗澡不换衣服,整个人酸臭难闻,简直就是北宋版的“犀利哥”。年轻时,王安石当过扬州太守韩琦的秘

  • “偏食”王安石

    那次朋友请王安石吃饭,佳肴满桌,但王安石独对那盘鹿肉感兴趣,频频伸箸,几乎是一个人把它消灭干净了。朋友后来到王安石家做客,与王安石夫人聊起,说王公太偏食,只喜欢吃鹿肉。王夫人问:这盘鹿肉摆在哪一边?那朋友说摆在王公那头,王夫人说:那就是了,

  • 李白的行走

    李白一生漂泊,几乎游遍名山大川,给人们留下了一个飘逸洒脱的行者形象。在李白的行旅中,他对浙东一座并不太知名的天姥山表现了特别的偏爱,不仅在早年表达了倾慕之心,在中年遭受人生的重大转折时还写下了“梦游”的诗篇。李白为什么对天姥山这么向往?这是

  • 李白游世外桃源

    早在唐朝的时候,中国各地都布满了不为人知的世外桃源。 一次,李白独自撑船在江上喝酒吟诗,忽然,一个大浪把他卷进了水底下的一个山洞里,李白如果向上游得话,还有很远的陆,所以他选择了往洞里游。不一会就来到了一个气室,里面有一个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