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年味儿

年味儿

收录日期:2025-11-20 12:27:25  热度:9℃

说好了岳父母到苏州来我家过年,妻子就忙着采购、置办年货。我是怕妻子累着,我就说:“鸡鸭鱼肉以及饺子、年糕等是要多备一点,但鱼丸子不要搞了。因为做鱼丸虽说是你的拿手菜,不过弄来太麻烦,实在会劳累你的。”

妻子这厢答应了,可随即就有要好的小姐妹上门求助:“姚大姐,我把青鱼买回来了,你得上门指导哦!”我就有些懊恼,说妻子的手艺名声在外也是有利有弊。妻子却说:“去年我做的鱼丸,送了好多人家,人家都说好吃。再说这个小姐妹吧,去年吃了说好吃的同时即刻就约定今年要我手把手教会她。”妻子于是去了,帮助小姐妹弄成了一锅,而后再由小姐妹自行操作。

“我还是要弄一点鱼丸,”妻子实在是忍不住:“有些亲朋去年送了,今年就不能断档啊!”她还说爸妈也爱吃,这就等于是手持尚方宝剑,我不能阻拦了。

早在年前许久,亲家母就让我儿子送来自己制作的咸肉和雪里蕻等。“我们也不能老吃他们的,也该回敬年货才是!”妻子于是卖鱼、杀鱼、做鱼丸。

岳父母不断地从浙江来电:“笋干要不要?我们自己种的萝卜等菜蔬要不要?”我每每摆手示意说啥也不要,并调侃说实在要带就带着二老工资卡过来吧!我是生怕累着大包小包拖带的岳父母。“由小弟开车送爸妈过来,不会累着!”妻子如此说,我就只能附和:“那就啥都要了!”

晚上躺在床上,妻子突然说:“我还忘记一项,南浔出产的绣花锦(一种蔬菜)口味极佳,我得回个电话请爸妈带来。”“算了吧、算了吧!”我急忙制止。结果第二天小弟开车送二老过来时,卸车就忙活了好一阵。什么自家做的香肠、芝麻花生酱,还有腌鸡、大弟媳妇送老人出发时现宰的肥鸡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就连妻子牵记的绣花锦也没有遗落。

年前老辰光,表妹又送来冬笋、苹果以及吴江八坼农家特产萝卜丝猪肉馅的糯米团子,两瓶剑南春酒说是专门给我喝的。妻子赶紧将刚出锅的炸鱼丸、扣肉回赠丽红表妹。

妻子还嘱托我将自制鱼丸、扣肉以及岳母自制的炸肉皮捎带给老友一民兄;妻子还将鱼丸子送给了花友小郑……

按照我的通知,儿子从百忙之中抽空来了。妻子于是送上岳父母带来的活宰鸡、青萝卜、绣花锦以及扣肉、鱼丸、红枣、苹果等,让他带去回敬我们亲家。“搞那么多东西送,你得有思想准备啊!”我凭经验说:“他们必定要再次回赠年货过来的!”

我还真没有估计错误,儿子拿过去的肥鸡,他丈人看后立即加工制作成了卤制奥鸡。儿子发来短信说:“还是那只鸡,岳父做好以后一劈两半,再给你们、尤其是要让浙江过来的二老品尝。装扣肉用的碗也不能空着还回来,于是丈母娘装了满满一碗自制熏鱼捎过来。”

为了证明那卤制奥鸡是他岳父亲手做的,儿子还特意随邮件发来他岳父制作奥鸡全过程的照片。“我们这不成了来料加工了?”吃着十分入味儿奥鸡,妻子发如此调侃。妻子以为亲家的回赠就此告一段落了,其实她判断错了。

第二天早上,儿子匆匆赶来丢下一个蛇皮袋说:“丈人、丈母娘再叫我送一条鱼来请查收!我还得赶紧上班去。”

打开袋子一瞧,妻子傻了眼了,竟然是一条起码有15斤以上的大青鱼。我也有些忧虑了,这不是还要难为妻子劳累吗?“这年头谁家有了大鱼,最好的处置就是拿去送人!”我是不能责怪送礼的,而是只能调侃妻子:“这条鱼可是你自己钓来的哦!怪不得别人的。”

妻子这一整天都没闲着,宰鱼、加工制作……一部分再做熏鱼,大部分鱼肉加工成炸鱼丸,鱼头还得烧汤。望着那满满一大锅等待炸制鱼丸的鱼肉茸,我害怕极了:“这一锅原料起码也有10多斤!你得忙活到什么时候啊!”

我一向不建议岳母在我家进厨房,此时岳母也轧出苗头来。岳母于是帮着我妻子烧油锅、炸熏鱼、炸鱼丸子,一直忙活夜间都过了收视她们喜爱的电视节目。就连例行的晚饭后4人散步,这回也只能我和岳父2人出去了。待我和岳父回到家时,满屋子都是浓香的烹制鱼儿的味道。

年味儿正浓,且越来越浓。

猜你喜欢

  • 孩子,请闭眼

    从抱着儿子看电视的时候起,一遇到认为不宜孩子看的镜头,我就大叫一声:孩子,闭眼!他就乖乖地闭了眼,黑黑密密的睫毛像蚌壳一般合拢。等到我如释重负地说,好啦,过去啦!他才叭哒一声把睫毛打开。为了这一份责任和信任,我看电视的时候就很紧张。

  • 幸福的病人

    昨天下午,院里来了一位病人,大概五十多岁的样子,衣着光鲜,发型整齐,气度不凡,尤其是腰里别着的那只精致的诺基亚手机更是引人注目。他是一个人来的,没有人陪他,楼上楼下跑了好几趟,自己给自己办好了住院手续。他刚一住进病房就掏出手机打电话

  • 母爱:穿越风雪的花朵

    母亲去世后很久,我常常有一种回不了家的感觉。节日里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都能轻轻松松地说声回家”,我的心里就象打翻了五味瓶,不知是什么滋味。对于我来说,母亲仿佛就是家的全部,母亲去世了,家的概念也跟着模糊起来,可它必定

  • 把母爱织进毛衣

    关于小时候的记忆,已没有多少能留下,而至今记忆犹新的,便是母亲给我织的毛衣了。 那时候,对于小孩儿来说,没有什么比穿新衣服更让人兴奋的了。买的衣服很少,大部分人都是自家大人用布缝制的,而母亲却总是用比布更贵的毛线帮我织毛衣。

  • 沉甸甸的母爱

    1995年,我有了女儿,特地把妈妈从老家接到了连云港。我和爱人在区法院对面开了家复印店,离家较远,我们常不在家,有时别人打来电话,不得不让妈妈接听。妈妈已六十多岁了,讲着一口盐阜话,不太听懂连云港的方言,听起电话来不免有点吃力。恰

  • 母爱如灯

    小时候,家里很穷,那时海岛封闭、天灾频发,上有爷爷奶奶年老多病继而又先后去世,下有我们兄妹三个嗷嗷待哺,守着祖上留下2亩祖茔地,全靠父亲镢刨肩挑,母亲划锄棰打,过着半菜半粮、半饥半饱的生活。每天的等待她深知那几乎都是空等,那是没

  • 藏在蛋窝里的母爱

    我们家有姐弟五人,四个女儿一个儿子。我是妈妈的幺女,但绝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很受宠爱的那种小幺女。因为大家都知道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咱家已经盛开了三朵可人的梅花了,早不稀罕花啊草的。 可我偏偏不识趣,在那个冰天雪地的冬天里

  • 母爱深深

    弟弟来电话里说母亲病了,病的很厉害,120救护车已把母亲送往医院。我丢下电话,抱着外套也顾不得穿,边哭边跑着冲向街头拦了辆出租急急地奔医院而去。那一刻,我心痛的如同刀绞。 永远也无法想象像庄子那样闻妻丧,击缶而歌&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