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魏徵的故事:刚正敢谏

魏徵的故事:刚正敢谏

收录日期:2025-11-20 13:38:36  热度:7℃


魏徵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很穷,但他却喜欢读书,掌握了广博的知识,后来又出家当过道士。隋朝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他先后参加李密瓦岗军和窦建德起义军,李建成被杀后,他又因直言敢谏,受到唐太宗的重用。

唐太宗常把魏徵召进宫内,叫他提些意见。李世民有不对的地方,魏徵能够当面批评,甚至会弄得唐太宗一时下不了台。

有一次,唐太宗根据右仆射(掌管奏章文书的官员)封德彝的建议,决定十八岁以上身体强壮还没有服役过的男子都要去当兵。但魏徵不同意。因为按照当时的规定,皇帝的敕令,要由谏议大夫签名才能生效。

唐太宗问他:“你不同意这样做,有什么理由?”

魏徵回答:“臣作为谏议大夫,有义务向陛下指出,这样做违背了治国安民的方针。我朝开国后即立下‘男子二十岁当兵,六十岁可免’的规定,怎么能随便改变呢?”

唐太宗非常生气,大声指责道:“你太固执己见!”

魏徵毫不退让,语重心长地说道:“陛下!把河水放光捕鱼,确实能捕到许多鱼,但明年就没有鱼了;把森林烧了打猎,确实会打到许多猎物,但明年就没有野兽了。如果把十八岁以上身体强壮的男子都去当兵,今后国家的税赋徭役去向谁要呢?”

唐太宗这才幡然醒悟,收回了命令。

有时候,李世民还会和魏徵一起讨论一些问题。

比如,唐太宗曾问魏徵:“历史上有过这么多帝王,为什么有的明智,有的昏庸?”

魏徵回答道:“能够多听听各方面意见的帝王,通常比较明智;一意孤行、只听单方面的意见的帝王,难免就会昏庸。”“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成语就是这样来的。

唐太宗赞许地说:“你讲得真好啊!”

有个大臣叫郑仁基,女儿长得美丽又有才华,皇后要把她收为李世民的嫔妃。当册封的诏书写好后,有人说了一句:“她不是已经与人订婚了吗?”

魏徵知道后,就向李世民进谏道:“陛下住着亭台楼阁,就应该希望百姓有安身的房子;陛下吃着山珍海味,就应该希望百姓有充足的食物;陛下看着众多嫔妃,就应该希望百姓有称心的婚姻。现在陛下把已经与人订婚了的女子夺过来,这怎么符合人家父母的心意呢?”

唐太宗听了这番话,马上取消了册封。

当魏徵患病去世后,唐太宗罢朝五天,亲自登上御苑西楼,遥望魏徵逝世之处寄托哀思。他沉痛地说:“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帽穿戴;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现在魏徵去世,使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魏徵能在初唐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一点作用,确实是与唐太宗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气度分不开的。

唐太宗时能够大胆进谏的大臣,还有一位马周。马周原来只是守卫玄武门的中郎将常何的客人。公元631年(贞观五年),李世民下令百官上书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个武将,不懂政治,感到谈不出什么,为此很犯愁。马周知道了,马上动笔为他写了二十多条关于政治得失的意见,让他去交差。李世民读了以后,觉得条条都切中要害。他很奇怪,常何这一介武夫怎么变得这样有政治头脑了,就找他来面谈。常何一向老实,他坦白地告诉李世民上书的内容都是马周写的。李世民马上召见马周,一番谈话,对他十分赏识,不久便任命他为监察御史。

马周没有辜负李世民对他的期望,经常进谏,向李世民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他要李世民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要了解民间的疾苦,爱护百姓;他要李世民不要太宠爱子女,没有必要每年加赐金银珍宝,因为奢侈只会害了子女;他要李世民以人为本,真正让百姓满意,就得选拔德才具备的好官。对马周提出的这些建议,李世民都认真听取,并加以推行。

魏徵、马周等人还提醒李世民,隋末因为滥刑暴政而迅速灭亡。李世民因此非常重视立法安民,要求有关部门融合前朝立法、司法经验,制定了《贞观律》,使封建礼教法律观成熟完善起来,为稍后制定《唐律》打下了基础。

猜你喜欢

  • 先轸的历史地位如何?他有多厉害呢?

    先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同时拥有元帅头衔和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在兵家历史上,先轸的出现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先轸之前,战争最高也就曹刿论战的水平,而先轸之后,歼灭战、各种兵法战术的运用,使得战争变成了一种艺术。那么,先轸到底有多厉害呢,为什么他会

  • 金朝宰相徒单克宁简介 徒单克宁是怎么死的

    徒单克宁,原名习显,生年不详,去世于公元1191年,为女真族人,骑射功夫了得,勇猛过人,精通女真语和契丹语两种文字。徒单在女真族算是一个大姓,徒单克宁的父亲是汾阳军节度使徒单况者,舅舅更是当时金国的左丞相完颜希尹。出生在这样的世家大族,就算

  • 赵成子生平简介 赵成子是怎么死的?

    赵成子,嬴姓,赵氏,字子余,名衰,是战国时期赵国国君的先祖,春秋时代的晋国人。赵成子在晋国是一位位高权重的卿大夫,但他的权势和地位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通过建功立业得来的。赵成子的一生到底经历了什么?最后赵成子是怎么死的呢?赵成子是晋献公

  • 赵成子的妻子是谁?赵成子一共有几个儿子?

    赵成子就是赵衰,是晋国人,也是战国时期赵国国君的先祖。那么,这位赵国先祖的妻子是谁呢?他一共有多少个儿子呢?赵衰是晋文公重耳的好友,两个人少年时期便已经很聊得来了。后来重耳被骊姬陷害,逃亡于母国、齐国以及各诸侯国之间。长达十九年的逃亡生涯,

  • 赵衰和赵成子是同一个人吗?赵成子的历史贡

    赵衰就是赵成子,赵衰是春秋时期晋国之人,也是辅佐了晋文公称霸诸侯的五贤士之一。赵衰,嬴姓,赵氏,字子余,也有人将赵衰称作孟子馀,赵衰死后,其谥号为成季。赵衰是造父的后代,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和谋士,在为官之道上做得极其出色,为后来赵氏家族的强

  • 赵衰的先祖是造父吗? 赵衰的家族起源

    赵衰,赢姓,赵氏,字子余,所以也被叫做孟子馀。赵衰是中国春秋时代的历史人物,是战国时代中赵国君主的先祖,奠定了赵氏在这个历史时代中的地位。赵衰是周王朝分封下的晋国的卿大夫,处于晋国的晋献公到晋文公时期。晋文公是晋国历史上一位有着卓越功绩的君

  • 北宋著名政治家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是怎么死

    人物档案姓名:司马光字:公实、君实号:迂夫、迂叟谥号:文正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北宋出生地: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出生时间:北宋天禧三年(1019年)去世时间: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职业: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追赠:太师主要成就:主

  • 少年司马光的故事 司马光的代表诗词

    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史学家,读者对他绝对不会陌生。不过相比于政治上,他领导守旧派大臣和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争斗;相比于史学上他所著成的高达400多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大家对他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应该更加熟悉。差不多还在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