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站远了看

站远了看

收录日期:2025-11-21 04:24:35  热度:8℃

那一年,她的人生遭遇重创——她挚爱的男人背叛了她,无论她怎样流泪乞求,他都不曾回头再看她一眼。他的冷酷,恍若寒冬里的一盆冷水,将她心头的柔情浇灭;她的恨,如烈火一般在心头燃烧。于是,她开始了疯狂的报复……

她的报复,令那一对男女异常狼狈;而她自己的生活,也因此变得鸡飞狗跳……

望着日渐憔悴的她,她的好友心疼不已。为了让她散散心,好友开车将她带回了自己的老家。好友的老家位于大山脚下,是一座大大的四合院。院子里,有架茂密的葡萄,正是初秋,满架的葡萄如同紫色的水晶,看起来分外诱人。她非常喜欢那一架葡萄,成天拖张椅子坐在葡萄架下,看看书听听音乐,更多的时候,望着那一串串葡萄发呆。

在好友家休养几天后,好友带她去爬山。那座山虽然高,但并不陡峭,狭窄的小路向山上延伸,有溪水自山上跳跃而下。她们沿着山路,随意地向上面爬去,渴了,喝两口随身带来的矿泉水;饿了,吃两口好友自烙的馅饼;累了,就躺在溪边的石头上歇一会……她们从早上7点出发,直到下午两点方才到达山顶。站在山顶上,当山风呼啸着掀起她的衣襟时,她的身心为之一爽。

拉着她的手,好友示意她俯瞰山脚。“怎么样,能看到我家的四合院吗?”好友问道。

她轻轻地摇了摇头。她的视野里,只有一片浓密的树阴,以及树阴里隐约露出的墙角;至于好友家的四合院到底在哪里,她实在分辨不出来。

“那你还能看到葡萄架吗?”好友接着问道。

她不解地看了好友一眼,觉得好友问的纯粹是废话。

“那你还能看到葡萄吗?”好友继续追问。

不等她回答,好友就拉着她在山顶的石头上坐了下来。“你想想,你住在我家院子里时,天天一抬头就能看到葡萄。现在你站在山顶上,不要说葡萄了,就连院子就连村子都看不到了。”好友慢慢地说着,“其实,他对你来说,也像那一串葡萄,你站在他身边,成天一抬头就能看到他。你要是站远了再看,你的眼睛里哪里还有他?人的一辈子那么长,他不过是你人生路上的一个旅伴,有没有他你都要赶路,哪里值得你把时间和精力全都放在他的身上?再说了,20年前你失恋的时候曾经大病一场,可你现在还能记得那个男孩的样子吗?”一番话说完,好友长久地沉默着。

恍若一脉清泉,好友的话从她心头缓缓流过。是啊,20年前她只有18岁,初恋的甜蜜让她沉醉,然而那种甜蜜并不长久。失恋后,她觉得自己再也活不下去了。但生活一直向前走,她后来再度恋爱成家,并且有了一个可爱的儿子。至于初恋的男友,即使她努力去回想,也只能记得一个模糊的影子。那么丈夫呢?他的背叛令她的世界天崩地裂,为了报复他,她荒废了工作疏忽了父母,甚至连孩子也无心过问——她的眼睛里,只剩下了丈夫一个人。当她歇斯底里与丈夫大吵大闹时,她并未感受到片刻的痛快或欢乐。其实,丈夫只是她生命中的一个过客,可不幸的是,她却把他当做了人生的全部。事实上,如果她站得足够远,脚下的大山看起来也只是一粒尘埃,至于她的丈夫,根本就连影子也看不到了。如此说来,如果她的生命足够丰富足够宽广,那么那个背叛她的男人根本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终于到了下山的时候了,好友拉着她的手,再一次和她一起俯瞰山脚,说“凡事都要站远了看”。然后,拍拍她的肩,和她向山下走去。

“凡事都要站远了看”,一路上,她默默地品味着这句话。渐渐地,她感到纠缠于胸的恩怨是非爱恨情仇消散开来,她的世界变得云淡风轻……

猜你喜欢

  • 古代墓碑上五花八门的“防盗”文字

    中国碑石文化源远流长,各类墓碑犹如一部部另类”史书,不仅浩如烟海,而且博大深邃。出于反盗墓的目的,古人曾想出各种招数,诸如伏弩、悬剑的机关绝杀,尸毒、咒语的旁门左道以及曹操七十二疑冢”一类的障眼虚葬。墓碑上五花八门的

  • 贾府中的末世众生相

    《红楼梦》一开篇,便借古董商冷子兴之口,点明了赫赫扬扬,已将百载”的贾府,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用脂砚斋的话说,就是此已是贾府之末世了”。人们不禁会问,一个烈火烹油、鲜花着锦&rdq

  • 二流堂:劫波历尽之后

    2012年1月10日,当黄苗子病逝的消息传来时,张达自己也是一位八旬老人了。面对《中国周刊》记者的拜访,他翻开一本相册,找出了一张拍摄于1994年的相片,黄苗子、丁聪、杨宪益、吴祖光等人聚集在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一条楼道上,笑意盈盈地

  • 剃头摊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上海人的理发问题大多是在剃头摊解决的,一是便宜,二是方便。而且有趣的是,那时候占据理发市场最大份额的不是机构,而是散户。所谓的机构是指理发店,而散户则是那些剃头摊了。剃头摊遍布上海各个角落,却也有等级之分的。譬如,挑着剃

  • 最好的结果

    那一天,他的父亲走失了。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一个村里人同去的,怎知那人喝醉了,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的家。父亲就此不知去向了。父亲当时年纪不算老。不到50岁,可父亲是哑巴,没读过书,打生下来就在家里,或者在田里,从未出过远门。子女们一

  • 西游第一人法显

    说到西天取经,人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唐僧,一般老百姓都会把他视为西游”第一人,其实早在玄奘之前两百多年。就已经有人完成了一次取经大业,此人就是高僧法显。法显原姓龚。有3个哥哥,都先后夭折。他父母担心他也会夭折,在他3岁时就把他送去

  • “黄粱一梦”到一底睡了多久

    成语中黄粱一梦”,典故出自唐代的传奇小说《枕中记》。对于这个黄粱”,如今的注解多称是蒸小米饭。真是大谬。《枕中记》是唐传奇中很有趣的一篇。参照其原文,说的是有钱的地主家公子小卢在小店午歇,来了邋遢的云游道士老吕,虽然

  • 预感

    从前,有个很小的村子,村里住着个老太太。老太太有两个孩子。儿子十七,女儿还不到十四。一天,老太太一脸愁容地端来早饭,孩子们见了,问她怎么了,她说:我也不知道,一早起来,总觉得村里会有大难。”孩子们笑她,说老太太就这样,尽瞎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