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黄粱一梦”到一底睡了多久

“黄粱一梦”到一底睡了多久

收录日期:2025-11-20 12:09:39  热度:10℃

成语中“黄粱一梦”,典故出自唐代的传奇小说《枕中记》。对于这个“黄粱”,如今的注解多称是蒸小米饭。真是大谬。

《枕中记》是唐传奇中很有趣的一篇。参照其原文,说的是有钱的地主家公子小卢在小店午歇,来了邋遢的云游道士老吕,虽然话不投机,但老吕却把瓷枕借给了小卢睡觉,小卢从荣华富贵之梦醒来,所谓“黄粱”还在后厨的蒸锅里没出来呢。那么,“黄粱”究竟为何物。其实原著中说得已经很明白了,是“黍”。“黍”者,黄米也,非小米。黄米蒸熟之后可以做“黄糕”。

黄糕是将黄米面蒸熟后,以拳蘸凉水飞速揣后的产物,所以黄糕又叫“揣糕”。这个“揣”可是个技术活。目的是使烫手的黄糕变得筋道。更有光泽。揣好后的糕可以下热油炸,成为“炸糕”。但一般情况下,是将揣好的糕的表面抹一层麻油,佐以汤汁多的熬菜或烩菜。直接食用。配黄糕的汤菜最好是茄子炖肉。或者是白菜炖肉,豆腐炖肉也可,前提是料切得要碎,熬得要烂。另外。还可以在蒸糕时把鸡蛋一并蒸熟,然后去壳用筷子拌碎,把酱油、香油、盐、味精、葱花等加少量开水调和成汁,与碎鸡蛋搅拌均匀。和着黄糕一起吃,此做法又称“揣糕熬菜”。

黄糕被当做口粮。据说起子黄帝时代,故而称黄糕,流传至今,历史悠久得很。

黄糕蒸熟大约需要20分钟。再加上“飞水揣糕”、“熬菜”、“拌菜”等工序。没有半个多小时是完不成的。所以说,《枕中记》里的小卢大概小憩了半小时左右。至于把小米当“黄粱”,或许是以讹传讹。但归根到底,只能说旧时代的知识分子们大多五谷不分。

猜你喜欢

  • 一碗吃了三十年的土豆粉

    夕阳洒满路面的时候,老太太果然来了。拄着拐,颤颤巍巍地要迈过门口的台阶。我一个箭步冲过去,小心翼翼地扶她进来。上一任店主走时仔细叮嘱过我,有一位银发老太每当傍晚准来吃土豆粉。老太太一进来,暗淡的屋子霎时被她的银发照得明亮起来。一屋子的年轻人

  • 毛衣爱情

    男人在外打工,春节了才回家;女人在农村老家照料家务,带着六岁的儿子。春节前,女人打电话给男人说,春节期间不好买车票能提前来就提前来。男人说等放了假就回家,多工作一天就多挣一天的钱。女人说,一年到头春节了才回家,年后又慌着走,孩子说不定都不认

  • 陆机的“黄耳”

    黄耳是一只名狗,是西晋文豪陆机非常喜欢的一只狗。南北朝时期的大数学家,就是那个将圆周率推算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字的祖冲之,他还写有文学作品《述异记》,这部作品里就有黄耳的传奇。陆机家是上海松江的豪门,年轻的时候,也很有公子派,喜欢游览射猎,

  • 野草生

    十六岁的时候,我认识许多朋友,他们个性鲜明,像是散布在世界各地的烟尘颗粒,每一粒都有无可躯体的特殊状态,十六岁的少年总是对人事充满着强大的求知欲,没有经历人世打磨的人生天真并富有热情,是沙滩上的一颗颗贝壳,分外动人。灵魂中拥有者无法形容的活

  • 不是Ta抠,是你不值

    一前两周有个半生不熟的朋友来长沙,找我请吃饭。我说今天没空,对方马上问“那明天呢?”“明天约了个朋友,估计也没空,不好意思啊。”他沉吟半晌,大发慈悲地说:“那后天下午怎么样?后天我刚好没什么事。”我都被这锲而不舍的精神逗笑了,“后天我要值班

  • 嗨,好久不见

    我们彼此共同经历过,体验过,就会一直铭记那一段美好。母亲临产时和梅阿姨住进了同一间病房,就这样,我的出生和倩只相差几天,而母亲和梅阿姨当时又是在同一个市场做生意,所以注定了我和倩的友谊。倩是一个漂亮的女孩,苹果脸,皮肤白皙,小时候留着一个学

  • 妈妈们的特殊本领

    每个人笔下的妈妈都做过两件事:一是下雨天来学校给孩子送伞,伞向孩子这边斜过来,孩子在妈妈撑起的一方晴空里安然,妈妈却淋湿了大半个身子;二是深夜孩子发高烧,妈妈背起孩子就往医院跑,前前后后忙了一整夜,眼睛布满血丝。以前翻到妈妈年轻时的艺术照,

  • 桐花满地

    起初,我是不喜欢桐花的。桐花命贱,粉不粉艳不艳的,大朵大朵地开着,形状也散。因为大,觉得没了形似的。更有那颜色,有灰败的暗在里面,所以,我初见桐花,便觉得不是我的花。只因为它没有灵性,好像一个呆滞的乡下女子。后来喜欢了看电影,发现电影院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