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蕴文化网>故事>所长无用

所长无用

收录日期:2025-11-21 11:58:38  热度:9℃

所长无用

古代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叫林家的庄园,里面有一个四十来岁的男人,林德才,是这个村庄的所长。然而,尽管他担任了这个职务多年,却没有人认为他对村庄的帮助有多大。

林德才是一个胖胖的中年人,戴着一副金丝眼镜,总是穿着整洁的西装。他的办公室里堆满了各种文件和卷宗,而他坐在办公桌后,只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存在。

村庄里的人们对林德才的工作能力并不看好。因为每当他们有什么需求或问题需要解决时,林德才总是处理得缓慢而无效。有时候他们上门找他,他要么不在办公室,要么就是他已经离开了。即使当他们成功找到他时,他对于他们的问题也只是敷衍了事,并且很少能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然而,隐藏在林德才表面无用的背后,却有一段深藏的故事。

半年前,林德才的妻子去世了,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她是他生命中的唯一亲人,是他最亲密的朋友和支持者。他们一起度过了十五个幸福的年头,但现在他感到孤独和无助。

尽管如此,林德才仍然尽力履行他的职责,因为他明白他是这个小村庄的唯一连接外界的桥梁。他了解村庄里每个人的需求和问题,每个人的故事和难题都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脑海中。

每天晚上,当村庄里的人们平静地回到他们的家园,林德才独自一人坐在办公室里。他打开了他现在的最好的朋友,一本日记,里面记载着他为每个人所做的事情和他听到的故事。

村庄里曾经有个年轻人,叫杨明,他迷上了赌博,欠下了一大笔赌债。当他没有办法还债时,他来找林德才,并哭诉着他的痛苦。林德才没有责备他,也没有严厉地警告他。相反,他耐心地听取了杨明的全部故事,然后提供了他一些建议和帮助,希望他能从困境中走出来。

还有一个叫王小红的女孩,她是一位孤儿。她早年失去了父母,被村里一对夫妇收养。然而,王小红并不顺利,她在学校里面临欺凌和孤立。她找到了林德才,向他倾诉了她的困惑和痛苦。林德才听到她的故事后,与学校老师和王小红的养父母开了个会,找到了解决方案,帮助她走出了困境,重新找回了自信。

这是林德才每天晚上的生活,他默默地承担着每个人的痛苦和困惑,然后寻找解决办法。他可能不能给每个人提供即时的帮助,但他的坚持和付出,让他们感受到了希望。

虽然人们对林德才的工作能力无感,但他却默默地为每一个人付出了努力。他用自己的方式在村庄中传递着爱和关怀。而这对于村庄里的每个人来说,都是无价之宝。

猜你喜欢

  • 小李的往事

    一晃几年过去了,但那件事情我还记忆犹新,且给了我前进的动力。我的舍友小李喜欢上了同系的小梅,得到联系方式以后,小李高兴得彻夜难眠;小李老是跟我们说,从他的聊天记录来看,小梅肯定喜欢他,最后在舍友的怂恿之下,小李向小梅表白,很可惜,以失败告终

  • 王小兵的计策

    高建军是一个高中生,这天上午第二节课下课,他班里一个外号曾胖子的正在欺负个子矮小的李二松。曾胖子对李二松一阵辱骂殴打之后,将他身上的钱搜括得干干净净,最后还连扇了几个耳光,打得李二松脸上青一块紫一块,只能低着头抹眼泪。高建军看在眼里,气得低

  • 神奇的独臂刀

    1竹简神光明朝洪武年间,江湖武林上出现了一个新兴的门派,玄刀门,这个门派刀法精湛,而且凶狠毒辣,很快就在武林中出了名,尤其是门主,独孤玄,更是让人谈虎色变,他不但为人奸诈,而且心狠手辣,被他盯上门派,不出三天,就会被灭门,江湖上不少门派受到

  • 我在成都亲历了“5.12”大地震

    “5。12大地震”发生时,我正在成都菊乐路附近的一个居民小区——确切地说,住在一栋7层楼房的最高层。儿子上班去了,我和妻在家里。当时,我坐在电脑桌前写一篇文章,妻睡午觉还没有起来。突然间,电脑剧烈震动,电脑桌嘎嘎作响,坐的椅子也摇晃起来。这

  • 高考路上

    大牙山下有对双胞胎兄弟,老大叫林大山,老二叫林小山,哥俩身体强壮聪明过人。只是家境贫了点,晚上几年书,读到高三已经二十一岁了,想不到的是高考路上发生意外,发榜后,悲喜一起来,急得母亲哭瞎了眼白了头。高考前那天,哥俩和同学们一起乘大轿车跑了1

  • 铭进生命的冷

    一来到小兴安岭之前,一直生活在平原,冬天零下三十度,我会觉得最冷也不过如此。可是当零下四十度的寒潮滚滚而来,还是把我震惊得无以复加。总以为那样的天气,人们都是躲进暖暖的房子里,看外面大雪飞扬,一杯热茶,享受难得的清静。躲进温暖里欣赏寒冷,也

  • 一个有故事的人

    12年前的她,是一名家政服务员,工作是每天到用户家中照顾一名因患腔隙性脑梗而行动不便的老人。她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用户家小心翼翼的开始了工作。她渐渐的发现这个家里的人从大人到小孩对自己都很好,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保姆,而瞧不起自己,相反的对待

  • 打牙祭

    “打牙祭”这个词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然而打牙祭对于我们这些五零后、六零后来说,那是不能忘却的美好回忆。计划经济的时候,物质的匮缺,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得到。那时候不要说家里有肉吃,就是全家人不受饿,能全年有饱饭吃,都属于非常富裕的人家了